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故乡屈原区

 张效雄 2023-06-29 发布于湖南

下图:农场原场部大门

梦回故乡屈原区

1977年我考入湘潭大学之前,在洞庭湖畔的屈原区生活了近二十年。

屈原区不同于其他的县市区,虽然具有县级管理职能,但不是一个政体,是由农工贸大型农垦企业变更而来的行政区。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屈原农场,十年浩劫期间避讳屈原之名改为汨罗江农场。农场是围垦汨罗江尾闾的洞庭湖湿地而建立起来的。

我的祖籍湘阴,与屈原农场相邻。父母是第一批参加围垦的干部,我两岁随父母到农场定居。屈原区和汨罗市以前都归属湘阴县治,1960年代中期一分为三。在我看来,湘阴县、汨罗市和屈原区,都是我的故乡。

当然屈原区是我最亲切的地方,充满着梦想和憧憬的岁月,是在这里度过的。农垦区位于洞庭湖东汊,湘江入洞庭湖于此,汨罗江和湘江东西环绕,南面是湘阴县的丘陵,北面是浩渺无边的洞庭湖。楚国大夫屈原流放至湖南,最后在此投江殉国。《史记》记载屈原怀石自沉汨罗以死,就是在这个地方。这是全国唯一以屈原命名的县级区,总人口12万。

作为昔日的农垦区,屈原区秉承碧水蓝天的理念,少有工矿企业,更无化工污染,地理环境保存原生态。区内河港纵横,万鸟翔集,百草芬芳,水生动植物多样。汨罗江下游的屈潭,也就是河泊潭,是屈原怀石沉沙的地方,全国各地赛龙舟的习俗,初始于斯。潇湘八景之一“洞庭秋月”所在地磊石山,在区北面的洞庭湖边。我曾在秋月当空之夜,骑车沿着洞庭湖边大堤去往磊石山,二十里大堤,左侧是湖水,右侧一马平川,迎面清风拂面,耳畔湖水拍岸,好一幅洞庭夜色图。范仲淹《岳阳楼记》描写“岸芷町蓝,郁郁青青,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景色,在这里处处可见。漫步笔直笔直的绿色长廊“社教公路”,放歌绿荫如盖的“生态茶园”凤凰山,深呼吸在“天然氧吧”荞麦湖,宛若行走在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身处其间,美不胜收,自然会“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春夏之际,穿行在纵横交错的机耕道上,流连于汨罗江湿地公园,漫步万亩荷花等网红打卡地,一路放歌,激情无限。随着四季变化,湖乡盛景随机变更。尤其是是夏季万亩稻浪,一望无际,壮观辽阔。其间点缀片片荷塘,绿叶红花,香飘十里。

若是冬日,屈原区成了候鸟的天堂。东古湖、荞麦湖等内湖,是小天鹅、白鹭、鹤鹬、灰鹤、斑嘴鸭、豆雁等鸟类栖息圣地。凤凰山更是闻名遐迩,为“我国乃至全球一块重要的冬候鸟越冬和迁徙鸟类的停息地”,吸引无数国内外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踏雪追鸟,野趣无限。

屈原区居八百里洞庭之要,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在这片弹丸之地上,营田街曾经是宋军的营地,也是长沙会战时的重要战场,战争遗址是我少年时玩耍的主阵地。传说舜帝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追寻舜帝至湘江,闻说舜帝死于苍梧,伤心不绝,遂投江殉情,留有二妃墓在营田附近。与磊石山遥遥相对的凤凰台,有“凤凰十二鸣集此山,雌雄各六,以应律吕”的传说。磊石山上棋盘岭,相传八仙游洞庭湖,在山顶画石为棋盘,轮番酣战不止。山下烂排湾更有故事,早年间有排客(春季放木排、竹排之人)遇暴风雨时停排于河汊边,上磊石山观看神仙下了七天棋后下山,木排竟然腐烂不见了,才知自己离上山时已经千年。这段河汊名曰烂排沟,留有“洞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佳句。如此浪漫的传说故事,伴随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离开屈原区时,我不到22岁。如今过去了40多年。营田街、推山嘴、磊石山、凤凰台、河泊潭,总是永远抹不去的景象,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在梦里,我多少次回到四十年前,那一个又一个播种希望的春天。春雨中的拖拉机、湖风中的小渔船,冬雾里油菜地,一望无涯的水稻田和棉花地,还有父母劳碌的身影,我们嬉笑的声音,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农工们雄壮的吆喝声,布谷鸟执著的啼叫声,在汨罗江边的田野里回荡,也在我的梦中回荡。

梦回故乡,是一种幸福的感受。

十多年前,作者兄妹陪同父母返回当年住过的房屋留影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