分享

中国神兽——麒麟,獬豸和白泽你能分辨吗?

 林笛LD 2023-06-27 发布于法国

昨天在写补子的时候,发现有一些中国神兽,很想深入了解一下,还没有看昨天那篇的,别错过,非常精彩哦:今天来聊聊补子们,只够时间说文官的哦!

为什么聊补子会涉及到神兽呢,因为明清时,用于皇室,公候伯等贵族的补子,都采用神兽来作为图纹,龙自然不用说了,这个我稍后还要继续详八的,前几天已经开始八:神话生物——东西方的龙,到底有什么不同?(上篇)

昨天一文中提到的麒麟与长颈鹿结合的事情,引起了我的兴趣,后来有真爱粉提到在日语里长颈鹿就是麒麟,更有趣了,所以今天先来研究下麒麟这个神兽。

清代陈璋根据明代沉度原作瑞应麒麟图临摹而成的《榜葛剌进麒麟图》。原作描绘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孟加剌带来的长颈鹿。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东非进贡的长颈鹿回燕京称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绩。

当时碰巧索马利亚语中长颈鹿叫giri,「麒麟」即作为giri的音译。时至今日,日本及韩国仍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闽南语使用者也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鹿」(另有呼「长颔鹿」、「长头鹿仔」)。

原来中国人第一次见到长颈鹿是拜郑和下西洋所赐,但在见到长颈鹿之前,古人说的麒麟到底是何动物呢?

一说古人所说的麒麟,实际上就是梅花鹿。

雄为麒、雌为麟,合称麒麟。

梅花鹿雌雄差异比较大,雄性体型更大,头上有角。而古书中描述的「白麟」,就是白化的雌性梅花鹿。

4世纪时的镇墓兽麒麟,的确很像优美的梅花鹿。

后来就不像了,身上有了龙鳞片。

麒麟,亦作勾陈、骐驎、麒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是建马的后代,其祖先为应龙,常与龙马混淆。

这里不得不扯到龙,而且一改中国龙没有翅膀一说,麒麟和凤凰的祖先应龙,可是一种有翼的神龙。

这个稍后在说龙的时候再详细八。

应龙应该是单性繁殖,生下了麒麟、凤凰。麒麟是走兽之长,凤凰是飞禽之长,应龙则是飞禽走兽的共祖。同时,应龙也是天之九龙之一,有龙中之贵、龙之老者的称号。

其实我们说的真龙天子,应该指的就是应龙、苍龙一样背生羽翼的,应龙也称为老龙,即祖龙,是龙之祖先。

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公兽为麒,母兽为麟,据说能活两千年性情温和,身上虽有可攻击敌人的武器,但不伤人畜,不践踏昆虫花草,故称为仁兽。

麒麟的首似龙,形比鹿,足如马,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口能吐火,声音如雷。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才会出现,所以被称为瑞兽。

唐宋之前的文献中麒麟没长鳞片,多是似鹿、独角、有毛动物的描述,《大戴礼记・易本命》记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麒麟被归类在有毛动物(有毛之虫),而不是有鳞动物(有鳞之虫)。

是不是把梅花鹿身上的花纹,慢慢演变成了鳞片呢?

六朝时的陶俑麒麟,非常可爱

唐朝时的麒麟玉雕,感觉像个狗狗!

唐朝时的应龙玉雕,可美了!

宋代之后,开始出现麒麟长有鳞片的描述,麒麟的形象逐渐向龙马靠拢。

龙马又是啥?

龙马,也是一种神兽, 兼具龙和马形态的生物。

据《五杂俎》载:龙性最淫,故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龙马记》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白龙马,《西游记》主要角色之一,原为龙王三太子,误食唐僧座骑白马,便化身为白龙马,成为唐僧的座骑,这个电视剧里就用一匹马糊弄了,毕竟人家是龙马哦!

元明以后乃至现代,麒麟创作的艺术形象逐渐固定在龙首、马身、有鳞,大多为双角,基本上已经和龙马的形象一致,但也有独角形象的创作,如明代《三才图会》中的麒麟画像。

传说的麒麟是十分温驯和善的,不会伤害生灵,甚至连草木也不会折断,堪称「仁兽」。

清朝时候的麒麟形象

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民间有喜获麟儿一说,即源于此。

昨天文中还有一段白泽,麒麟,獬豸辨认不清的段落,比如上面的补子,说是麒麟,下图近似的神兽却又说是獬豸

第三个近似的神兽图案又被标注为白泽。

这里先不管它们谁是谁了,总之,獬豸是明朝风宪官(监察御史)和清朝都御史的专用补子神兽图案,因为獬豸这种神兽在传说中就有明辨是非和忠奸的能力,所以用于监察御史的身份象征非常合适。

而且之前在详细八:中国古人的脑洞体现在——萌怪丑凶的镇墓兽们

也提到了獬豸和独角兽(犀牛)的关系。

如果说麒麟的原型是梅花鹿,獬豸的原型是犀牛,那么这个神兽白泽就有点无迹可寻了!

