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三国时期曹魏的“治异”策略

 炫叶楓雪 2023-06-30 发布于广东

序言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经历过外族入侵的威胁,即使是强大的汉、唐,也有过高祖屈辱和亲,太宗渭水之盟......

——但有意思的是,明明最鼎盛的时候,我们都要全身心应对外族,可偏偏在汉末时,三个割据政权却往往能够压住游牧部落,以至于出现了分裂的汉朝对外无敌的现象。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三国都非常有手腕。

例如看起来最“不堪”的孙权也去拜访了台湾;而千古一人的诸葛亮,更是有着《资治通鉴》中的七擒孟获,让南蛮永不复叛,乃至于英国人带着基督教杀来的时候,其信仰还不敌当地人对诸葛亮的崇拜。

可以说,这些表现放在大王朝时代都是十分罕见的。不过,其实这两国的对外政策虽然出彩,但相比较于曹魏政权而言,却还是稍稍有些逊色。

——说起对于外族,曹魏政权的手段真可谓是登峰造极,那么只占据汉之一部分疆域的曹魏政权,又是如何应对外族的呢?

其实大体而言,可分为三个种类。

其一,暴力压服

这里得提一句,在更早的封建时期,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争斗充满了野蛮和残酷,连文明程度最高的封建帝国都非常野蛮,更何况是游牧部落。

因此,早期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斗争相当血腥,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用诸葛亮的道理去说服,只能打到对方恐惧和服气才能奏效。

很明显,曹魏政权,尤其是曹操,对此颇有钻研,曹操对内虽然多次吃瘪,但对于外可是真正的重拳出击。

——首先是南匈奴。

史料记载,南匈奴首领在黄巾起义时就开始攻击赵魏之地,想要趁火打劫。

结果刚好撞上了曹操,正在争夺陈留郡,于是双方展开一场大战,南匈奴遭到了曹操的教育,部队损失惨重。

建安7年,南匈奴首领呼厨泉归附曹操。

之后青龙元年,南匈奴再次率部反叛,于是赫赫有名的司马宣王派遣将军再次出战,然后大破之,对方被迫投降。

这是针对南匈奴,曹操和他的继承者司马宣王只有一个字,打,打到对方彻底怕为止。

——除了南匈奴外,曹操还与乌桓有过很深的纠缠。

根据史料记载,这支属于东胡的势力被称为三郡乌丸,早些年和袁绍有和亲,因此在官渡之战以后趁机入主中原,夺取冀州。

但曹操可不会惯着他,即使有九死一生的危险,但他依旧于建安十二年突然征讨乌桓,结果一战斩杀对方首领,张辽和曹操封神。

史书记载:“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从此以后,乌桓再也不敢劫掠汉人。

——最后就是羌人。

其实该势力在《三国演义》中他们多次登场。但史料记载中,这些人抢劫汉人,杀戮百姓,比之土匪还要危险。

建安19年,曹魏派遣夏侯渊去征讨平汉王宋建,直接将这个存在了30多年的政权消灭,打消了羌人“割据称王”的念头。

羌人不得已,也恢复了曹魏政权,老老实实接受改编。

其二,严格监管,积极分化,促使融合

常言道,武力不能持久,强弱时时有更替,因此曹魏政权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危机,既然自己无法保持长久的强大,那就必须确保对手时刻保持虚弱。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不当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分析。

当时处于混乱年代,尤其是三国史料记载中经常有吃人现象,因此那是一个只有野心只有暴力的年代,所以一个非常手段往往适合时代。

——例如针对南匈奴,曹操将南匈奴划分成5个部分,使得他们难以凝聚。

而后在建安21年,曹操又诱骗并且控制了匈奴首领,随后紧急侧动匈奴内部矛盾,以至于对方在没有首领的情况下,各部疯狂斗争,导致匈奴严重的内耗。

在匈奴实力大幅度减低后,曹操彻底完成了对南匈奴的掌控。

此外,为了确保南匈奴不再反叛,曹魏政权大量抽调以南匈奴人为主力的义从和勇力

将他们的主要劳动力安排进军队和徭役,如此确保了他们无法反抗中央,强行让他们融入汉文明。

在这一手段下,匈奴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杀戮和血腥逐渐被统一和秩序所取代,匈奴人也不再为了一口锅而去抢劫。

