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思拾贝杂集(4)

 5616 2023-06-28 发布于山东

本期始,正电子、电子分别改称为阳子、阴子

宇宙空间是无限延展的,空间中任意一点跟其他的点没有本质性区别。实体世界是美的,美在对称,对称之美緣于宇宙空间的各向同性。

对称之美是宇宙物质美的核心,这与物质的最小基本粒子为圆球的对称之美有关,与光子结构对称美一致,与原子核对称美相关,与天体形态对称美相似,与天体圆周运动对称美统一,人体的对称美是模仿大自然对称美的结果

对称之美主要是左右对称之美,而上下前后则不属于对称美的范畴,天体运动为左旋加速运动,属于准对称美,天体运动类似于人类立行,按照右手法则,头在拇指所指方向,左旋转动逶迤前行。

对称是一种大自然的物质组分、物质结构、物质运动、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等一系列对等、平衡关系的体现

美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生物心理感受,欣赏对称美是对宇宙物质呈现的双双、对等、平衡、稳健对称关系的认同。

双眼而视、双耳而闻、双手而做、双足而行,使用的都是对称器官,见到的太阳、树干、果实都是圆儿对称,见到的月球时而对称,时而残缺,对称的圆月呈现一种满月完美。

对称使人将其与健康、方便、对等、平稳、完整相关联,感受到的是愉悦、成功。而不对称使人将其与不完整、残缺、不健康、孤独相关联,感受到的是沮丧失败。

所以,对称之美是一种自然之美,也是一种社会之美

宇宙物质的最小基本粒子阳子与阴子,是对称的基本粒子颗粒;它们呈现的电荷相异,阳子为正电荷,阴子为负电荷,也是一种对称;阳子与阴子组合而成的最小组合物质基本粒子光子一边为阳子,一边为阴子,光子在宇宙时空中柱状对称

阳子与阴子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阳斥力、阴斥力与阴阳吸引力形成了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对称关系

宇宙物质是由阳子、阴子和光子作为基本组合物质部件搭建而成的,而搭建过程的实现是通过斥力、引力相互作用达到物质、作用力动态对称平衡的结果,所以,物质的本原物质是对称物质,这种对称物质本原颗粒是宇宙事物对称的最原始的物质基础。

所以,任何事物无论其物质性、结构性、运动性、都是以对称性为基础特性的。

物质性,阳子与阴子,包括光子。

结构性,组合部件空间的分布的在运动方向上的左右对称。

运动美,物质内部引力、斥力的动态对称平衡,宇宙时空中的物质之间的宏观作用与影响的电磁引力的对等对称平衡,系统运动秩序、运动轨迹的对称平衡等等。

宇宙物质是由两种物质最小基本粒子组成的,而这两种最小基本粒子,一种为阳子,带有正电荷,一种为阴子,带有负电荷。

正电荷与正电荷之间相互排斥,排斥力为阳斥力;负电荷与负电荷相互排斥,排斥力为阴斥力。

带正电荷的阳子与阳子不能共聚为一体,带负电荷的阴子与阴子也不能共聚为一体。

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相互吸引力,带正电荷的阳子与带负电荷的阴子无论多远,中间若无他物质阻隔,依靠相互吸引力就会千里相向奔赴,最终相拥组结为光子,形成宇宙最小的组合物质。

以有限种物质元素,有限种作用力,有限种作用方式,组合架构出宇宙万事万物,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近三千年孜孜以求的科学、哲学梦想和理想

“《新理论物理学》理论架构”使梦想成真,让科学、哲学的理想成为现实,从理论上创新解决了“物质的最小基本粒子问题”、“物质结构组合力问题”等等一系列困扰物理数千年的问题,完美地解决了“原子论“问题,光与光子的问题,统一场论问题。对宇宙物质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是人类对宇宙认知上迈出的最为重大的一步,这是人类科学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瓜婆自美)。

