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文元·三读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

 新用户24030ygV 2023-06-30 发布于北京
    1957年,高二年级文学课本中,第一次读到清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印象极为深刻。这是继关汉卿《窦娥冤》后,再一次接触杂剧。被文中优美的词藻、激扬的文字、生动的情节深深感动。以致工作后,在汉口旧书店,见到《元代杂剧选》、《明代杂剧选》》全买了下来。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内百业凋零,文风日渐奢糜但有一个行业却是例外,那就是秦楼楚馆当时在江南地区,青楼、妓院林立,留都南京的秦淮两岸夜夜笙歌。许多文人雅士、富家公子在这些地方一掷千金,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娼妓行业兴旺发达的同时,随之出现了一批色艺双绝的名妓,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被称为“秦淮八艳”的八位名妓,她们是:柳如是、陈圆圆、顾横波、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马湘兰(台湾郑经生在《董小宛之谜》一文中则将马湘兰换成郑妥娘)。就文学和艺术才华而言,柳如是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其余七人排名并不确定。
    孔尚任是清初著名诗人、戏曲作家,与写《长生殿》的洪昇并称“南洪北孔”。他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桃花扇,历来受到好评长盛不衰。也使李香君从秦淮八艳之一中脱颖而出,为世人触目。
    《桃花扇剧情是:“复社”四公之一侯方域(字朝宗)来南京(当年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入爱河并赠题诗扇。魏忠贤余孽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撞头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真可谓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南明灭亡后,李香君所追求的爱情最终也因侯方域的北而破灭。这个被标榜为有报国之志的名士官宦子弟侯方域,在政治气节上,并没有坚守多久,他于顺治八年参加了清朝科举考试李香君悲愤失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血溅桃花的扇子,凄切地收拾好行装,与过去诀别。她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南京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另有一说。清兵攻破扬州,史可法殉国。李香君得同伴相救逃至栖霞山葆贞庵避难。香君日夜思念朝宗,不觉恹恹成疾。一日,侯朝宗突不期而至,久别重逢,香君不禁喜出望外。不意侯朝宗一卸风衣,呈现一清装,业已蕹发易服,依附清朝。香君大惊,知朝宗已变节投敌,乃严词斥责,井撕碎定情诗扇,以示决绝。朝宗自惭形秽黯然而去。
    近代有史挥戈、吴腾凰考证(见《秦淮名艳李香君》),认为真实的历史是:李香君并没有在南京栖霞出家,而是侯方域结成眷侣,隐姓埋名。李香君跟随侯方域回到河南商丘老家,并生下一子但由于李香君是妓女出身,不被侯方域的父亲所接受。饱受周围人冷眼相待的李香君终日郁郁寡欢,后来病死于打鸡园》,年仅三十岁。侯方域在痛苦与内疚中,为李香君立碑撰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李香君对爱情的追求如此坚贞,其爱国情怀如此强烈。发生在一个秦淮歌妓的身上,实属难得。
    李香君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在秦淮河与侯方域初遇时,面对河面上笙歌乐,侯方域随口吟哦“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诗句。时秦淮名妓李香君所乘画舫正好经过,香君闻声有感,低声地漫答:“不知亡国恨的岂只是商女”,她的幽幽反诘,曲折地表达了她的一番爱国热忱。之后她又以死与阮大等人抗争,血溅桃花扇。
    但侯方域不如香君有气节明亡后“复社”四公子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为僧,侯方域却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为了荣华富贵而降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孔尚任写《桃花扇》初衷并不在于抒写一出爱情故事,而是意在展开一部南明一代兴亡史。所述基本符合南明历史事实。后人评价,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戏曲作品如此重视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全剧分先声,正文40出,最后以续40出《余韵》结束。
    孔尚任在《桃花扇》末出第四十出之后增加 “续四十出《余韵》” 《哀江南》为桃花扇《余韵》中的最后一段套曲,借李香君教曲师傅苏昆生之口唱出。这是孔尚任别出新裁的创造古往今来杂剧中借景抒情佳作,当属《桃花扇余韵哀江南》梁廷楠《藤花亭曲话》 评论说: “《桃花扇》 以 《余韵》 折作结,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哀江南》曲词把全剧的离合之情、兴亡之感渲染到了极致曲词典雅工丽,深沉婉转,艺术品位也达到了顶峰。
    《哀江南》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两句开篇后,前六支曲子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南京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之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然爆发,动人心魄,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从城郊写起,昔日战场满目疮痍。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写到明孝陵衰败现状,经过野火烧后,无人管理,鸽翎蝠粪遍地,连墓碑也被牧童砸碎了。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写明南京故宫,残垣断壁,成了乞丐的栖息处,饿莩陈屍地。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写秦淮,人去楼空,再无当年笙歌热闹。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写萧瑟中不言秋天的秋色,依然如此动人。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一路走来到板桥,看到的是冷清荒芜。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进入旧院,破落凋敝,满地狼藉。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随着以上六首曲子描写的景物逐展现,步步深入,苏昆生的情逐渐高涨,最后放声悲歌,声嘶力竭,断人肠。俺曾见金陵王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楼起楼塌,没有不散的筵宴)。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兴衰无常,“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本应是吉鸟凤凰翱翔之台,却栖上了凶残的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在中国的戏剧史上,抒怀家破国亡之痛的深刻性,莫过于孔尚任的《桃花扇》了一曲《哀江南》道尽了中国朝代的兴衰更替和个人命运的曲折悲欢。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小说丛话》所言:“但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桃花扇》冠绝千古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