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meihb 2023-06-28 发布于江苏

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定义:指24h内给成年人输注超过20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 m1/kg/min。[1]临床上,患者急性失血量达自身血容量的30%~50%时,往往需要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目标:1、通过恢复血容量和纠正贫血,维持组织灌注和供氧; 2、阻止出血(同时积极治疗外伤或产科原发病);3、科学合理输血,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2]

要达到上述目标,应制定大量输血预案(方案) 或整体输血方案,建立由临床医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大量输血会诊机制,就医院大量输血预案(方案) 及启动程序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抢救过程有序进行。

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transfusionprotocol, MTP) [1]

对于严重创伤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启动MTP

早期MTP

      方案一:红细胞、FFP、血小板考虑按64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2U红细胞:800mlFFP1 U血小板。

      方案二:红细胞、FFP、血小板考虑按11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U红细胞:100mlFFP1U血小板,三者均是从200ml全血分离。

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哪个方案更优,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栓弹力图(TEG)]及时调整血液成分的输注量。

MTP的启动标准:

1、ABC评分2分及以上;

2、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手术或栓塞的活动性出血;

3、在创伤救治单元内进行教学;

4、创伤救治单元、手术室或导管室内的复苏;

5、患者到达之后,可及时获得按比例的通用血制品(O型血以及解冻的血浆);

符合MTP标准,启动MTP。

图片

开始就使用通用血制品而不是晶体液和胶体液:

    输注血浆:红细胞比例为1:1-1:2;

    每6个单位的RBC,输注1单位的血小板;

    血液制品应由血库按比例自动送来;

    每隔15min就要解冻一份,直至MTP结束。

ICU内的MTP:

    进入ICU后,马上开始实验室基线检查,q1h复查一次。

    检查项目:INR、APTT、纤维蛋白原、HB、HCT、PLT、血栓弹力图、离子钙、血气分析。

    在出血控制之前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出来之前,经验性使用固定比例的血液制品,血浆:红细胞比例为1:1-1:2。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目标比例。

血库:

    至少备有8个单位的通用血(4单位O阳性,4单位O阴性);

    至少8个单位的血浆(AB血型血浆),或低滴度的A型血浆,其他血浆应在MTP启动后15min内获得;

    在获得交叉配血之前,要一直使用通用血液;

    在收到血液标本后,立即进行交叉配血,匹配的血制品应该在10min内获得;

    对于大多数患者,应在1h内获得匹配的RBC。

MTP的终止标准:

    外科控制、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可以停止MTP或降级为目标化输血;

    进一步复苏无用时,停止MTP;

    出现以下参数,停止输注成分血:

        HB>10g/dl,停止RBC;

        PT<18s,停止血浆;

        APTT<35s,停止血浆;

        血小板>150×109,停止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180g/L,停止冷沉淀、纤维蛋白原。

MTP实施流程见图1

图片

出血得到控制的标准:

    1、外科、栓塞止血明确;

    2、血压稳定或增加,心率稳定或降低,尿量稳定或增加,减少血管活性药物,血压仍然可以维持。

MTP过程中的辅助治疗:

    所有活动性创伤患者,推荐氨甲环酸的首剂量为 1 g 10 m in 内静

脉滴注完,随后以 120mg/h 泵注,维持 8 h(1A) 。[1]

治疗监测指标:

    启动MTP到输注第一个RBC的时间

    启动MTP至输注第一个血浆的时间

    启动MTP 1-2h内达标率(比例和目标)

    MTP结束1h内通知学科输血结束

    血液制品的损伤率

大量输血风险(并发症):[3 ~ 10]

    1、凝血功能障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溶血酸碱代谢紊乱;

    3、低体温;

    4、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5、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6、低钙血症、高钾血症;

    7、血栓性疾病

    8、其他: 过敏、经血传播性疾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输错血等。

参考文献:

[1]《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中华创伤杂志2013年8月第29卷第8期

[2]大量输血指导方案(推荐稿)中国输血杂志2012 年7 月第25 卷第7 期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July,2012,Vol. 25,No. 7

[3]Stainsby D,MacLennanS,Thomas D,et 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massive blood loss. Br Commit Stand Haematol,2006,

135( 5): 634-641.

[4]Stainsby D,MacLennanS,HamiltonPJ, et al. Management of massive

blood loss: atemplate guideline. Br J Anaesth,2000,85(3) :487-491.

[5]Kozek-Langenecker S.Management of massive operative blood loss.MinervaAnestesiol,2007,73(7) : 401-415.

[6]Samama CM,Djoudi R,LecompteT. Periopera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recommendationsof the French Health Products Safety Agency

( AFSSAPS)2003. Minerva Anestesiol,2006,72(6) : 447-452.

[7]Kor DJ,Stubbs. JR,Gajic O.Perioperative coagulation managementfresh frozen plasma.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2010,24( 1) : 51-64.

[8]Miller RD,Robbins TO,Tong MJ,et al. Coagulation defects associated

with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s. Ann Surg,1971,174 (5 ) :794-801.

[9]徐文皓.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研究进展. 中国输血杂志,2007,20(6) : 540-542.

[10]粱辉,王德祥,王保国. 患者大量输血时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维持.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 : 756-758.

来源:北医三院延安分院重症医学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