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则与治法:正治与反治

 人老颠东 2023-06-29 发表于安徽

编辑:丹青 

图片

图片

图片

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针对疾病与证候、在一定治则指导下所制订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本质,并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治病求本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观中的体现,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治疗原则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准则,对治法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指导性。治则是针对疾病所表现出的基本病机而确立的。疾病之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脏腑失调等,因而扶正祛邪、正治反治、标本缓急、调整阴阳、调和脏腑、调理气血津液、三因制宜等,均属于基本治则。

图片

·二、正治反治

(一)正治

正治,又称逆治,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治疗法则。逆,即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正治,适用于临床表现与疾病证候本质相一致的病证。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的证候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所以,正治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常用的治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1.寒者热之  寒者热之又称“以热治寒”,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等。

2.热者寒之  热者寒之又称“以寒治热”,是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清里方药治疗等。

3.虚则补之  虚则补之是指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方药进行治疗。如阳虚用温阳方药;阴虚用滋阴方药;气虚用补气方药;血虚用补血方药等。

4.实则泻之  实则泻之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进行治疗。如气滞用理气行滞方药,食滞胃脘用消食导滞方药,水饮停留用逐水方药,瘀血用活血化瘀方药等。

(二)反治

反治,又称从治,是指顺从疾病证候的外在假象而治的治疗法则。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证候的外在假象相同。反治,适用于临床表现与疾病证候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临床上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假象)与疾病的证候性质不完全相符,如寒病反见热象、热病反见寒象、虚病反见实象、实病反见虚象等。表面上,反治是顺从疾病证候的外在假象而治,究其实质,还是在“治病求本”指导下,针对疾病证候的本质而进行治疗。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四种治法。

1.热因热用 热因热用又称“以热治热”,是指针对假热的临床表现,用热性药物进行治疗。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假热之象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  寒因寒用又称“以寒治寒”,是指针对假寒的临床表现,用寒性药物进行治疗。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假寒之象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  塞因塞用又称“以补开塞”,是指针对闭塞不通的临床表现,用补虚药物进行治疗。适用于因虚而出现闭塞不通假象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腹胀、血虚经闭等。

4.通因通用 通因通用又称“以通治通”。是指针对通泄的临床表现,用通利药物进行治疗。适用于因实而出现通利假象的真实假虚证。如热结旁流、湿热淋证、瘀血崩漏等。

图片

连载2

图片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文章来源:《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杏林自诊转载仅为传播行业信息,不做商业用途。若转载不当,请联系:28331285@163.com删除,感谢原作者的辛劳付出。文中插入广告与本公众号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