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8孙雯静:个体意图性如何影响交往合作——《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6-30 发布于江苏

      教育领域强调培养人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但交往终究是个体间的交往,个体意图性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交往合作的存续与深度。下文基于《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从“做出排序”、“生成个体”和“影响成效”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个体意图性如何影响交往与合作。

做出排序:交往合作并非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中,提到了“个体意图性”这个概念。它是指一个有认知能力的个体,本身具有对任务价值和目标进行操作的控制系统,这使得个体具有对与价值或目标相关任务进行因果和意图性处理的能力,对使价值或目标达成的行为进行选择的能力。这是一种灵活的,个体自我调节来完成任务的认知方式。

      在我看来,教育的首要目标并非是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前提,在于教育学生有个体意图性,这就是指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认知能力,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有对与价值或目标相关任务进行因果和意图性处理的能力,有对使价值或目标达成的行为进行选择的能力。如果学生还没有自己的价值目标,以及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就急于寻找他人进行交往与和合作,他就缺乏交往与合作的基本内容,那么他又会从交往与合作中学到什么呢?教育的基础都不复存在,何谈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呢?所以,培养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虽然是教育的目标,但不应该是教育的首要目标。

生成个体:个体意图性彰显出个人独特性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中说:“在联合合作活动中,个体必须一起啮合他们的亚计划以朝向联合目标,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相互帮助完成个体角色。”

      这说明在合作和交往中,强调个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着联合的目标前进,相互帮助完成个体角色,这也强调个体角色的前提性作用。教育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然后再在交往与合作中不断充实自我。交往与合作的目的也是为了完善和发展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影响成效:主体性奠基并影响到合作结果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中说:“联合注意开启了人类与他人构建主体间世界的过程,分享但有不同的视角,这也是人类交流合作的基础。“这说明了分享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如果缺乏个人主体性,或者说欠缺个体以图形,就会漫无目的地与他人交流交往,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

      所以,交流与合作的成效也取决于个体意图性。个体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应当激活自己的思维,体现出自己的视角。有了这些交流的前提和装备,与别人交流与合作才是有意义的,交流成效才是值得期待的。主体性强的交流者,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才能在和别人的交流中不断扩充自己,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经验,取得进展,增益“己所不能”。所以,个人主体性在交流交往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个体意图性的集中展现。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