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最善良的一首诗,身处困境仍不忘助人为乐,令人感动

 新用户86028838 2023-06-29 发布于内蒙古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两个诗人。

李白浪漫如仙,杜甫则是慈悲若圣。

杜甫这一生沉于下位,却一直忧国忧民,比起潇洒的李白,更令人心疼。

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但他最后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此大仁大义,怎能不令人佩服。

杜甫最善良的一首诗,身处困境仍不忘助人为乐,令人感动

他住在成都草堂时,堂前有几棵枣树,隔壁的寡妇经常来打枣,杜甫从来不阻拦。

当时的他也是靠着友人的接济,勉强度日,但对于比他贫困之人,还是尽自己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

后来他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居住,自己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

这名亲戚可不像杜甫那般善良,他在草堂前筑起篱笆,不让寡妇前来打枣。

杜甫听说了这件事后,立马写了一首诗,劝告亲戚。

此诗名为《又呈吴郎》,全文如下: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应该算是杜甫最“善良”的一首诗了,自己身处困境,却还不忘助人为乐,不愧是“诗圣”。

吴郎辈分本来是比杜甫小的,但是杜甫为了让他乐于接受自己的建议,便在诗题中用了敬语,也是用心良苦啊。

杜甫最善良的一首诗,身处困境仍不忘助人为乐,令人感动

诗歌前两联是解释他帮助妇人的原因。

你知道我之前为什么从来不阻止这位妇人打枣吗?因为她是个无儿无女,又没有任何收入寡妇啊。

若不是因为穷困到了极点,她又怎会舍下脸来做这样的事呢?她本就惶恐不安,我们应该对她和善温柔点。

一二句看似介绍妇人的情况,其实言外之意便是:这个妇人这么可怜,你就不能同情她一下,让她打个枣吗?

三四句是为妇人的行为做辩解,也是为了启发吴郎,希望他能向自己从前那样和善对待妇人。

也许正是因为杜甫自己半生穷困,所以总能设身处地地为贫苦人民着想,他的诗歌才会有那般感染力。

这一点是潇洒的李白所无法比拟的。

杜甫最善良的一首诗,身处困境仍不忘助人为乐,令人感动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吴郎的委婉指责。

虽然你刚来,她也防备你,这也是人之常情,你不能怪她多心。但你插上篱笆,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就显得不太友善了。

杜甫也怕教训意味太重,引起吴郎的反感,所以不敢端着长辈的架子,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细细分析,娓娓道来,显得含蓄委婉,可见杜甫对人心的把控也是十分到位的。

最后两句画龙点睛,借寡妇之口说出了天下贫苦人民的心声。

由于官府催租逼税,早已是一贫如洗,想到战乱还未结束,时局动荡不安,又忍不住泣涕涟涟。

这两句是一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的一个过程。

寡妇的贫困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造成她或者说是广大人民贫困的原因是因为官府的剥削。

可是哪朝哪代没有剥削呢?当时之所以会饿殍遍野,究其根源还是“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

杜甫最善良的一首诗,身处困境仍不忘助人为乐,令人感动

杜甫从一个小小贫穷寡妇的身上,便联想到了国家大局,这样的眼界令人折服。

也许是因为这首诗本是以书信的形式寄给吴郎,所以全诗无一生僻字,如话家常,显得通俗易懂。

但就是这如大白话的诗歌却寄托了杜甫对贫苦人民最深切的同情,读来令人感动。

即使身处困境,却仍不忘助人为乐,这样的大仁大义,在唐朝也算是头一份了,就连李白也无法与他相比,正如《杜诗集评》所言:盛唐唯公有此等诗。

不知你更喜欢浪漫的李白还是慈悲的杜甫呢?


来源:一天一首古诗词

编辑丨郑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