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兴宗朱标3-朱标的离去带来的明朝前期的重大历史转折。

 省愚杂谈 2023-06-29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6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8分钟)

他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权力相对较大的太子之一;

他可堪称是地球上被用心培养的储君中的佼佼者,可惜各种的机缘巧合下,他没能真正坐上君主之位;

合集内前面三期,已经为您讲述过他的故事。

让我们再次拾起史书,摆好案桌,一杯清茶,为您讲述追尊的明朝兴宗皇帝朱标的故事,今日为朱标系列的第三辑,朱标之亡故所带来的明朝前期的重大历史转折。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事实,也即所谓,一提及朱元璋,便总有些人去强调朱元璋曾经沦落天涯之时的和尚乞丐身份,殊不知,也就是这样的和尚乞丐,他有着那个时代极为端正的人伦纲常与三观,也即是“以嫡立长”的继承制度致使明朝皇位在传递过程中没有像后来某些盛世出现的“九子夺嫡”的伟大创举。

当然,朱棣“靖难之役”除外,另一方面朱棣之所以能够“靖难”,也与本文主角朱标当时已离世息息相关。

朱标罕见剧照

在朱元璋创立“以嫡立长”制度的同时,他为他所有儿子各自确立了谱系,这一内容我们在《省愚说明帝》系列与《明朝藩王系列》中已经多次提及。

比如燕王支系的“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但是似乎朱标支系的谱系却很少被人提起。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朱标支系在第三代之后便皆为庶人,是否还能按照谱系与五行取名已不知晓,即便是按照谱系取名也无法留在历史史册的正册里。

朱标支系的谱系为: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从允字辈开始第三字逐个以“火土金水木”的五行属性定性循环。也即是所谓的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当然,我们在《虞王朱雄英》的篇章里,专门讲述过为何朱雄英的名字没有按照字谱与五行定名,有兴趣可以回去翻看。可惜就在于,朱雄英过早的夭折,导致朱标这一脉在阴差阳错中由其本质上庶出的次子朱允炆承继,朱允炆偏偏叫“允炆”,这又恰好与这一脉谱系的“允文遵祖训”重合。

省愚并不懂那些所谓的封建迷信,只是在阅读过几多古书后,弱弱地认为,“允炆”二字,也就在冥冥之中把朱标这一脉在史册中定格在“文”字辈,自朱标的孙子朱文圭之后,朱标支系便彻底从史册中消失。

·妻逝子去无妄然,谁知太子此中情。

所以,这一切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这还要从朱标发妻与嫡子的去世讲起,这也就是明朝前期的重大历史转折。

公元1378年,追封的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太子妃常氏薨逝,猜测常氏薨逝时在21周岁至22周岁之间,英年早逝的常氏导致太子妃之位空缺,随之而来的是原太子次妃吕氏成为太子继妃,明朝的走势在悄然中发生着变化。好在,当时文武大臣心中大大宝贝朱雄英还是那位可爱的皇长孙,在一众人的簇拥下快乐的生活。

可惜没想到的是,四年之后,朱雄英也去世了,年方七岁半。

妻逝子去,这会给朱标造成心理负担吗?很显然会,谁又能在那样的环境做到毫不在意呢?

虽然,太子妃薨逝后,不久就会有新的太子妃,也会有其他的妃嫔为他生下儿子,在其他朝代这根本不是问题,而在重视嫡长继承的明朝,这就是很大的问题。既然常氏去世,新的太子妃吕氏生下的儿子算不算嫡子?几百年后的今天,回望那时候的朱标,或许他根本来不及思考这样的问题。

朱标与常氏的剧照,极为罕见

为何?因为那时候的朱标,已经俨然副皇帝的状态,协助朱元璋处理朝政之外,他需要走遍全国寻访四方,了解真实的民情。在这个过程中,发妻与嫡长子相继薨逝的悲痛只能深埋在心底了。

能够这是记录历史的,也即是日月山川了。

·上言经略建都事。

《明史·115卷》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抚陕西。先是,帝以应天、开封为南北京,临濠为中都。御史胡子祺上书曰:“天下形胜地可都者四。河东地势高,控制西北,尧尝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带河、淮,宋尝都之,然其地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卜之,周、汉迁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帝称善。

这里的胡子祺便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文臣胡寿昌,胡寿昌为朱元璋定下的迁都计策,选取了河东、汴梁、洛阳与西安四地,后三个都极为有名在此不作解释,第一个被提及的河东也即是今山西省,东汉末年的著名武将关羽便自我介绍“河东解良人”,河东大概指的是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

从服饰颜色判断身份

胡寿昌分析了四地各地的利弊,最终建议朱元璋迁都至西安。

随即史册中便留下了下面这般字句:

至是,谕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汝往以省观风俗,慰劳秦父老子弟。”

·归途患病早而薨

在得到了老父亲亲自给的任务指令后,朱标勘察迁都大计行动被排上了日程。同卷史书记录曰:

于是择文武诸臣扈太子行。既行,使谕曰:“尔昨渡江,震雷忽起于东南,导尔前行,是威震之兆也。然一旬久阴不雨,占有阴谋,宜慎举动,严宿卫,施仁布惠,以回天意。”仍申谕从行诸臣以宿顿闻。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一个轻微的感冒是可以要人命的,这也即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生物学基础上并不对等所造成的根本差距。至于朱标当时得的什么病,野史中说法不一,如今猜测,病毒性流感或者细菌性感冒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在病重期间,朱标依然没有忘记这趟西安之旅的使命。

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礼官议期丧,请以日易。及当除服,帝不忍。礼官请之,始释服视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东,谥曰懿文。”

在花开花落的历史记录下,这个被明朝历史乃至是中国历史都可以重点铭记的经历过万千培养企图成为一代明君的太子,就此离世,享年36周岁,按照明朝时候的虚岁习惯,会表达成三十八岁。

· 懿文可堪称兴宗,归葬东陵留芳名。

由于朱标终生未即皇位,主朱元璋为其谥为懿文太子。

朱允炆即位后追谥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靖难以后复称这位长兄为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明安宗朱由崧重新追复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发丧之日,朱元璋痛哭不已。即便是丧期已过,朱元璋仍久久不忍除去丧服,经礼官劝说,方才上朝议政,并下旨将太子陪葬在自己皇陵之东。

所谓的明东陵,也因此得来,生而居东宫,故去葬东陵,朱元璋对于这位倾注于全身心去培养的嫡长子的爱,从诸多细节中能够端详出一二。

明东陵,曲径通幽处

我们阅读明朝历史的时候,偶尔也会畅想,假如朱标没有这般早亡,朱棣还敢靖难吗?别说朱标,哪怕朱雄英还在,朱棣都不敢动半步。

为什么呢?虽说朱标的人生故事已经讲述完毕,但是他的影响依然还在,下一辑,我们进行一般历史畅想,为您讲述明朝前期的各种“假如”,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