对称乃自然美之根本所在

三维宇宙空间中,对称可以确定空间位置,这是另一种美。

以两只眼睛,可以确定所见物体的空间位置。然而,两只耳朵打不到这样的效果,耳朵只可以大致分辩声音传来的方向,据此大致分析估摸声源的位置。

视觉与听觉接收的是不同的信息,接受的方式也不同,接受到的信息在生命中的作用也不一样,重要性也有区别。

生物获得信息,主要用途,获得生存能量补充信息、群体之间沟通交流信息规避生存风险信息,这信息对生命来说都很重要。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都是生物对外界事物特性信息的反映。

视觉对外部光学信息的反应形成视觉信息,视觉信息来源于眼睛接收的光引起的视觉光感,视觉是面对性信息收集,是直接的、对象的显示,是否可食,有益有害等等一目了然,所以,眼睛是直观快速获得信息、大脑迅速辨别信息的重要器官、关键器官。

听觉对外部声学信息的反应形成听觉信息,信息来源于近距离周围空间,属于全方位沟通交流、声音异响、提示警示、规避风险信息

味觉、嗅觉通过味觉、嗅觉器官接触物质分子,对其某种特性的反应形成味觉(酸甜辛辣)、嗅觉(香臭)信息,味觉、嗅觉信息来源于物质分子,属于物质识别、辨别信息。

触觉信息来源于直接肢体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主要是冷热、受力(震动、软硬)信息等等。

所有这一切感觉信息的取得,都是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体现和结果。而这一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都是通过光电磁的引力、斥力作用来实现的。

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采用极简法则,能少勿多,能简勿繁,多则浪费、多则累赘,简洁高效,生命体不能在体内过多地累积过多的能量(如肥胖),过多能量的累积提高了身体负荷,不利于生命体生存能力的提高和生存环境的扩大。

物质实相和对实相的感知之间的相互关联

实相与实相感知之间是有关联的,但是,二者不是一个东西。实相是物质真实存在的形态,外在体现。而对实相的感知,是实相某种性质与试图认知实相的感知器官、仪器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感知器官、仪器设备上的反映所形成的认知标识结果。

实相是物质的本源性的特性体现,而感知是物质本源性与感知器官、仪器设备的物质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生物感知、仪器设备标识结果。

实相的感知某些情形下可以被视同于物质的实相,因为实相的感知是物质实相某种特性的特性显示,当它是唯一性特性显示时,实相与实相的感知,在感知者看来就没有区别了。

然而,实相的感知,通常情况下,都不是物质实相的本质本原的感知,感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知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感知者感知器官(包括仪器设备)上留下的结果,显然,这不是物质实相本真,而是物质实相的一种影子

对同一事物、同一物质,不同的感知者的得到的实相的感知可能是不同的,所以,物质的实相就与感知者(仪器设备)的感知能力形成了关联性,物质实相的实相的感知因为感知者(仪器设备)的不同而失去了唯一性,(人机环)是现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特性理论原则。

实际上,物质的实相是唯一的、确定的,而对实相的感知、认知是有差异的,非唯一性的,如同盲人摸象,尽管盲人没有摸到真实的完整的大象,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接触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这每一部分都是真实的实相,如果把每一部分的实相的感知拼合在一起,一个真实的大象实相就出现了。所以,不能将感知器官(仪器设备)的灵敏度差异引起的感知不同视为物质实相的不同,物质实相是唯一存在的,而对实相的感知结果的差异性源之于感知器官灵敏度的差异、归纳总结器官思路的不同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差异,追求对物质实相的感知与物质实相一致性是科学研究思考的目标

而达成统一结果的前提是感知器官、归纳总结器官归纳总结能力的和谐一致,统一核准基础上结果的统一。这个结果的统一性被视为规范性,由规范性的标准下获得的实相的感知依然是实相的影子或者副本,是事物物质性本相在人类科学中的替代物,是该事物的科学实相、认知实相。

由此可知,所谓的事物的实相本身是一种相对实相,而不是绝对实相,也不能确定为本质实相。科学对事物的实相认知得到的就是事物的科学实相,而非事物直接的本质实相,事物的本质实相则有其科学实相而代之。

尽管科学实相与物质实相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二者不是等价的,而科学上很多时候,都会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关系。