这是鸟山石燕画的白泽,我还没八完他的《百鬼夜行》系列,不过胜利在望了。

白泽是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说人语,通达天下万物之情理,能够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兽。

常与麒麟或凤凰等,同视为德行高的统治者治世的象征。

琉球画家钦可圣笔下的白泽

这。。。。。。

相传黄帝巡狩时,在东海海滨遇到白泽,向它请教鬼神之事。白泽告诉了黄帝11520种鬼神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之前八过的所罗门72株魔神,要记住这么多鬼神也是硬本领。

白泽完整的故事见于宋代《云笈七签》卷100引《轩辕本纪》。

《白泽精怪图》敦煌残卷,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啥时候还给我们?)

传说黄帝平定天下后,在巡视中国各地时来到东海海边,黄帝遇见白泽后,白泽向黄帝说了11520种的天下妖怪和鬼神的一切。黄帝命令家臣将白泽所描述的妖怪鬼神一个一个地画成图画,昭示国人。

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祂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作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

当时《白泽图》(又称《白泽精怪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程度。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

白泽可以与人进行交流,通万物之情,晓天下景观状貌,它的形象是狮身,头有两角,山羊胡子,浑身雪白。由此可见,白泽在古代神话中,是智者的存在,无论是世间万物它都能够知晓,并且能够告诉你。

至于白泽现在怎么成了流行文化里的“妖怪之王”了?

刚说了上面这幅画是我快要八完了的《百鬼夜行》的画家鸟山石燕画的,而我寻思《百鬼夜行》中并没见过白泽啊?直到我发现他还画了一堆《今昔百鬼拾遗》.......WTF!

这个大坑还是个连环坑??填到何时才算完???

今昔百鬼拾遗是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鸟山石燕1780年创作的日本鬼怪画集。今昔百鬼拾遗由“”、“”、“三部构成。

白泽出现在《雨》的部分。

唐朝至清朝,“白泽”一直是皇帝仪仗旗队中图识之一。 

《旧唐书·职官志·武官·左右金吾》记载:“凡车驾出入,则率其属以清游队,建白泽、朱雀等旗队先驱,如卤簿之法。”

《新唐书·卷二三上·志第一三上》记载:“清游队建白泽旗二,各一人执,带横刀。”

《宋史·卷一四五·志第九八》记载:“次清游队。白泽旗二,弩八,弓箭三十二,槊四十。”

《金史》《元史》等史料中也有“白泽旗二”的记载。除了皇帝出行的仪仗队里有白泽旗,明代皇太子及亲王仪仗队里也有“白泽旗二”的编制。

《旧唐书·五行志》记载:白泽枕以辟魅。可见唐朝人有将“白泽"绣于枕头以辟鬼魅的风气。

《全唐诗话续编》引《鉴诫录》云:白泽遭钉钉在门,偶见《白泽图》钉在门扇,乃讥云也。

《东京梦华录注》卷十“桃符”条:上画神像狻貌、白泽之属。《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云:门无白泽之图,全家吉庆。可见唐宋时有以白泽图像绘于家门以辟邪之作法。

在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白泽是九灵元圣的徒孙七狮之一,以铜锤为武器,尊称九灵元圣为“祖翁”——怪不得有人说《西游记》里最强大的妖怪是九灵元圣呢!

在清朝小说《斩鬼传》中,白泽为阎君赐予钟馗的座骑,把它形容为了诬害伍子胥之伯嚭转变而成。

自20世纪末以来,白泽经常出现在流行文化和亚文化中。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江口夏美的日本漫画《报月之灵铁》中的年轻人白泽。 

2017年,由于同作的影响,出现了一本以《白泽》为主题的学术书籍销量异常火爆的现象。 

在日本漫画《鬼灯的冷彻》及其衍生作品中,白泽是居住在桃源乡的神兽,为主角鬼灯的死对头。

在中国国产漫画《非人哉》及其衍生作品中,白泽可以在人形和原形之间相互转化,拥有不同的能力。

白泽在《乱斗西游2》《方舟指令》《乱世王者》《神都夜行录》等游戏中以各种形象登场。

总的来说,白泽是一个人气很高的神兽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