——而后就是针对乌桓。

在打垮对方主力后,曹操将投降的乌桓首领阎柔所率领的20多万民众一同迁往邺城附近,进行直接监管和就地改造。

而且,曹操也一如往常发挥“自身特长”,将所有乌桓贵族的家属全部扣作人质,对他们进行严加看管。

在实现这些步骤后,曹操对乌桓贵族进行各种赏赐,但这些赏赐的目的就是让这些贵族逐渐的融入汉文明体系,让他们不再热衷于马匹和杀戮,改为喜欢丝绸和精米。

而那些乌桓壮劳动力,则编入了农田和战场,他们不再为抢劫而战,而是为了统一而战。

——再然后,则是另一支部族鲜卑。

这个部族和乌桓一起投降曹操,但由于鲜卑具有极强的独立性,所以时常反对曹操。曹操早期对其进行柔化安抚政策,例如早期就针对众人“皆表宠以为王”。

但鲜卑部落领袖轲比能经常配合诸葛亮出战,而且还多次组织联盟,拒绝向曹操提供马匹,甚至多次率军抢劫曹魏政权的边郡。

对此曹操并未直接出兵,而是采取了拉弱打强,积极分化的政策。

例如在魏明帝时期,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

于是在太和二年,曹魏乌桓校尉田豫派西部鲜卑浦头泄泥出塞攻打柯比能的女婿郁筑键,使西部鲜卑与柯比能对立。

此举非常高妙,直接让鲜卑内部矛盾对立,始终无法真正实现统一。

而且,曹魏政权不断的拉拢鲜卑各部落小头目,使其各立山头,各有野心,严重的制约了轲比能的发展。

等到该政策失效后,眼看着轲比能尾大不掉,曹魏政权又开始使用连环计。

根据史料记载,轲比能、素利和弥加三部曾为联盟,约定不卖马给曹魏。曹魏政权看到这一情况,于是偷偷用重金从素利部购买马匹。

游牧民族不像农耕文明重文化,因此很快因利而变,立刻改变政策。

此举引起轲比能愤怒,于是曹魏政权继续添油加火,怂恿二人因为利益之争变成刀兵相向。于是,因为轲比能强大的军队压力,素利迫不得已只能投靠曹魏政权,鲜卑部落被斩去一臂。

但这还没完,曹魏政权依靠这一变故,又去恐吓步度根部,吓得对方也跟着背叛了轲比能投靠了曹魏政权,如此一来又斩去了鲜卑的一臂。

但轲比能也不是凡人,他果断出手斩杀了步度根,再一次打破了平衡。

眼看着诸多计谋失效,曹魏政权使出了最后的杀招,青龙三年,曹魏政权派刺客韩龙刺杀了轲比能。

在这致命的打击下,鲜卑部落失去了有力的统帅,从此以后再无力与曹魏政权抗衡,最后臣服。史书记载:由是边陲差安,漠南少事。

其三,制度管辖

上述两个步骤充满血腥和阴谋,往往为现代人所不喜......

但还是那句话,那是一个缺乏文明的年代,而且一切的暴力都是为了之后的和平。在经历一切的打击和阴谋后,曹魏政权提出了很多的制度建设。

例如针对南匈奴部落,曹魏政权实行“土流并治手段”,也就是匈奴贵族担任最高统帅,但由汉人司马掌握军政大权,彼此不完全统属,却各负其责,相互配合。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诞生了相当优秀的流官,其中有三国之中大名鼎鼎的梁习,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的和谐社会局面。

例如针对乌桓和羌人部落,曹魏政权招纳了大量的贵族进入中央官制,对他们进行汉化,给予他们相应的特权,算得上是一种早期的民族优惠政策。

此外,曹魏政权还沿用东汉旧制,继续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

在这一制度下,延康元年(220),焉耆、于阗王等向曹魏进贡,黄初三年(223)龟兹、于阗各遣使进贡,曹丕对诸国大加赏赐。

汉朝断了很久的丝绸之路再一次复兴,西域各国纷纷来朝。

而且,曹魏政权还接管了东汉和西域的屯田机构,囤了2000军马,以此来确保丝绸之路的安全,极大地促进了西域与汉文明的交流以及丝绸之路的繁荣。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案例以外,曹魏政权还和高句丽有过很深的交流。

曹操通过高句丽解决了公孙政权,随后高句丽野心膨胀想要入主辽中,曹魏政权派遣毋丘俭对其进行毁灭打击,大败敌军2万人,屠戮高句丽都城。

从此以后,东北无事,高句丽臣服。

总结

结合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即使汉朝碎成了三块,但这三块在对外方面依旧强势的不行,甚至相对而言比完整的汉朝还要霸道。

尤其是这其中表现最出彩的曹魏政权,在对外政策上,几乎影响了后来的大统一王朝。

——不过总的来说,虽然称得上是“软硬兼施”,但这些手段大体还是充满血腥和暴力,仅限用于特定的混乱年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