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拒绝出文集 ——读《贞观政要•论文史第二十八》

 薄会申 2023-06-29 发布于天津

637年,大唐国家出版社副社长邓隆非常郁闷:为唐太宗出版文集的提案,被唐太宗退回了。

立德立功立言,古人谓之三不朽。因三不朽皆须借立言传世,立言较之立德立功又最容易,所以世人皆重立言,有人甚至为此将日常只言片语都不忍放弃,一概记录在案。

他人矻矻一生拼凑文集以图不朽,而唐太宗却对唾手可得的机会不屑一顾。

唐太宗治下百姓安居,内外承平,府库盈余,出文集政府有财力;唐太宗雅好篇咏,诗赋词章都是亲历亲为,从无人捉刀代笔,论质量辞气壮伟,论数量日与群臣赓和,出文集本人有资格;唐太宗出文集是众望所归,万民祈盼,出文集口碑有基础。

邓隆想不出唐太宗拒绝的理由。

唐太宗给了他答案。

唐太宗说:“身为君主,实行的政令有益于百姓,史官必有记录,这就已经是不朽了。如果是折腾祸害,即使文章繁花锦簇,只会给后代留下笑柄。你看看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哪一个不是著作等身,但都因德行不修,导致身灭国亡。文章有那么重要吗?”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

唐太宗不但不出文集,甚至连重要指示都很少。他说:“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

当朝大臣对唐太宗的做法也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远追尧舜,应该将之发于文辞,以方便今人学习、后世效法,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这个观点在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反驳的,知道的是,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在《贞观政要》里基本保留了下来,后来的统治者也都宣称要以之为范本,但也都前赴后继地用实际行动进行了反驳。

唐太宗不出文集,对邓隆来讲,是有损失的。自己的岗位本来就不容易出业绩,缺少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给唐太宗出了文集,那么既有了个人业绩,又能博取人主欢心,一举双得,从此乘风之上、身价日显也未可知。可惜,唐太宗没给他机会。

唐太宗虽然没有文集,但其点滴言行存于《贞观政要》,足以芳泽百世而不朽,而多少煌煌巨制,一朝付梓即被束之高阁,甚至投于烟火、没于灰尘瓦砾。

誉则全红,不吝傅粉掩痣;毁则全黑,唯念搓屑寻瘢。不能怪世俗无情,统治者德行不修,而溺于辞章,纵然能令一时纸贵,也难逃后人指摘。文集有风险,出版需谨慎。

所以,唐太宗拒绝出文集,是睿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