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国第五个海洋——艾丁海工程构想
2023-06-28 | 阅:  转:  |  分享 
  
我国第五个海洋——艾丁海工程构想前言:有粉丝投稿《我国第五个海洋--艾丁海工程构想简介》,特刊出。其实关于渤海水引入新疆之议,早先就有,只不
过粉丝张先生提议建设我国第五海--艾丁海,应该算是首提。中国陆地最低点在新疆吐鲁番艾丁湖湖心沙尘暴难题有办法破解了!新疆干旱问题和
沙尘暴相伴而生,是困扰国人的心腹大患。曾有人提出引渤入疆和藏水入疆(红旗河)两个设想,均因操作复杂,难度太大而未被国家采纳。本文作
者研究此问题多年,忽有灵光闪现。我国第五个海洋——艾丁海工程构想。若从吐鲁番的艾丁湖向东开挖隧道,直通渤海,直线距离不到两千公里。
自然落差161米,全程自流,无需动力。艾丁海面积可达4000多平方公里,堪比青海湖。吐鲁番将成为沿海城市。水量源源不断,用之不竭。
可在湖边建海水淡化厂,输水至周边地区,包括恢复罗布泊部分水面。工期三年足以;资金不大,因此不是问题。大西北将不再缺水。在沿途节点和
支线,也可以出现海水湖。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次及强度将大为减少、降低。我们将无惧外蒙古的沙尘暴越境袭扰。本文作者还有遏制大风和沙源的实
用方法,比沙坡头的麦草方格更简单有效。2023年5月25日晚间,中央发布了《水网建设规划》。若本人的构想能被国家层面采纳,美丽中国
将走进我们的生活,变成现实。构想者:张晓强曾经碧波荡漾的艾丁湖艾丁湖目前已经干涸见底附:《专家提议:“引渤海水入疆”,解决新疆干旱
问题!》新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干旱少雨,荒漠面积大,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了
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根据我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国内专家曾提出过多种解决方案。其中2010年11月初,在乌鲁木齐举办
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多名学者专家提出“海水西调、引渤入疆”的设想。经过媒体的一番渲染报道后,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脑洞大开”的设想!“海水西调、引渤入疆”设想“海水西调、引渤入疆”,顾名思义,也就是将东部渤海之水引
入新疆,试图通过大量的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以及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与此同时,海水在运输过
程中自然蒸发,大量的水汽供应源能增加降雨量,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改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么一听,还真是一个伟大的设想!我们再来看
看“海水西调、引渤入疆”的基本思路:从渤海西北海岸取水,通过管道分级将海水向上提高至1200米,然后在内蒙古东南进行海水淡化,再顺
着北纬42度线,通过引水工程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牙山后向西进入居延海,再绕过马鬃山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该设想提出之
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轰动,被网友批判“海水没进疆,脑子先进水”、“这个设想纯属异想天开、天方夜谭”。霍有光作为这个大胆设想的首倡
者之一,面对众多质疑,他依旧坚定地认为:“海水西调、引渤入疆”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以海水填充中国北部八大沙漠,形成人造海,不仅可以治
理沙尘暴,还可以发展人造海养殖业、盐化产业以及种植、旅游等项目,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霍有光还表示,这个设想并不是短期内就能
完成,大概需要100年的时间。然而,打脸似乎来得太快!2010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名为《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
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上,十多位院士彻底否决了“引渤入疆”的设想,认为这种想法是“伪科学”,没有可行性。争议接踵而来将渤海水引入新疆,
这种看似“美好的设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议,甚至被称为是天方夜谭?环保和成本是两大质疑和争议的焦点。环保方面,假设直接将大量海水
调往新疆,不经过海水淡化,海水蒸发后遗留下的盐分,只会加重沿线土地盐碱化,有学者认为这些盐分或许还会成为沙尘暴成分之一,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石玉林表示,“引渤入疆”计划设想调运大量海水到新疆,假设
调运1000亿吨海水,海水的含盐率为3%,将会产生30亿吨的盐,这些盐该如何处置?此外,跨流域调水工程范围内会存在许多污染源,倘若
无法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就可能调配出遭污染的水,从而引发咸水倒灌、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可能导致生态灾难。“引渤入疆”工程跨
越几千公里,引水工程势必会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这真的值得吗?事实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规模空前的跨流域调水项目,进度被一推再推,也正
是因为沿线的生态问题过于复杂。成本方面,渤海水引入新疆沿线跨度将近5000公里,而南水北调工程最长的中线也就1400多公里,距离成
