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岁小男孩成唯一顶梁柱:有些人活着,已经用尽全力!

 黑灰情报局 2023-06-29 发布于福建

云南会泽,一间民房内。

一位9岁的小男孩熟练的拿着皮筋捆住自己的妈妈的左手,用自己稚嫩的小手轻轻的拍打着,待到血管凸显,他拿出棉签消毒、用针管注射药物、贴上胶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熟练的让人心疼。

男孩叫周宗松,这样的事情他已经做了很多年。

他们一家生活在云南会泽的一个穷苦农村,他的妈妈患上了痛风、心脏病、支气管炎,已经被病痛折磨了近20年。

年幼的他不懂得这些,只知道他的妈妈用了很多药治疗,但却一直不见好。

妈妈张发翠年轻时当过兽医,学过配药和扎针,却不料大病降临到自己头上,到头来这些技能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他们家住在比较偏远的山区,离医院很远,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购药物在家治疗,当然,距离只是其中一个缘由。

不去医院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她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超剂量用药才会舒服一些,但这在医院属于违规行为。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自行治疗比较省钱。

简单的两句话,道出了一个母亲的心酸与一个家庭的无奈。

她的病情比较严重,通常两天就需要打一次点滴,每次三四瓶,打针更是家常便饭。

家中的药柜摆满了百余种药物,全都是张发翠自行购置的。

一开始张发翠还能给自己扎针,但是在病痛的折磨下,她的手逐渐变形,后面只能叫大儿子周宗磊帮忙。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儿子的心智都成熟的特别快。

一开始家里的丈夫还健在,生活虽然清苦但也还能勉强度日,但没多久,他的丈夫就因为突发心脏病离世,整个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险境。

那时候大儿子周宗磊才12岁,小儿子周宗松才1岁。

她不得已拖着病躯下地干活,到处借钱才勉强维持生计。

但代价就是身体开始急剧恶化。

张发翠这一生命运多舛,自幼她就体弱多病,长大了也没人愿意娶一个“药罐子”。

如果不是在去看病的路上偶然间遇见了同去看病的丈夫,她这一辈子就只能孤独的生活。

两个病人组建的家庭自然称不上多富裕,但是她却甘之若饴。

他丈夫患有心脏病,但是却从不舍得让她干活。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很多年,他们也有了两个爱情的结晶。

“如果生活能一辈子这样下去,那该多好?”

但生活却没有如他们的愿,丈夫的离世也给了她一记重锤。

在丈夫离世后,阴云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直到两年后他们才迎来一丝曙光。

母亲再嫁,继父张明出现在他们家庭。

张明右眼失明,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为人踏实肯干,二话不说就接过了家里的重担,一天打两份工,撑起了这个家。

但好景不长。

某一天张明在上班时突然昏倒,医生诊断为视网膜脱落,家里的唯一成年劳动力就此倒下。

“2018年,在老家床上瘫着时,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

张发翠说道,祸不单行,那时候她病情也是加重,几近瘫痪,还患上了白内障。

为了治病,两人还欠下了八万多的巨额外债,家里一贫如洗。

年幼的周宗磊不得不辍学,跟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昆明的一家餐厅打工。

月薪两千五,每个月拿两千回家维持生计。

周宗磊走后,家里的重担就全部落在年仅6岁的周宗松身上。

跟他同龄的人都在满世界的疯跑疯玩,而照顾残疾的父母一下子变成了6岁周宗松生活的日常。

自此,他变成了继父的“眼睛”,母亲的“手脚”。

从6岁开始,家里的家务事基本上都是他在操持。

买菜、拖地、洗衣、做饭...他靠自己的小身板,硬是坚强的撑起了这个家。

家里的药柜比他的人还高,他每次拿药都要踩着板凳才够得着。

取药、兑药、给妈妈打针...一整套流程,他已做的滚瓜烂熟。

“这是我的'千军万马’,用来对付妈妈身体里的'敌人’。”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他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帮妈妈烧热水,替父母准备好一切所需才安心的去学校上学。

他的家到学校有一个小时的山路,同龄人都有父母接送,他却只能一个人孤独的走着。

一放学,他就急冲冲的跑回家,他需要为父母做饭。

年幼的他会的东西不多:青菜、豆腐、白米饭,是他们生活的老三样。

饭后,他还要收拾好厨余垃圾、洗好碗、照顾卧床的母亲大小便...

做完全部的事情之后,也不需要人催,他会主动的去把作业做完。

生活很苦,但是他却咬牙坚持住了,小小的年纪,却活的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他平常虽然忙于家庭琐事,但是自己的学习也不曾落下,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唯一一次考了六十多分,是在张发翠做手术的那段时间。

张发翠看到成绩后,心里也只一阵凄苦,她明白会出现这样的波动全都是因为自己。

“他过得苦,心理压力也大,他害怕,怕我不在了”。

记者到访的时候曾问过周宗松一些问题:

“帮妈妈打针害怕吗?”

“害怕”

“为什么害怕?”

“怕她疼。”

说着说着,他便落下泪来。

在他年幼的心里,或许妈妈已经成为了他的一切。

而这一切,张发翠心里门清。

被病痛折磨几十年的她不是没想过早点解脱,这样的话或许他们不用活的这么辛苦。

但是看到一个儿子在外拼命的赚钱养家,另一个在家坚强的为他们忙前忙后,她终是于心不忍。

她怕自己的离世,会给他们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如此的生活,两兄弟坚持了三年多,周宗松也成为了一名10岁的“小男人”。

忙前忙后的样子,已经有了一个男子汉的样子。

张发翠说起他们的时候,也是满怀热泪:

“我要努力地活着。”

“多活几年,至少等到儿子成才的那一天。”

2019年3月,周宗松一家被安排搬迁到县城里的安置区,生活才开始有了新的色彩。

虽然他所需要做的事情跟往常没什么不同,但是干净的街道、崭新的学校都让年幼的他颇为欣喜。

也只有这会,他才多显露出了一些孩子心性。

社区里的街坊邻居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平常都会搭一把手,在他上学不在家的时候,会去他家帮忙。

来自社会的暖意,也在不断的温暖着他的心。

以前在山区,他的妈妈只能每天躺在床上,但是现在,每逢周末,他都能推着轮椅带着妈妈散步。

因为经常出入菜市场,摊位的叔叔阿姨都认识了这个坚强的小男孩,买菜的时候都会给他最便宜的价格,最足的量。

相比以前,虽然日子还是一样的困苦,但生活已然在好转,至少前路已经能看得见希望。

牺牲学业成就家庭的哥哥,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牺牲童年成就家庭的他,也能更有底气的走下去。

很多人都以为孩子在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

但他们却以孩子的年龄,做到了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此身虽弱,然坚毅可靠。

希望他们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