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中)

 海中的媛 2023-06-29 发布于河北

子路大名仲由,也是理政的一把好手,好勇是他最亮的标签,鲁莽是他最后的倔强。孔子不止一次揶揄他:“子路就是比一般人勇敢罢了,其他没啥可取的。”

因为跟老师年纪差不多,又是直肠子,子路丝毫没有一个学生的自觉性,经常跟老师没上没下。

周游列国时,孔子曾有意接受卫国国君的任命。子路就问了:“您打算从哪着手呢?”

孔子说:“当然是先正名了。”

子路一翻白眼:“您也太迂腐了吧?名分而已,有什么可正的?”

气的孔子直接爆粗:“你个野人,我讨厌你!”

骂完了,还得一句一句教诲他为什么要先正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问题很严重,懂吗?

但子路有个最大的优点: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楚怀王的夫人南子名声不好,想利用孔子抬高自己的身价,便约他到宫中一叙,孔子欣然赴约。

子路知道以后很是生气,黑脸一沉。

孔子连忙赌咒发誓:“如果我做错了什么,就让老天讨厌我吧!”

公山弗扰和佛肸都是背叛国君之人,先后向孔子递出橄榄枝。穷途末路之下,孔子决定接受,众弟子中只有子路站出来反对。

虽然为人粗鲁,但子路对老师是发自内心的爱戴。孔子骂他最狠,爱他最深。

因为不会随机应变,子路死的很不值。

卫国政变,子路护主心切,一马当先。剑拔弩张之时,子路的帽子掉了。他牢记老师所说“君子宁死,切不可衣冠不整”,赶紧弯腰去捡。等他把帽子拾起戴好,身上早已刀斧加身。

噩耗传来,孔子悲伤不已。

那个能治理千乘之国的子路,那个在老师病重之时虔心祈祷的子路,那个在光鲜亮丽的人群之中身着破袍而面色坦然的子路,那个片言就能折狱还有点得瑟的子路,再也不能陪他乘桴浮于海了。

文艺青年子贡有个浓浓动漫风的名字——端木赐。此人有两大长处无人能及,一是情商高,会说话;二是颇具经商才能,屡屡猜中市场行情,是孔门中的高富帅、春秋时期小财神。

随便来几个例子:

卫国的几位王室成员为了争王位打的不亦乐乎,冉有想知道孔子对此怎么看,又不敢直接问老师,便来央求子贡。

子贡策略地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不假思索:“当然是两位贤人啦!”“他们推让王位,不惜入山避世,心里有怨言乎?”“求仁得仁,又怎会有怨言?”

子贡心里明白,出来告诉冉有:“老师不赞成卫国这些烂事。”

侧面迂回,求证于无形,实在高明。

因为有钱又低调,子贡每每在老师面前变相撒娇求表扬:“老师老师,问您个事儿哈。穷困而不巴结别人,有钱却不自大张狂,这种人怎(就)么(是)样(我)?” 快夸我快夸我。

孔子微微一笑:“挺好呀!但是不如安贫乐道、富而好礼。”

子贡立即领悟:“就像《诗经》上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好上加好、精益求精,是这样吧?”

孔子大喜:“孺子可教也。”随即将子贡拉入群聊,有空一起聊《诗经》。

子贡有点小刻薄,经常吐槽别人,为此没少被老师教导:“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你自己就够好的吗?我就没空去评论别人。贡啊,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

虽然白璧有瑕,但子贡对老师的爱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鞍前马后,竭力维护师道尊严。

鲁国有个大夫,名字挺奇葩,叫叔孙武叔,此人目光短浅,经常诋毁孔子。

子贡据理力争:“如果把学识比做宫墙,我的宫墙不过像肩膀那么高,里面有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我老师的宫墙却有好几丈高,一般人连门都摸不到,更别提欣赏里面的庙堂之高、房舍之美了。”

“我老师是你们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像丘陵,可以轻松超越。老师的贤德犹如日月,只能被模仿,不可能超越。有些人就是不自量力。”

“老师之高,就像天不可能拾阶而上。他得国可成诸侯,得地盘可为大夫,生也明亮,死也荣光,尔等如何能及!”

驳斥三连,怼就完了。

孔子去世后,众弟子集体守孝三年,独子贡守了六年。

守孝间隙,他意识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老师如此优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应该将他的言论整理出来,不使其洇没于悠悠岁月。

思想恒久远,一书永流传。

说干就干。他出钱出力,积极联络各位同学校友,把师生间有价值的话语记录下来,归类成册。

《论语》得以成书面世,穿越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端木兄功不可没。

司马迁《史记》有言:“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端木大人,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敬请转发、点亮下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