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下半场,沟通的亏,别再吃了

 醒读哲学 2023-06-27 发布于安徽

电影《绿皮书》里,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和司机托尼,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

可一趟旅程下来,他们却成为了惺惺相惜的朋友。

造成这一改变的原因无他,而是:沟通。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

“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和汤、咖啡一样的商品,我愿意付出比任何东西都高昂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有多少事是毁在沟通上。

如今到了下半场,沟通的亏,千万别再吃了。

与谁说话,就在意谁的感受

沟通的目的,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让对方明白自己在说什么。

当你站在对方的立场,在意他的感受时,你会发现沟通是件很轻松的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人,认为自己是只蘑菇,整天撑着把伞蹲在角落里,不吃不喝。

医生们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病人无药可救了。

一天,医院来了一位心理医生,他看到这只奇特的“蘑菇”后,也撑了一把伞蹲在他旁边。

病人问道:“你是谁啊?”

医生说:“我是一只蘑菇。”

病人听后没说话,继续蹲在原地。

过了一会,医生站起身准备走,病人又问:“你是只蘑菇啊,你怎么能动?”

医生说:“蘑菇当然可以动啊。”

之后,病人也跟着站了起来,他看到医生去吃饭,追着问:“你怎么还会吃饭?”

医生说:“蘑菇不吃饭怎么长大呢。”

病人想了想,也坐下来开始吃饭。

几天后,病人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自如,生活也可以自理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角色效果”之说,即给人设定一个角色,并按照这个角色的思维去生活,慢慢地,他就会具备这个角色的特征。

与人沟通时,我们也不妨“角色扮演”一番,设想一下:“如果我是对方,会怎么想?”

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与他沟通,比你亮出千军万马,更管用。

想说服对方,先与对方共情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如果你是名律师,你的当事人是个惯偷。

警察当场从他身上搜出了与失主一模一样的钱包,然而,他却声称钱包是误拿的,你会如何辩护?

在电视剧《波士顿法律》里,莎莉·希普为她的当事人成功进行了无罪辩护。

那天,她没有讲法律,而是对陪审团讲了一个故事:

“我小时候,有天看到自家的狗,叼着邻居家的兔子回来了,而且兔子已经死了。

我马上意识到,是狗咬死了兔子。为了保护狗,我把兔子洗干净,悄悄放进了邻居家的兔笼。

第二天,邻居来家里说了件趣事。

他的兔子三天前就死了,还将它埋到了树林里,但不知是谁把兔子挖了出来,又洗干净放回了笼子里。

此时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我的狗。”

讲完故事后,她接着说:

“表面看起来符合逻辑的事情,到最后未必是真相。就像这起案件,表面看是我的当事人偷了钱包,但所有人都无法100%确定,他不是误拿。”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而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想说服一个人不容易,你越是据理力争,越是让人怀疑你的动机。

然而,通过合适的方式与对方共情,让他在情感上站在你这边,说服就变得自然而然。

拒绝的话,要委婉而坚定

特别认同一句话:委婉而坚定地拒绝别人,能节省双方的时间成本,也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曾讲过一个故事:

他的一个朋友,托他为自己的孩子联系腾讯的实习机会。

看完那孩子的简历后,吴军拒绝了。

他对朋友说,如果自己还在腾讯任职,可以帮他把简历转给招聘部门。

但他已经离职了,如果要帮忙投递简历,势必要联系以前的朋友。

但问题是,这份简历不够优秀,如果贸然推荐,会让朋友为难,说不定还会让招聘部门的同事质疑朋友看人的水准。

听完这番话,他的这位朋友随即表示理解。

生活中,许多人面对无法答应的事,又不忍心直接拒绝,会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

“对不起,我现在有点忙。”

“不好意思,我现在在开会/开车。”

这些看似礼貌的回答,其实也给了别人希望。

你依然会再次面对请求,而别人既浪费了时间,问题也没得到解决。

结局是,你的好心不被理解,你的善意一文不值,还遭人埋怨和误解。

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委婉且坚定的拒绝。

即表达上可以柔和一些,态度一定要坚定,不留余地。

要知道,沟通不仅是为了达成一件事,也可以是拒绝掉一件事。

自己办不到的事,不耽误别人另想办法,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人生不是独角戏,一个会沟通的人,会省掉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会给生活带去许多便利。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掌握沟通的艺术,为人生保驾护航,无往不利。

与君共勉。


 今日推荐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