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三一)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辨/麻黄附子细辛汤

 火帝养生_WSH 2023-06-28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第301条辨: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原文解释】少阴病以不发热为常,始得之病在表,脉亦不当沉。今反发热而脉沉,发热为邪在表,沉为寒饮在里,故以解表而兼温中逐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刚开始得到少阴病的时候,麻黄附子细辛汤,这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子,处方的时候有比例,麻黄二,细辛二,炮附子三,就是二二三。

麻黄附子细辛汤最主要就是利小便,当中焦是寒湿的时候,炮附子跟细辛在一起,在过去很多医生不敢用细辛,说细辛有毒,实际上细辛用上去煮过以后不会中毒的。细辛这个药能够祛下焦小肠里面的积水。

所以,我们很多地方会用到细辛,如当归四逆汤里面有细辛,现在学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里有细辛。细辛的功能能够祛积水,细辛祛积水与茯苓不一样,茯苓,泽泻,猪苓,这些只是利水。细辛不一样,细辛比较热,能够把寒水融化掉。所以,这里不会用茯苓,泽泻之类的药,用茯苓,泽泻是利不出来的。

细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病人在寒咳的时候,也会用到细辛。所以,细辛非常好用,最主要就是它能够祛寒水。

麻黄能够发阳,把阳气发起来,所以,麻黄也是可以利水的一个药。当我们把麻黄,附子,细辛放在一起的时候,这个药就不会走表,也不会发汗,它会跑到身体的正中间去,因为它是阳的中央部位。少阴证本来就是里阳不足了,里面是寒湿往外走,这个时候,麻黄,附子,细辛一下去,可以把里面的寒湿去掉。

炮附子有固阳的功能,就是阳要失掉了,炮附子来固护住,所以,病人把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吃下去,病人是小便解,不是得汗解。吃了这个药以后,就好象里面的冰块被化掉了,病人不停的小便,次数会很多,量会很大。吃到什么就不吃了呢,吃到脉浮起来,吃到小便正常。如果吃了不断小便,突然小便白了,病人还在不断的排小便,代表里面还有寒,还得继续吃。

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脉沉细,但欲寐,能够把中焦的寒湿都能够祛掉。如果是关节上的寒湿,这个就没有用了,那么就是把炮附子留下来,用桂枝来祛风,白术来祛湿,炮附子来祛寒,甘草附子汤就是这样来的。

“反发热”代表病人有表证,少阴病应该是里寒,病人的病情会进入少阴,一定是太阳、少阳、阳明还没好,进入太阴没好,才会进入少阴。因为里寒很盛,附子和细辛一下去,里面就热起来,就不会散到表面上。如果光附子下去,摸到皮肤烫的,里面还是寒的。所以选用细辛,麻黄是发汗的药,实际上,麻黄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利尿。

有的人吃小青龙汤的时候。没发汗。反从尿解掉了。这是体质的关系。有的人皮毛比较扎实。小青龙汤、麻黄汤下去都没流汗。所以有时候。用麻黄不会得汗。会得小便。在这里用麻黄,小便会小出来很多。里寒很盛,这寒要去,用小便解,走小便排掉。

如果是表,滤过性病毒在皮肤表面上的时候,汗一流就去掉了。这样距离最近,如果在身体里面呢?滤过性病毒在脏里面,还用发表的方法,就不行了。虽然有很多利尿剂,问题是这些利尿剂没有阳性,不是阳药,猪苓、茯苓不是阳药、三黄泻心汤,大黄去实,真正去热是靠黄连、黄芩。

所以去寒要靠热药,麻黄是很热的药,用这三味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下去,病人小便出来,因为这时候要把滤过性病毒排出体外,唯小便最近。 细辛遇到附子是温中,麻黄遇到附子,性就不会走表,它往下面走。如果病人是热且实,会开给病人去热及去实的药,承气汤就是这样来的。如果是少阴证的时候,是寒实,同样是有大便堵在里面,承气汤的热实是津液丧失,干掉。寒实,是肠子没有蠕动,大便淤积在里面,就要靠附子细辛去让它蠕动。所以变成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是去实的。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筛、细辛二两 、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细辛、附子
一般处方的时候,麻黄,细辛等量,譬如二钱,附子是加重的,三钱或四钱,因为附子要配合细辛,又要配合麻黄,一药双用,如果附子和细辛等量,附子配细辛,麻黄吃下去,照样没有小便,把附子加重,一部份配合麻黄,一部份配合细辛,大黄也是一样的功能,因为要通大便,所以,隨证治之,把麻黄换大黄。舌苔白的,跳脉一息二下,代表蠕动很慢,这就是寒实。

大黄附子细辛汤的比例也二比二比三,大黄和细辛用二,附子用三。大黄附子细辛汤是用在寒实在大肠;麻黄附子细辛汤是用在寒湿在中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