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氏彝铭档案之小克鼎:器主膳夫克是文王太姒幼子毛叔郑(季载)之胤

 毛天哲 2023-06-28 发布于浙江

前言

过去,哲辨析了毛叔郑就是文王太姒幼子冉季载;老子就是毛伯得;老子祖父就是《左传》中与周公楚、王叔陈生先后争政的(毛)伯舆;奉周之典籍随王子朝奔楚的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这三人都是毛氏族人;宣幽王时的尹吉甫(兮甲)、皇父(毛公函)也是老子的先祖,所据者皆是出土铜器铭文并系联传世文献以考。唯目力所及,感慨有太多毛氏族彝器未被古史研究者确认族属,有意纲罗散失,逐一辩考,将毛氏相关宝器一一归档,以备后人参考。
又,听取了一些宗亲的意见,《毛氏族青铜器档案资料库》系列不再作付费阅读处理,皆免费向公众开放。唯一些新发掘的毛氏族属青铜器辨析鉴定,依据的都是本人多年以来对出土铜铭的研究结论,以及对毛氏先秦历史的更新认知,很多是一家之言。对此,肯定会有争议。有持不同观点的,欢迎共同辨析,通过争辩出真理。

铜 器 资 料


【故宮大典】663 小克鼎



【故宮青銅器圖典】96 小克鼎


【黑川名品選】92 小克鼎

【南京大學】24 小克鼎


【陝西金文集成】(4)0382 小克鼎


【天津博物館】042 小克鼎

【有鄰館】4 小克鼎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小克鼎

上博 小克鼎1


上博 小克鼎2


器名
小克鼎
銅器時代
西周晚期
出土年代
1890年(光緒16年)
出土地點
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任家村
現藏
小克鼎共七件,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1件)、故宫博物院(1件)、南京大学历史系(1件)、天津艺术博物馆(1件)和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1件)、藤井有邻馆(1件)、书道博物馆(1件)
流傳
潘祖蔭、端方舊藏
尺寸
通高45.7cm,重27.9kg 
铭 文 资 料

考古研究所藏 拓本 小克鼎

考古研究所藏猗文閣拓本 小克鼎

考古研究所藏猗文閣拓本1 小克鼎

考古研究所藏猗文閣拓本3 小克鼎

考古研究所拓本 小克鼎

商承祚先生藏  拓本 小克鼎

小克鼎铭文拓本1

小克鼎铭文拓本2

資料出處
台灣史語所、上博、北京故宮博物館等
銘文位置
器內壁
銘文字數
66(又重文2)

通行釋文

著錄

【總集】1292,【三代】4.28.2,【小校】3.35,【陶續】上25,【周金】2.14.1,【大系】錄114.2,【彙編】3.90,【黑川】三七,【黑川名品選】92,【陝西金文集成】(4)0379,【中国古代の文字】27 
備註

吴大徴 全型拓 小克鼎


端方 全形拓本 小克鼎

【天津博物館】042 小克鼎照片

【栘林】7 图录 小克鼎


【陶續】上25 小克鼎

小克鼎跋

小克鼎铭“克作朕皇且釐季宝宗彝”,此釐季即文王太姒幼子季载(毛叔鄭)。班簋铭记皇公毛叔鄭“受京宗懿釐”,釐在宗周邰城以东左近,故季载以封邑为氏,称釐季载。古文釐氂同,釐城亦称氂城。克商后四年季载随武王嵩山祭天扮演文王尸,因功受爵鄭伯,宗人由此称其为叔鄭。成王周公时大封建,季载次子中旄父受土受氏更称毛伯。周初封建,长子封于外为侯,次子承继大祖氏称爵秩,故季载亦称毛叔鄭。太史公《史記》写作冉季载,《左传》写作聃季,聃冉或是釐之音误。同称“釐季”为皇祖的有小克鼎、无箕簋,显然器主膳夫克、无箕皆是毛叔鄭之胤。——小子哲识

銘文釋解
小克鼎銘文中,器主膳夫克自謂:“克乍(作)朕皇且(祖)釐季寶宗彝。”皇祖一詞,多指始祖(高祖),如《左傳魯哀公二年》,卫大子祷曰,曾孙蒯聩,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此處衛太子蒯聩稱文王為皇祖,和班簋中毛班稱始祖毛叔鄭為皇公是一樣的。
小克鼎記辭謂作皇祖釐季的寶宗彝”,則知此器是用於宗族祭祀器。銘中有追称皇祖为釐季,此釐季即文王幼子季载。班簋铭皇公(毛叔郑)受京宗懿釐,此釐即文王作邑于丰之丰邑,周初为王都,成王亲政与元年初迁宅于成周后将丰邑赐予文王幼子季载。
古文釐氂同一。以封邑为氏名,则季载(毛叔郑)应该是称釐季载或氂季载,省称作釐季或氂季,而不是文献所说的冉季或冉季载。丰+邑即金文邦字,丰邑即周邦。因“毛+邑”与“丰+邑”易混,故毛叔郑以邰(斄)为例造釐字,寓意治邦在邰(斄)。
因釐为毛叔郑封邑,故人亦称氂城。于是有古文“釐氂同一”的讲法。以班簋铭可知毛叔郑受封宗周(邰)边上的釐(丰),以小克鼎而知膳夫克高祖就是毛叔郑(季载,也称釐季)。这样膳夫克也是毛叔郑之胤,大致在周孝王时期,推“膳夫克”可能是穆王时期毛公班,毛伯遷之支孫。

更多解釋,可參考哲相關考證文章:
毛天哲:以正考父校商之名颂于周太师再论诗书易皆出自毛家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