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肠功能紊乱,到底怎么回事

 一葉一如来 2023-06-29 发布于广东

民间有句老话:脾胃伤,百病生。


胃肠功能紊乱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来看一下胃肠有哪些功能?

图片


图片



西医看胃肠功能紊乱



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功能紊乱)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而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我国调查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占胃肠病专科门诊病人的50%左右。

因为各种检查查不出病因,不适症状又反复发作,不少病人还会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中医看胃肠功能紊乱



张伯礼院士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在中医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的“脾胃”整个消化道。

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他的生命盛衰。

胃肠功能紊乱与中医学之“痞满”、“胃痛”、“嘈杂”关系密切,辨证可分为肝气郁结证、肝气犯胃证、脾胃气虚证、湿热滞胃证、寒热错杂证等。

图片

我们生活中遇到了胃肠功能紊乱,会有哪些表现呢? 

·明明肚子很饿,却吃一点就饱了;

·平时爱吃的菜,这几天却没胃口;

·前段时间拉稀,最近又便秘;

·总感觉有大便,到厕所却拉不出;

·时常饱胀、上腹灼热、嗳气,食欲缺乏、还犯恶心。


以上种种不适,去医院做各种检查却提示正常,让人一头雾水;其实这类问题出现,往往提示胃肠功能已经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特点



·餐后饱胀、早饱感、中上腹胀痛、灼热感、嗳气等症状,常与进食有关;


·腹痛、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腹痛部位不定,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到底是哪些原因引起了这些症状?



·胃肠动力障碍: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

·内脏感觉过敏;

·胃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

·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对扩张、酸、其他腔内刺激的高敏感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感染;

·肠道微生态失衡;

·精神心理障碍。


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的诱发因素还有哪些?



易感人群

·老年人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病高发,是用药的最大群体,同时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趋于衰退,很多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对肠道功能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胃肠功能紊乱是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61~70岁的老年群体患病率高达6.52%;

·女性孕期因激素分泌变化、饮食无规律、吃的太多、肠胃受到压迫而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由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弱、生长发育快、喂养不当等因素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几率较高,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相关因素包括有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道微循环会出现障碍,糖尿病患者会影响胃肠道的平滑肌功能,同时高血糖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功能。所以,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表现会有不同,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胃肠蠕动功能障碍,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便秘,也有患者会表现为腹泻。

季节因素
春季气候变化频繁、空气干燥、温度不稳定,人体易受外界刺激而引发胃肠不适的情况。加之春季本就是腹泻、肠炎等肠胃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也增加了肠胃紊乱的可能性。季节更替时需要注意肠胃的护理,保持腹部温暖,可以多吃一些温热、好消化的食物。

图片




胃肠功能紊乱该如何诊断?



·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腹痛、中上腹烧灼感、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腹痛部位不定,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

·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近3个月内发作至少每周1次;

·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胃镜肠镜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胃肠功能紊乱如何治疗?



根据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会更有效。西医在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抑酸、促动力、促消化、根除幽门螺杆菌、精神心理治疗(抗焦虑抑郁。一般服药时,病情有所改善,停药后又复发。

中医在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上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辨证,然后再针对不同体质采用中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或缓解上腹部胀满、疼痛、早饱、嗳气等症状以及功能性便秘或腹泻,并有助于改善睡眠和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医治疗可以从根本上纠正病因,快速有效地缓解功能性胃肠病的种种不适。

另外,在生活方面的调理也非常重要   

饮食有节: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
·饮食宜定时、适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不吃辛辣、肥腻、冷硬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奶茶、饮料;
·对早饱、餐后腹胀明显者,建议低脂肪及少食多餐;
·少吃会导致消化不良的食物如汤圆、高脂饮食、甜食和产气食物等。

改善生活方式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如散步、慢跑、跳舞、太极等。

恬淡虚无,以调摄精神
保持心情顺畅,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活动或唱歌等娱乐活动以舒缓压力。


END

图片

作者:陈文蕾
复星医药复星健康互联网医院全科医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同等学力在读研究生
导师:任菁菁
制作:章阅

来源:浙大一院全科医疗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