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磊《湘潭抗战大事记(一)》初探

 海上闻人 2023-06-30 发布于上海

一一读博友赵卓明《【湖南会战与湘潭抗日】一文里的笑话》的一些感想: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应持十分严谨的态度,不应掺入个人其它杂念。可追究那位在“湖湘文化”胡乱发文作者的责任,亦可让“湖湘文化”删除失实文章。此外,那个应打上双引号的“史学家”不知姓甚名谁。我看也可以点点名,让他亮亮相、丢丢丑。而连载《震惊中外湖南会战与湘潭抗日记事》一文,只是黄剑岩个人发表在网上的一篇小说,不是一个地方的公开或内部出版物。据我判断,因其撰稿时已不担任公职,想来没什么或没多少官方背景。

黄剑岩被人称为网络红人,湖湘名人;不知其怎么出名的,又名在何处。我网名号称海上闻人(自然名不符实),但由于是自封的,没有在什么地方流传开来,无伤大雅。这些年,名人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这里冒出一个,那里又冒出一个;竟然那么多,多如牛毛。我看对那种随意引用又未标明出处的写手,不用“正眼”看待。小说可以虚构,但纪实小说涉及具体的人与事,必须严肃对待。黄剑岩是个民间文人或民间艺人。他的看法,只能代表他个人或者某个商业或演艺团队,仅此而已。

文人要讲文德,艺人要讲艺德,商人要讲商德。任何一个作者撰写文章,还得敬畏历史。神马小说网,在连载黄剑岩“有关文章”下方,标出“作者有话说”,转帖如下: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打赏、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可见,此人有点自负,简直不知天高地厚。这个世界,山外有山…… 或许,那位“可敬可佩的黄先生”下海后赚了不少钱,富可敌国。但也不用如此张扬,底气不足的人才张扬。他那篇长篇大论,有些地方不经推敲,依我看只能流落在民间。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该清偿还得清偿。追根溯源,黄剑岩只是一个二传手,材料来自湘潭在线:湘潭抗战大事记(一)。大凡大事记,总有人编写。那么,他那边的第一手资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倘若失实,也是应当担责并纠正的。湘潭在线编辑叶汉民在刊发“大事记”时,考证过没有?在湘潭县档案馆、图书馆资料室,查没查过原始资料,或有其它什么能够让人信服的材料。不然,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说在【抗日救亡大会】,宣读【讨汪(精卫)电文】时,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赵拔群溜走。这不合情理,违背常理。书记长赵拔群与汪(精卫)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为何要溜走。当时,会场附近没发生地震,没江河决堤;也没电闪雷鸣,刮起龙卷风,为何要溜走。加之,湘潭是国统区、不在敌占区,也不在汪伪之流的“势力范围”,又为何要溜走。湘潭在线,若刊发或转载失实材料,也是要担责的。博友赵卓明的父亲,时任国民党湘潭县党部书记长,是个地方人士,而对地方人士的叙述,理应做到不偏不倚,正确无误。更何况,赵拔群的后人已经提出质疑。

经抽丝剥茧,娄底新闻网等不少网站都是二传手。原文《大事记(一)》,出自《湘潭抗战历史图志》。收集和编辑那册书籍的,为湘潭文史专家周磊。但对一些专家学者,不可盲目崇拜。料想那位文史专家,现在也不会胸脯一拍,说经自己收集的材料,编辑的文稿,不会发生什么错误。我想他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有些事情,如果只是民间寻访;因年代久远,受访人记忆有误或存在一己之见,又未能多方印证,断然不能排除“以讹传讹”的可能性。虽说人无完人,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但知错要改,做人还是要实实在在,光明磊落。

我认为:近几年编写“大事记”,涉及到相关内容,应以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市(直辖市的区)以及各县,之前已公开出版发行的地方志为准。而这些工作,早在20年之前就已经或应该完成。同时认为:各地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编写的地方志等文史资料,较有史料价值,较为客观真实。因为编者工作作风扎实,审稿严谨,一般不会出现低级错误。经文史专家周磊编辑的《湘潭抗战历史图志》珍藏版,于2015年8月面世。这时候,不少亲历者都已经不在了,他怎么去采集资料。若仅仅是在照搬照抄,那还有一点退路,就怕个人主观臆想。

难以想象,文史专家周磊在编纂或编撰史书时,怎么会忽视那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如书记长误为书记,通电误为电文,如此等等。赵拔群在召集和主持大会,为何要溜走?1939年5月,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此时,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正在抗击日寇,这是主旋律。此时的赵拔群,你怎么看也不是个坏人。朝他身上泼脏水,有碍公平正义,也是很不道德的。周磊作为一个专家学者,我看有辱斯文,该闭门思过。至少要承担在文史编纂工作中的失察责任,承认错误并公开道歉,彻底消除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

2019-07-19(1787)发于新浪愽客

备注:此文源自博友互访本人留言(顺序未变),内容经过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