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树木,不仅是养蚕的重要原料,也是中药里的宝库。
桑树的各个部分,如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桑根、桑寄生、桑螵蛸等,都有不同的药用价值,能治疗各种疾病,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血、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桑树家族中药的特点和用法。

桑叶: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桑叶是桑树的干燥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它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它常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等证。它可以单独泡茶饮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例如:
* 与菊花、连翘、桔梗等配合,即桑菊饮,用于外感风热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
* 与杏仁、贝母、麦冬等配合,即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用于肺燥伤肺的干咳少痰、鼻咽干燥等。
* 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用于风火或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涩痛多泪等。
* 与黑芝麻、枸杞子等配合,即桑麻丸或扶桑丸,用于肝阴不足引起的眼目昏花、须发早白等。
桑叶的常用量为5~10克。一般认为,桑叶用来清肝明目或疏散风热常生用;若用其治肺燥咳嗽,常蜜炙应用。

桑枝:祛风通络,利关节
桑枝是桑树的干燥嫩枝,味苦平,归肝经。它能祛风通络,利关节。它常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证。
例如:
* 单用本品或与当归、川芎等配合治风湿臂痛。
* 与桑叶、桂枝、杏仁等配合,即泻白散,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
* 与桑叶、桑白皮、麻黄等配合,用于水饮停肺,胀满喘急等。
桑枝的常用量为9~15克。它也可以熬膏服用,如桑枝膏,治疗筋骨酸痛,四肢麻木等证。
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桑椹是桑树的干燥果穗,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它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它常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证。
例如:
* 单用本品与蜂蜜熬膏服或做蜜丸服,用于血虚诸证。
* 与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等配合,即首乌延寿丹,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 与麦冬、生地、天花粉等配合,用于津伤口渴或消渴。
* 与首乌、黑芝麻、火麻仁等配合,用于阴亏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
桑椹的常用量为9~15克。它也可以鲜食或加工成各种食品和保健品,如桑椹汁、桑椹果酒、桑椹果醋、桑椹果脯、桑椹酸奶、桑椹蛋糕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桑椹能够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桑白皮是桑树的干燥根皮,味甘寒,归肺经。它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它常用于肺热喘咳痰多,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胪胀尿少等证。
例如:
* 与地骨皮、甘草等配合,即泻白散或泻白汤,用于肺中伏火郁热引起的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
* 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等配合,即五皮散或五皮汤,用于水肿尿少或面目浮肿。
桑白皮的常用量为6~12克

桑根: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桑根是桑树的干燥根,味甘寒,归肝、脾、胃经。它能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它常用于湿热黄疸,水肿腹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证。
例如:
* 与茵陈、金钱草、泽泻等配合,用于湿热黄疸,小便黄赤,口苦咽干等。
* 与茯苓、车前子、冬瓜皮等配合,用于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
* 与防风、羌活、川芎等配合,用于风湿关节痛,肢体酸楚不利等。
* 与乳香、没药、红花等配合,用于跌打损伤,血肿肿痛等。
桑根的常用量为9~15克。它也可以外用敷贴或洗涤患处,如桑根散或桑根汤,治疗皮肤溃疡,湿疹,癣等。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桑寄生是桑树上寄生的植物钝果寄生(Taxillus chinensis)或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的干燥带叶茎枝,味苦甘平,归肝、肾经。它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它常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
例如:
* 与杜仲、当归、秦艽等配合,即独活寄生汤或杜仲寄生丸,用于风寒湿痹或虚寒型关节炎。
* 与阿胶、艾叶、续断等配合,即首乌延年丸或桑寄生阿胶丸,用于肝肾阴虚或血虚型风湿关节炎。
* 与人参、甘草、白芍等配合,即四物汤加减或四物丸加减,用于妊娠虚胀或胎漏下血。
桑寄生的常用量为9~15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能够降血压、抗微生物、抗氧化、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等。临床应用于心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妊娠虚胀、产后乳汁不下等治疗上。

桑螵蛸:疏肝理气,散结消肿
桑螵蛸是桑树上寄生的昆虫桑螵蛸(Eriophyes eriophyi)的干燥幼虫,味辛苦,性温,归肝、胃经。它能疏肝理气,散结消肿。它常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乳房肿块,乳腺炎等证。
例如:
* 与郁金、香附、白芍等配合,即逍遥散或逍遥丸,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情绪抑郁,月经不调等。
* 与王不留行、土茯苓、川芎等配合,即王不留行散或王不留行丸,用于乳房肿块,乳腺炎等。
* 与海藻、昆布、牡蛎壳等配合,即海藻散或海藻丸,用于甲状腺肿大,颈部结节等。
桑螵蛸的常用量为3~9克。它也可以外用敷贴或洗涤患处,如桑螵蛸散或桑螵蛸汤,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癣等。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桑叶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认为它具有“主除寒热,出汗”的作用。
后世医家对桑叶的药用功效不断发现和总结,认为它还有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疏散风热、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桑叶的多种药理作用,如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可以说,桑叶是中药里的“明星”,堪称网红中药。
一、疏散风热
桑叶归肺、肝经,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用于外感风热的治疗。饮用桑叶茶,能有效缓解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则症状。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
二、清肺润燥
如果有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肺热或者燥热伤肺的症状,饮用桑叶茶能有效去肺热。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三、清肝明目
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有一定效果。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四、利水消肿
有脚气的人可以通过将桑叶茶水泡脚,能有效去除脚气。桑叶茶之所以能够利水消肿,是因为桑叶有利水的作用,使体内细胞多余水分被排走。
五、祛斑
桑叶茶水还能用于祛斑,脸部有色斑的女性如果每天用桑叶茶水洗脸三次,能使斑块黑色素变浅,对于祛斑有一定的作用。
六、降三高
桑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氨基酸、多糖等成分,具有明显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非常适合有“三高”人士饮用,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七、抗病毒
桑叶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还可杀灭钩端螺旋体。桑叶还可以解蜈蚣毒,这也是《名医别录》记载的一个新的思路。
八、抗肿瘤
桑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桑叶中含有一种名为桑白皮素的成分,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对白血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桑叶除了可以入药外,还可以食用或泡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用方法:
一、凉拌桑叶
选择较幼嫩桑叶(去掉叶柄),洗净,切丝,放入开水锅内焯一下,用凉开水过凉,沥干水分,加入精盐、味精、蒜泥、香油,拌匀即可食用。
二、桑叶菜饼
桑叶(去掉叶柄)洗净,切成1cm见方的小块,放入开水锅内焯一下,与面粉混合和面,烙饼,蘸蒜泥吃。
三、桑叶茶
将桑叶晒干,经加工处理直接泡水代茶饮用或粉碎后包装做成袋泡茶,也可以与其他药材配伍泡茶,如菊花、决明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