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诠释思维内涵,辩证思维观念

 火花石传说 2023-06-27 发布于四川

作者:李崇军,摘自《辩证养心》文著

思维有自身的性能。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有“四能”,即“机能”、“本能”、“动能”和“智能”。

思维有自己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有直觉思维、直线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思维、系统思维、演绎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数理思维、换位思维、错位思维、逆向思维、矛盾思维、辩证思维、唯物思维、创新思维、假设思维、曲线思维、唯心思维、臆想思维和胡乱思维等。

思维有自己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有各种各样的“神”、“鬼”、“魔”、“妖”、现象、情况、矛盾、问题或信息等,或者有各种各样的符号、文字、物体、图像、数字、算式、感觉、感知、认知、意识、精神、意志、意识、认识、经验、教训、想法、理念、思想、理论、观念或观点等,或者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法则、原则、制度、法规、规矩、原理、道理、知识、技巧、技能、标准或准则等。


思维有自己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有对人的心理、生理、语言、行为、学习、工作、生活、家庭、婚姻、事业、人生、做人、做事或处理矛盾问题等都起到内在的控制、支配或决定性作用,其作用的结果有有效和无效、正确和错误、优秀和低劣、好和坏或美和丑之分。

思维有自己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有“正常”和“错乱”、“复杂”和“简单”、“曲线”和“直线”、“唯物”和“唯心”、“智慧”和“愚蠢”、“科学”和“愚昧”、“创新”和“陈旧”、“超常”和“平常”等不同性质的对立矛盾。

思维有自己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正常思维能让人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语言表达正确或行为活动有效,反之,错乱思维会让人的心理病变、生理病变、语言表达错误或行为活动无效;唯物思维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通常有正确的思维结果,反之,唯心思维是从主观意识出发、依赖理论依据、先入为主或实践与理论相隔离而通常有错误的思维结果;智慧思维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险为夷、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旧为新或变废为宝,反之,愚蠢思维会说出愚蠢话、做出愚蠢事、出现愚蠢行为或得出愚蠢结果;科学思维能让人理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或合理思维,反之,愚蠢思维会让人疑神疑鬼、神魂颠倒、鬼体附身、自欺欺人或人说鬼话;创新思维让人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促进发展,反之,陈旧思维让人僵化呆板、因循守旧、倒行逆施、阻碍发展;超常思维让人敢于挑战、破解难题或创造奇迹,反之,平常思维让人平平淡淡、无能无为或得过且过。

思维有自己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更好地生存、生产、生活、学习、娱乐和防病治病等,人们总是不断地开动脑筋、想办法,提出新的认识、思想、理论、观念或观点,这些都可谓是思维的成果,其成果如有:中国古人提出了“太极四象”、“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阴阳平衡”、“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应静”、“中庸之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观念;外国古代人、近代人或现代人提出了“理性”、“博爱”、“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科学创新”、“资本经济”和“市场竞争”等思想观念;现代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社会发展理念。

思维有自己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限制或决定思维活动的有多种因素,一是基本因素,人的思维活动要有活生生的生命、比较健全的身体或独立的个体人。除此之外,有人为了人的思维活动产生较大作用,使用了“另类”,如有“上帝”、“神”、“鬼”、“魔”或“妖”等,须知,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上帝”、“神”、“鬼”、“魔”或“妖”等,因此根本没有其思维活动而言,然而,唯心者、唯心主义者或辩证唯心主义者将“上帝”、“神”、“鬼”、“魔”或“妖”进行人格化,通过各种信息载体反映出来,赋予了形象、思维、语言、思想或故事情节等,用来教化、教诲或教育人们,同时用来心治、统治或处治人们;二是根本因素,人的思维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素质。一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或科学素质等,会有较多、较深或较好的思维活动,否则会有较少、较浅或较坏的思维活动;三是重要因素,人的思维活动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如果一个人自我封闭、与世隔绝或不进行社会实践,就肯定没有什么思维活动;四是主要因素,人的思维活动需要人参加学习、教育、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社会,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或乐于思考。如果一个人缺乏学习、教育,又没有工作、不爱思考,就一定不会有什么思维活动;五是关键因素,人的思维活动需要人有不断探索未知、奋勇向前或解决矛盾问题的精神和行为。如果一个人对许多事情都是心灰意冷、索然无味或无动于衷就不会有什么思维活动。

思维有自己的使命。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让思维活动更加丰富、科学和有效地开展,以及让思维活动更加造福于自己、他人或人类社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问题。为此,我谈几点看法:1、从重要性来讲,心理比思维更重要、思维比思想更重要、思想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比经验更重要,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人们在学习、工作或工作中就应当更加注重思维,而不是更加注重思想、知识或经验;2、从主要性来讲,思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的经验、观点、观念、知识、认识、思想、智慧、道理、哲理、逻辑、理论、学术、学科或学问等,为了达到其目的,人们需要积极、主动或有效地开展思维活动;3、从科学性来讲,(1)人们要把“科学思维”作为人的一个重要内涵,注重对“科学思维”的修养,通过养心、养德或养生,使思维变为正常思维、合理思维、辩证思维或科学思维。(2)人们要树立辩证的科学思维观,只要是客观现实的、联系全面的、运动发展的或辩证唯物的思维就有可能是科学思维,反之,只要是主观臆断的、孤立片面的、静止守旧的或诡辩唯心的思维就有可能是反科学思维。(3)人们要把“科学思维”作为学习、教育、做人、做事的一个重要理念,运用科学思维理论、科学思维观念或科学思维方法指导自己或他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思想活动和言行活动。(4)人们要把“科学思维”作为人、人类或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把“科学思维”作为重大系统工程,通过不懈努力,建设好、管控好该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