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山纪行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6-28 发布于上海

作者:邢庆杰

江夏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久远的历史底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我对“江夏”这个地名的最初印象,来自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评书《白眉大侠》。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夏太守黄祖怒杀祢衡的一段故事。

江夏区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南部,公元前201年建县,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三山三水三分田,还有一分是家园”是江夏独特的自然格局。

2023年春天,应朋友之邀,我终于踏进了武汉市江夏区,来感受这里的青山绿水。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近几年江夏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区——灵山。

灵山位于江夏区中部,距武汉市主城区约30公里,西临长江,北靠丘陵,东延梁子湖,依山傍水,是一方天然的风水宝地。

我们是坐着电瓶车进入景区的。天有些阴,迎接我们的春风还有些凉意,却令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电瓶车刚爬上一座漫坡,映入眼帘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几乎在同时,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竟似带有温度,顿时觉得身上暖暖的。

我们下了车,漫步在山间的塑胶小路上,路边的红叶桃花开得正艳,阵阵花香沁入肺腑,说不出的惬意和舒适,感觉整个身体都轻盈起来。极目四顾,目光所到之处全是青山绿水,花草树木,像一幅幅活动的山水画卷,而我们,就行走在这钟灵毓秀的画廊中。

沉浸在如此的良辰美景中,谁会想得到,几年前的灵山,还是一座伤痕累累的荒凉之地。

灵山不但在地理环境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的石材质量更是远近闻名。20世纪80年代,这里陆续聚集了20多家采石厂。几十年的过度开采,使灵山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矿山表层植被剥离,采矿弃渣与碎矿石随处可见,水土流失严重,山体塌滑、危岩耸立,曾经风景如画的灵山满目疮痍,像一个伤痕累累、衣衫褴褛的垂暮老人。

那时候的灵山,井水总是很浑浊;村里的空气灰扑扑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都不敢在外面晾衣服,一天就会落满灰尘……这一系列由生态环境带来的民生问题,令当地的村民怨声载道。

灵山的土质差、土壤薄,种出来的菜是苦的,栽的树也又瘦又矮,像营养不良的孩子。村民们守着这座废墟般的荒山,感觉无所适从。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村子慢慢成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的“留守村”。

灵山,本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旅游胜地,是一片有着巨大财富与发展潜力的宝库,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时间沦为了时代的弃子。

江夏没有放弃灵山。2018年,江夏区把“恢复绿水青山”作为工作重点,启动了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并把灵山列为试点。为了统筹利用各方资源,江夏区采取了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山体修复的策略。随行的江夏物控集团文旅总监张纯洁说,他们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并接手灵山修复工作的。第一次踏上灵山的时候,他感觉像走进一处废墟,满眼看到的全是矿渣,路边的树上全是灰,山体上寸草不生,风一吹尘土飞扬。他当时就感觉到,要把这座荒山进行生态覆盖,有非常大的难度。后经多次与相关专业团队深入现场调研,最终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修复方案。面对山体破损严重,一些危岩体随时跌落的境况,他们对山体进行了削坡整形,并挂上了防护网。山上有很多采矿遗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窟窿,他们运来肥沃的土壤,用独轮车推上山顶,数百人同时在残垣断壁中施工,把窟窿一个个填补上。面对光秃秃的山体,他们采用了山体锚固和挂网喷播技术,把水、土壤、花草种子搅拌在一起,喷射在山体上,给荒山穿上一件有机的“外衣”,让“石头开花”,让“山体发芽”。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修复,曾经被破坏的山体慢慢变得翠绿起来,漫山遍野的花草也重新冒了出来,首期700亩的“矿花苑”景区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咏梅”的山林景观,给了灵山一个华丽的转身,从一片荒芜转化为梦幻般的旷野奇境、心灵花园。

我们沿着绿色环绕的通道缓缓前行,发现在山的下面竟然有一个湖,远远看去,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山中。此湖名“灵泉湖”,水深10多米,湖边的山崖上,有一道瀑布倾泻而下,在湖面上溅起白色的浪花,悦耳的水声,令我们体会到久违的田园野趣,感受到心灵的洗涤。谁会想得到,这个清澈见底、美如明镜的湖泊,竟是一个废弃的矿坑改造而成的,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鬼斧神工呀!

我们沿着小路蜿蜒而下,在湖边徜徉,有风轻轻吹过来,水雾飘在脸上,那种潮湿的微凉,激活了童年的乡村记忆。湖的周围,分布着仙女池、明月池、灵岭寻梅、荷塘月色、层林尽染、樱园春晓、彩虹花田、七彩梯田、灵山石林、桃花谷、矿山开采遗址等生态景点,油菜花、格桑花、樱花、桃花、梅花、虞美人等花卉争奇斗艳,使整个山谷靓丽起来,充溢着浪漫的气息……

再往前走,绿色道路和村庄连成一片,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树林犹如刚刚被雨水冲刷过一样,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植物的清香。春风抚慰,山青天蓝,穿行其间,忽然有一种“又得浮生半日闲”的轻松感。放眼四野,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都是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草木葱郁,生机盎然。

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到达了山顶草甸,来到整个景区的制高点。俯视整个景区,可以看到近处山体上浅绿色的苔藓和植物,远处金黄色的油菜花,还有山下波光粼粼的湖水……我想:如果在这里观看日出,花的海洋在朝阳下定会呈现万千气象,旖旎的风光会令人心旷神怡。

极目远眺,整个灵山景区洋溢着翠绿的景色,成了一个以山、水、林、田、湖、花、草、洞、村为一体的山水田园风光,一个充满生态文化的田园小镇,一个声名鹊起的网红打卡之地。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灵山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的新路子。灵山的环境变好了,吸引来了大量的游客,当地村民也有了就业的机会。现年57岁的林港村村民王青山,率先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从一个靠“卖石头”为生的村民,成为一名山体覆绿工作的“带头大哥”,天天组织村民们在景区植草、种树、浇水,成为一个“卖风景”的人。他们在景区有着稳定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在外打工的村民们闻讯纷纷回归故里,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之中。他们的家园变成了风景区,在如诗如画的家门口工作,还能拿到优厚的报酬,这是他们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

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灵山的巨变是令人震撼的,更是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作,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