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传》里的慈城方言

 君独 2023-06-28 发布于浙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重耳死了。秦穆公想趁着晋国丧期自顾不遐,偷袭郑国。(郑国的继任者郑穆公是在晋国的扶持下即位,是亲晋派。)蹇叔(秦穆公的上大夫)说,使军队疲劳而去侵袭相距遥远的地方,恐怕不行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而且行军走一千里,谁会不知道?秦穆公没听从,召见盂明、西乞、白乙他们出兵,蹇叔哭送着说:孟子(蹇叔的儿子),我看到军队出去而看不到回来了!秦穆公火大了:“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是我们慈城的方言。秦始皇的祖先,“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居然说慈城方言,确实很让人非夷所思,但这是事实。

“寿”的意思是傻、蠢。“傻逼”更贴近原意,宁波人有句骂人话“寿头五(儿)子”,“五”,用古音读。“中”、“真”,方言里音相同。宁波城区一般说“介寿”、“真寿”、“寿得得”,好象慈城人有说“寿头寿脑”。“墓之木拱”,慈城的方言是“莫知莫国(古音)”。“莫知”,就是不知道。“国(古音)”,它的意味很深长,方言里有词组“国(古音)着”,大意是“意识到、感觉到、感受到”。例:我没国(古音)着到;或,你国(古音)着到了吗?“莫知莫国(古音)”,有“反应迟钝”带有“消息闭塞”的意思,一般是“莫知莫国(古音),一眼勿晓得”连起来说的。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用慈城方言说:侬咋晓得啦,介寿(蠢),侬莫知莫国(古音),一眼勿晓得哦。

其实,秦穆公说的是上古语音,慈城话的语体里保留了不少古音成分,很值得我们去细品。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斜”,用普通话读,韵律不对,用慈城话读qiá,就顺口多了。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yá )专夜(yá )。慈城有名俗语:夜(yá )专夜(yá )豆腐慢慢磨嘞。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á )。天苍苍,野(yá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用我们慈城话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有古风古韵。

  

在古代,东南沿海地区,被视为“蛮夷”之地,僻远封闭。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慈溪设县,县署就在慈城,朝廷派房琯为慈溪首任县令。房琯系出名门,房琯之父房融是房玄龄的族孙,在慈城政绩斐然。同时,房琯也带来官方语言,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中原地区战火纷争,不断的迁徙融合,时空的变异,官方的语体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有的巳消亡湮没。慈城丝毫不受中原纷争的影响,仍然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平和安宁。早先中原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语音,古汉语的音和义,能够存留在现代的慈城话里,它们是语言的活化石。

公众号:君独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