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观察】淄博: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上帝也有烦恼 2023-06-29 发布于湖北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发展创新的重要衡量标准。近年来,淄博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目标,积极探索以数字化的理念、技术和手段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特别是今年以来,淄博市主动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方式,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聚焦人民“新期盼”

加强智慧淄博统筹谋划

坚持顶格推进。充分发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全面对标浙江先进经验,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企”,聚焦企业、群众的新期盼,构建数字强市建设“1+11+N”工作体系,加力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数字化建设,加快实现治理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变革。 

坚持改革引领。将改革作为发展进步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先后出台《淄博市落实对标浙江加快推进数字变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淄博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等一批既有指导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将数字化转型系统集成改革、深化智慧淄博建设改革等20余项改革事项,列为年度重大改革任务,构建起以改革促发展、以数据优服务的工作格局。 

坚持全域融合。组织市县全域列入全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建成应用“淄博市智慧村居管理平台”,大幅提升基层数据的应用服务水平,打通智慧服务便民“最后一公里”。目前,淄博市累计打造智慧应用案例800余个,其中,150余个列为国家、省级优秀案例,全市119个社区列为省级智慧社区。

聚焦城市“有温度”

不断优化智慧服务质效 

加快市民办事“一网通办”。充分发挥“爱山东”淄博分厅、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桌面端、移动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合一”联动升级,打造淄博青年驿站、齐农云等一批惠民特色应用,初步构建起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目前,淄博全市2000余项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337项实现家门口自助办。持续推进多表合一、串联改并联等流程再造,85项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100项服务事项实现“无感智办”。同时,融合建成智慧便民地图,解决了企业群众“去哪办”“怎么办”的疑惑和痛点堵点。 

打造企业服务“数字之家”。建立全市企业服务云平台,搭载淄惠企、经济普查、信用查看等模块,全面联通涉企部门系统数据,构建“一企一档一画像”,稳步实现涉企审批“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兑现直达快享等服务功能。目前,该市企业服务“数字之家”已惠及10余万户活跃企业。 

打造来淄服务“一掌体验”。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淄博市快速上线了“您码上说·我马上办”小程序,与12345系统互联,实现群众呼声“码上办理”,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聚焦城市“善感知”

不断夯实智慧服务支撑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云上大整合、网络大统一、数据大汇聚”三大攻坚行动,聚力打造一体化数据中心省级集聚区。目前,淄博全市建成5G基站8000余个,万兆光网端口4.1万余个,在用在建数据中心13个,标准机架总数4.3万个,7个数据中心列为2022年省级新型数据中心试点,跻身全国“千兆城市”。 

强化平台支撑。先后建成“城市大脑”、大数据平台、视频监控平台、物联感知平台等共用支撑平台,构建云、网、数、安全一体化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一屏全观、一图感知、一网联通、一体联动”的智慧城市共同体,为推行智慧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淄博市3个区县列为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4个区县列为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建设试点,4家单位入选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强化共性应用支撑。打通省统一身份认证、省电子签名、市电子证照等共性应用系统数据,推动市、县、镇三级电子印章制作,并与省实现对接。目前,全市已归集347类433万条电子证照数据,调用电子印章967万余次,为高效做好“一件事一次办”“无感智办”等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城市“会思考”

不断提升智慧服务效能 

提升“城市大脑”能效。围绕“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建设“一网统揽”综合慧治主平台,建成防汛抗旱、安全生产、市域治理、交通运输等19大领域70个专题场景,可随时查看、分析城市运行动态。比如,五一期间来淄客流激增,淄博市通过调用各网红打卡点、火车站、重要路口、热门景区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资源,实时分析公布人流量,及时组织人员分流,有力保障了交通畅行,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 

强化数据分析赋能。实施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改造升级,开展“数源、数治、数用”行动,加快汇聚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打造全市在线数据“一本账”。目前,该市已汇聚共享33个部门单位的826项指标数据,并同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全市15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场景。

扩大智慧应用范围。以数据赋能为核心,以人民期盼为导向,开展多元化智慧应用建设,多项应用在省级以上推广。比如,“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实现全域覆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淄博市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扩大“爱山东”“好客山东”品牌影响,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提高满意度,为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贡献淄博力量、交出满意答卷。

来源:大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