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赖的港湾,因此当宝宝需要喝妈妈分开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具体表现就是大闹。这让妈妈们确实会又些心疼,但妈妈也不能永远把宝宝带在身边的。妈妈们不妨试试这些办法,让自己和宝宝都尽快从这种焦虑中走出来。 首先,认清分离焦虑,提前做准备,快速过渡。 分离焦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行为,同时也是宝宝依恋家人的表现,虽然遇到会让宝妈宝妈焦虑不安,但是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是可以缓解的。一般来说,宝宝主要会在以下三个阶段出现分离焦虑: 第一,大多数小婴儿在9个月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分离焦虑,会表现出对妈妈的强烈需求,心情不好甚至是哭闹。 第二,随着孩子长大,会越来约认识到分离的影响,1岁到1岁半以后的宝宝已经具一定的挑战能力,他们会表现发生,含泪,难以哄好等; 第三,宝宝3岁后,这个时候宝宝已经非常清楚分离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让挑战和恳求爸爸妈妈不要分离。所以不要心软,要坚持始终如一的分离训练计划,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中断分离训练。 其次,创造个性的家庭再见仪式。 平常跟宝宝游戏的时候,逐步引入家庭的再见仪式,可以进行击掌、拥抱等方式,也可以模仿动漫人物喜欢做的动作。 另外,每次离开前,给宝宝提供安慰的玩具对小宝宝很有必要,比如,有妈妈味道的毯子和玩具。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要按照这个仪式走一遍,宝宝会感到很顺其自然,不意外。 再次,练习分开。 要降低宝宝的焦虑,最好在宝宝出现严重的情绪抵抗前,就开始通过做演练来实践分离的仪式。例如,可以将孩子送到亲戚或朋友的家中,让他们帮忙照看孩子几个小时。在开始幼儿园前,先练习上学和再见仪式,然后再分开,孩子的分离焦虑会大大降低。 切记,无论是练习还是正常的分离计划,不要有太多的变化。比如,宝爸宝妈们每天尽量保持在相近的时间说再见,就像例行公事一般,这样可以孩子逐步的适应,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信任你。 分离焦虑是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要面对的挑战,成功跨越后,你会发现,宝宝已经成为独立的大宝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