反过来,感知的科学实相与物质实相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一对应的,会是多解性的,这个多解性恰恰就表明事物的物质实相与科学实相存在不一致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感知认知能力的提高,实验设备、技术手段的进步,科学实相也会随着一同发展进步,越来越接近于事物的物质本质实相。

领略宇宙之美的重要构成,挣脱原始认知的束缚,是科学思考、科学研究、科学发展、科学进步的目标与目的。

科学实相的客观性问题是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实相越客观,其表征的物质的实相中的某个方面则越真实,即使此时科学实相与物质实相不一致,科学实相对物质实相也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是物质实相与科学实相的联系与区别。

逻辑上讲,现实宇宙可能没有感官能够察觉到的宇宙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和挑战性的需要突破的极限,让感官察觉认知现实宇宙的复杂不简单,就是要努力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用于怀疑各种流行被视为确定的观点、观念和理论,哪怕是权威、大家也要对其看法、成果结论存有戒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一下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以符合逻辑原则、逻辑原理的方式去怀疑、不盲信、不盲从,从其假设开始思考研究,逐步获得独立的结论结果。

柏拉图善于洞察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物质实相,将两股思潮合流共进,由万物皆数,提出“原子论”创新尝试,抛开实验与观察,仅仅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去探索思考,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特性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找寻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通过构建物质结构,物质运动与物质在宇宙时空中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物质、物质本性认知之间的关系。

这些认知、探索方法,看似形而上的,实则是分析的、架构的、物质的、简洁的、系统的、完整的和统一的。

物质存在着、加速运动着、与他物质相互作用影响着,变化着,这一切都与与物质本质性有关,与物质组成、物质种类、物质数量有关,与物质运动状态有关,与物质物质同宇宙时空中他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

物质的本相、实相,间接地由其科学实相来体现,这就是科学的作用,区分事物,将所有事物的科学实相与物质本质实相关联对应起来,展示出物质实相的变化规律。

理想之物,完美之物,真正有形的物体都是理想残缺的复制品,只有理想中的事物才是完美永生的、不可改变的。

宇宙之中只有最小的物质基本粒子阳子与阴子是刚性的、不可改变的,其他的物质都是由物质最小基本粒子阳子与阴子组合构造而成的,也是可以拆卸改变的。所以,宇宙时空中存在一个理想的王国,在那里,物质事物都是由物质实相表征的,这个理想国就是宇宙本身,宇宙万事万物都以物质实相呈现。

科学实相则是宇宙物质实相的部分式影相,这个影相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宇宙物质实相感知的增多而增多。科学实相只能越来越接近物质实相,而不能与宇宙物质实相相重合,这是人类科学的局限性决定的,本质上就是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和对物质实相感知的非直接性决定的。

现代科学研究中,许多科学工作者,甚至科学大家,也难以看到宇宙物质实相,往往也不承认看不到,会把感知到的实相的部分特性认作为物质实相,而不承认那只是实相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的那个影子。

感知者认为自己感知到的东西不仅仅是物质实相,而且是比物质实相还要更真实,把物质的影子作为超越实相的实相,事物在水中的倒影比事物本身更清晰,哈哈镜中的事物比事物本身更完美

由倒影可以感知到事物的存在,捕捉到事物的模样,甚至感知到事物部分物质实相,但是,倒影总是倒影,而不是事物本身。

仰望天空,日月轮回。白昼大地生辉,万物竞生,黑夜天空璀璨,群星闪耀。科学研究必须敬畏自然,直面事物的背后隐藏的实相,要接近事物的物质实相,需要两方面的改变,一种是向内的,一种是向外的。

向内审视自己的观念,这是每个人都可以自觉做到的,但是,做好不容易。

向内审视就是自省,让内心省悟的努力拂去事物感知表面的浮尘浮渣,力求理解把握事物的终极本质,以达到感知认知宇宙事物,掌握宇宙物质规律,这是一条基于过往感知认知之上的心灵探索过程。

