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府后门外的绝世“国宝”—汉魏碑刻陈列馆

 海棠海平_行者 2023-06-28 发布于北京

金石永年

碑刻

古人相信“金石永年”。金,金文,铸在钟鼎上的文字;石,石刻,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先人把文字刻在金石上,期待传给后世,幻想永垂不朽。这种刻有文字的石头就成了碑刻,自殷商到清末的三千年时间里,碑刻一直是古人纪念丰功、颂扬伟绩的重要载体。

在文明演进中,古人用一笔一刀,赋予沉静的石头以历史内涵,碑石记录着时间沧桑的脚步,折射着文字嬗变的过程,展现着中国古代灿烂的书法艺术,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碑石文化。

碑石文化

碑刻

汉魏碑刻

碑刻

“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汉碑在曲阜”。虽然此言不虚,但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却是个有些低调而略带神秘感的存在。


曲阜历代碑刻多达1万余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1998年成立汉魏碑刻陈列馆,将散落于三孔、颜庙、周公庙、尼山等处的汉魏碑刻和部分精华碑刻移入馆内进行集中保存和陈列。现存碑刻131块,石雕6尊,历西汉、东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国,贯穿整个碑刻史、书法史,尤以汉魏碑刻誉冠中外。其中有西汉刻石6块,东汉碑刻18块,魏碑4块,汉碑数量居全国之首

汉魏碑刻陈列馆在孔府后花园出口的小巷子里,这中国第二大碑林,也不收门票,却是山东曲阜最没人气的地方。一墙之隔的孔庙、孔府都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这里却少有人迹,寂静无声。

陈列馆门头简单,墨绿色的“汉魏碑刻陈列馆”七个大字掩映在绿树中,倒生出几分雅致。夹道而立的石人石像似在守卫,又似在欢迎。

陈列馆展厅也朴实无华,只有几间白墙灰瓦的平房。进入展厅顿觉大开眼界,表面平淡无奇的陈列馆其实卧虎藏龙。

一件碑刻就是一个故事,一座座碑刻以时间为线,默默诉说着中国碑刻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是碑刻发展的重要阶段,诸多形制在这一时期开始定型并发展成熟。两汉魏晋时期,虽然朝廷有禁碑之令,但制作碑志的仍大有人在,不绝如缕。

礼器碑

乙瑛碑

史晨碑

《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被称为“孔庙三碑”,声名最远。

孔庙三碑

碑刻

《礼器碑》

《礼器碑》为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有额无字,碑文刻赞颂鲁相韩敕造立孔庙礼器、修复孔子车舆、修饰孔庙、免除孔子母族颜氏和妻族亓官氏差徭等功绩。后三行及碑阴、碑侧均为捐款人姓名及钱数。《礼器碑》以风骨见长,瘦硬通神,有几分仙风道骨,古人推此为汉碑第一杰作。

孔庙三碑

碑刻

《乙瑛碑》

《乙瑛碑》刻东汉元嘉三年(153年)鲁国国相乙瑛请求为孔庙设置守庙百石卒史的有关公文。无碑首,顶端平正。碑侧浮雕刻波形缠枝花纹,贯穿碑身上下,图案工整严谨,此为罕见。《乙瑛碑》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尤为高妙。

孔庙三碑

碑刻

《史晨碑》

《史晨碑》为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立,有碑首,无穿,无字。前刻鲁相史晨请求孔庙“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的奏文,碑阴刻文记史晨祭庙的盛况及修治孔子遗迹的功绩。《史晨碑》风神内敛,厚积于内,薄发于外,有侯门风范。

眼前的残碑许多人也曾见过,而那些人都是在泛黄的典籍里曾出现的名家大师。在静谧的石刻前,今人与圣儒、哲人、大师进行着一场超越时空、关于美和文化的对话。

汉魏

碑刻

汉魏碑刻陈列馆北侧碑室是整个陈列馆的精华所在,内有汉魏碑刻近三十块,从西侧从头记起:

北陛石

碑刻

又称“鲁灵光殿阶石”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非常稀少的西汉早期刻石。正面刻“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九字篆书。