本翻好几倍。这还不算什么,倘若要将“大量海水”经过淡化后再调往新疆,淡化成本再加上抽水成本,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此外,“引渤入疆
” 设想试图通过海水自然蒸发来补充当地的水汽供应源,从而增加降雨量,这在气象学上说不通。形成降水需要三大条件:充沛的水汽供应源;充
足的凝结核;大气降温新疆大部分地区缺乏足够的凝结核,降水条件不足,仅靠蒸发的水汽根本无法影响气候。借渤海之水给新疆造绿洲,这种美好
设想经不起现实的推敲,也就难怪被批判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了。其实,为了解决新疆水资源困境,国人可谓是绞尽脑汁,提出过很多大胆设
想。除了“海水西调、引渤入疆”之外,还有人曾提出“炸山导气”,即建议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缺口,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可以流入新疆,从
而改变中国西北的气候。这难道真不是开玩笑吗?敢于想象,善于思考是一件好事,不过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附2《怒砸3000亿,把渤
海水引入新疆,能造出18亿亩良田吗?》向上滑动阅?由于地域空间等因素,我国东西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尤其是面积高达166.49万平方
公里的新疆,占据我国六分之一的面积,却只有全国3%的水资源,因此,解决西部缺水问题迫在眉睫,于是便有相关专家提出,将海水西调引渤入
疆,该设想一经提出顿时引起了不小轰动,那么,该计划是否真的可行呢?引渤入疆设想方案新疆深居内陆,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年均降水量
只有150毫米左右,境内沙漠面积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先天恶劣的地理条件,导致新疆注定干旱缺水,而水资源也是制约新疆发展的一
大关键因素。于是2010年,相关专家提出将东部渤海海水引入新疆的设想,调水方案具体分为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天津以东渤海口处开始,向西
北经过管道将水抬升至1280米以上的高度,进入我国第二级阶梯,并注入内蒙古境内的黄旗海,随后向西通过人工防渗渠道,流经库布齐,乌兰
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继续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到达疏勒河,然后经过疏勒河自流河道进入罗布泊,从罗布泊780米的高处向西北落入艾丁湖,
从而向新疆供给水源,该线路全长3000公里以上,被称为内线。另外一条外线是从渤海西北边缘取水,将海水抬升1200米处,到达内蒙古东
南部,在这里对海水进行处理后,从北面绕过燕山,阴山,继续向西经过居延海到达马鬃山,然后在此处分三股线分别流入新疆,该线路全长500
0公里以上,比南水北调东中西线总长度还要长。项目预计总投资高达3000亿,设想通过引入大量渤海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咸水湖,干盐湖以及部
分封闭的盆地,从而人工打造海水湖,海水流入新疆的过程中,通过自然蒸发,还能够增加西部降水量,改变新疆干旱的气候环境,此外,利用人造
海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在沙漠中打造19亿亩良田也将不再是梦。而对于渤海来说,也能够缓解渤海的污染压力,毕竟渤海作为一个半封闭
的海湾,海水循环率不高,整个渤海要想交换一次海水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而渤海沿岸又分布着大连,天津,烟台等多座工业城市,工业以及生
活污水大部分都排入了渤海,如果将渤海水引入新疆便能够加快海水循环,有利于缓解渤海污染。但是这样的方案真的具备可行性吗?引渤入疆可行
性有多大由于调的是海水,所以在海水淡化之前,管道材质必须是耐腐蚀性的玻璃钢材质,这便是一项巨大的开支,虽然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已
经非常成熟,现有海水淡化工程高达144个,日均产水185.6万吨,但是要想将海水进行完全淡化,然后输送至新疆,如果玻璃管口径为5.
8米,总工程投资将达到3000多亿,核算下来,水源到达新疆每吨价格就在8元左右,而目前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居民用水也不过才4块多,其他
地方更便宜,所以8元从渤海调过来的水真的有人买单吗?而且海水西调,真的能够改善新疆干旱环境吗,,恐怕不见得,据统计,新疆盐碱土地面
积高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新疆32.6%的耕地面积已经开始出现次生盐碱化,而引渤入疆海水蒸发后,会形成氯化钠,加
重新疆土地盐碱化,这对新疆生态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跨流域调水过程中,本就容易产生污染源,为了引水,牺牲上千公里的生态环境,恐
怕有些得不偿失。关于调水后,能够影响西部干旱气候这一点,相关气候学专家也给出了不同观点,形成降水通常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水汽资源必须充沛,二是大气能够上升冷却,三是拥有充足的降水凝结核,但是反观新疆,似乎一条都无法正常满足,仅凭借小部分海水蒸发,根本无法增加降水。要想在广袤的沙漠中创造18亿亩良田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引渤入疆目前看来,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不过,虽然目前来看这一计划还只是停留在幻想阶段,但是敢想才能敢做,毕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最初也是从想象中诞生,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海水西调终会成为现实。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