外视是对事物的探究认知,一种假以物,假以方法手段的感知认知方式,是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用批评的眼光审视过往的感知认知,审视事物的表象,揭示表象下事物的本质,寻找事物的本内在规律。这是一条自远古至今的科学、物理学探索之路,引导着人类对宇宙万物的感知认知,研究思考和归纳总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趋近事物的本质。

宇宙中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而万物处于加速运动之中则是事物的恒常。

理想与真实

理想包含着追求真实,而真实却不一定真的存在于理想之中,追求真实和获得存在真实不是一回事。

宇宙之中,许多事物超乎人类的想象;同样地,人类想象中的事物又超越了宇宙真实存在的事物。宇宙真实事物与人类想象事物之间有交集,也各有非空余集。若宇宙时空中真实存在的事物都会出现在人类的想象之中,人类想象之中的事物都一定在宇宙中真实存在,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是一种最完美的最理想的情形。

很遗憾,人类的存在时间、存在空间和存在数量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无限性和物质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变化的无限性相比,人类的想象尽管可以无时无刻、无域无疆地自由驰骋,但是,依然难以穷尽宇宙事物的无限存在性。

宇宙所有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物质变化,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相似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础上的创新再造,这也是宇宙物质多彩的缘由。

最完美的总是特殊的,宇宙万物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加速运动的,恒常变化的,万物的组合组合物质最小基本粒子数量、外现形态和运动轨迹,都在宇宙时空中处于不断的波动变化之中,假如某个瞬间至善至美,这种完美瞬间就变化消息了,完美是瞬息完美属恒常,完美的最小物质基本粒子,构成的不完美的物质,而不完美的物质组成了完美的宇宙物质世界。

宇宙物质之间相互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没有恒常的匀速直线运动物质,所有的物质都处于加速运动之中,加速运动的动力在于物质之间的电磁力,这种电磁力是由组成物质的最小基本粒子的阳子(正电荷)与阴子(负电荷)的电荷电场力和阳子与阴子组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电磁场的电磁力决定的。

正电荷与正电荷、负电荷与负电荷相互排斥,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吸引,阳子与阴子结合为光子,光子是宇宙最小的组合物质,光子也是最小的电偶极子,具有电磁场,所有的组合物质都具有电磁场,宇宙全体物质的电磁场在宇宙任意点处的分布的叠加,宇宙在该点处的电磁场被称之为宇宙物质电磁场在该点处的基底电磁场

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与宇宙基底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宇宙基底电磁场的本地作用影响,宇宙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在宇宙物质基底电磁场本底电磁力作用基础上(叠加)进行的。

宇宙物质通过电磁场作用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个万物皆有的电磁力就是物理学中所称的万有引力。

把握事物的外观特性,便于更好地接近揭示物质的本质特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审视事物,即便是相同的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知认知,从选取区分事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角度去了解事物的客观性,避免主观性掩盖了客观性,这尤为重要。

“科学与工程的关系类似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科学通过分析自然界而掌握自然规律,工程则综合这些科学规律解决自然界面临的问题,……,科学是分析、发现,工程师综合和创造”;或者诸如:“当代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工程及其产品的发展,而这些实现人类梦想的工程及其产品,反过来又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

诸如此类的各种探讨了相关话题的言辞和表述,实际上都没有彻底将一个并不高深的问题给点透,那就是,任何人类已经实现了的以及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全部、所有、一切的工程技术上的可用之发明创造上的任何功能都是严格建立在早已命中注定永远不会有丝毫改变的亘古永恒的自然规律之上。

写到这里,突然心头冒出一个问题,实录于下:

输电、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到底是什么在流动电子形成电流还是光子形成电流导电体、半导电体在电势差形成的电压作用下产生电流这电流中的运动体是什么是电子还是正电子还是光子

本人认为流动的应该是光子而不应该是电子但是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会形成偏向式定向排列行注目礼在导体半导体中定向流动的是光子被赋能定向加速的光子光子有磁性所以导体中有电流流动时导体周围有电磁场,有电磁感应

此想法,没有实际的证据,仅为个人直观感觉

请诸位专家朋友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