廖廖十三字成为汉刻经典,经历年椎拓,石面光滑莹润如同墨玉,古泽照人。

五凤刻石

碑刻

祝其卿坟坛刻石

碑刻

王莽时刻,书法圆转浑穆,微露悬针篆意味,是新莽篆书风气。

上谷府卿坟坛刻石

碑刻

形制、书味均与《祝其卿坟坛刻石》颇似。

为封堵墓道所用,看过任城王墓和徐州汉墓,对此种刻石就不陌生了。

王陵塞石

碑刻

舞雩台刻石

碑刻

石面粗糙,一上一下各刻一个“麃”字。汉时曲阜麃姓为望族,《礼器碑》题名有“故涿郡太守鲁麃次公”、“故乐安相鲁麃季公”等,可证。

安汉里画像石刻字

碑刻

此乃一件木板钉成的复制品。原石在孔庙。

“渎”是古代城市的排水设施,《礼器碑》有“宣抒玄污,以注水流”之语,《史晨碑》有“修通大沟,西流里外,南注城池”等记载,可见汉代城池中的排水设施也是比较完备的。

新富里渎石

碑刻

徐家村画像石刻字

碑刻

也是木板复制品,原石亦在孔庙。

孔谦墓碑

碑刻

此碑形制甚小,在汉碑中是属于相当“迷你”的。墓主孔谦(121—154年)字德让,为孔子二十代孙,是孔宙之子,孔融之兄,曾官郡曹史,官职卑微。碑刻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墓碑规格虽小,但五脏俱全,碑穿、碑晕这些形制都一应俱全,书体波磔较长,风格淳厚。

孔君,字少垂,是孔子十九代孙。碑文记载官至五官掾守长史兼行相事。此碑比较小,形态特殊,碑文外作拱券形边线,线外装饰流水形纹样,是素朴的世俗之美。此外,碑身的下半截和碑体的后半截几乎没有打凿,呈石头自然的凹凸之态。碑体后半段打制粗糙。

孔君墓碑

碑刻

孔宙墓碑

碑刻

全称《泰山都尉孔宙之碑》,东汉延熹七年(164年)立,圆首,有穿。碑文记载孔宙生平事迹,碑阴刻弟子、门生、故吏等六十二人题名。笔势齐整,结体端庄,飘逸流丽,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两城山汉画像石》

原石在孔庙。所谓“食堂”,即“祠堂”也。

《孔彪墓碑》

熹平残碑

碑刻

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钱塘黄易访得于东关外。墓主不详,因文有“熹平二年”字样,故称《熹平残碑》。《熹平残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碑刻,字体清秀娟丽,笔势生动。

比较高大,碑文漫漶严重,大块大块的片状脱落,此种剥蚀必与石质的片层肌理有关,恐是当年选材失误。

孔褒墓碑

碑刻

鲁相谒孔庙残碑

碑刻

原石在孔庙。所谓“食堂”,即“祠堂”也。

竹叶碑

碑刻

残损磨泐处类似竹叶纹,故名。

应为东汉石,圆首,有穿,穿上有晕三道,碑身部分有汉时线刻云纹。这些形制特征可以与同室展出的《孔谦碑》相比较,几无二致。此碑原石有碑无文,“归德桥”三字系唐宋后人借用汉碑题写。

归德桥碑

碑刻

陶洛残汉碑

碑刻

刻石年代不详,书法尚可观,雍容大度,整肃谨严。

《鲁孔子庙碑》

《贾使君碑》

张猛龙碑

碑刻

学隶唯汉,公认的十大汉隶名品之一。

东魏碑刻,记录了兖州刺史李仲璇修孔子庙及塑孔子弟子像配祀孔子的事情。碑文中大量使用了异体字,反应了当时流行的书艺风尚。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碑刻

周府君碑额残石

碑刻

《郑述祖夫子庙之碑》

《陈叔毅修孔子庙碑》

汉魏

碑刻

漫步在展厅中,天下闻名的石碑就在眼前,石头上的汉字以不同时代的特征和个性展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美学观念,这种冲击感和近距离赏味历史的幸福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到

走出展厅,院子正中央有一汉石人亭。亭内两尊石人从曲阜城南某大汉墓移置过来,腹部刻“汉故乐安太守麃君亭长”,刻字时间为东汉晚期,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发现并移置孔庙。

石人一高一矮,在被发现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他们并排站于天地间,是否偶尔会乏累?是否偶尔也会聊聊各自的心事和往事?

林林总总的碑碣好像凝固的历史尘封在时光里,思之恍若隔世。文化的浸润从来没有一场战争的洗礼来得猛烈,但又从来都是持续、深入且长远的。当你对充斥着高科技、手机电脑控制的生活感觉厌倦时,当你看厌了屏幕上一闪一闪的方块字时,不妨去看看碑刻吧。在这里,一石一像都在向你讲述着中国千年的历史和高贵的文化。

故人远去,碑石犹存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