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文化漫谈——华夏源流

 天地任逍遥耶 2023-06-30 发布于湖北

我们是从哪里来,这是所有中国人都无法抹去的祖先意识,内心深处无不渴望知道自己的来历(家族)乃至于(国家民族)文明渊源。某种程度上而言,现代人们阅读古代典籍文献(尤其在先秦以前),因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状况都存在普遍误会——也就是用现代概念认识所造成的“人为隔阂”。

谈到古代文明与现代考古,我们要根据在现有事实存在(包括不限于文物)的基础上,并结合已知的多种形式互相佐证(社会传统习俗、文化传承、传说与记载等)的资料信息,从而作出合情合理的推论。简要来说,也就是对于古代文明的具体认识结论——我们需要对古代社会的诸多情况有广泛了解,同时也必然涉及古代族群的历史源流演变。

关于“姓与氏、世系”等称谓问题——首先简单说明,近代所谓姓名的概念及形式,大概在商周两代基础成型(保留用父姓而不从母姓、“氏”几近废弃)。之前古人之“姓”是识别血缘(实际作用),由母生出(不可更改)所以同姓不婚。“氏”是在当时社会有重大发明功业,大众尊号与族群共名,也就是一般常人没有如此荣誉称号——最初只是某人的专名,之后也作为族名沿用,直到再出现有伟大人物(有重大发明创造)——“氏名”就会发生称谓分化。一般氏名会沿袭时代较久,形成历代世系(伏羲氏、共工、祝融、神农氏、炎帝、黄帝等皆是如此)。

文章图片1

普通人物的名号不会出现在历史记载当中,现在很多“古人名字”很多是后世记载使用“称谓的产物”(比如黄帝、伊尹、传说、老子等人物,准确姓氏来历已难以考证),当时称谓与后人追认尊称——现代已难以辨析精确(存在多种名称,既不冒然否认也不可轻易通用),有些名称的产生时代可以大概划分。例如西王母是弇兹氏的后世后裔之名(多见于夏商周三代),玄女、织女可以作为统称共名。又比如女娲与嫘祖都有创始养蚕的传说——综合可知,女娲驯化养蚕必然在先,嫘祖纺织更有依据,玄女或织女的名称大概在黄帝时期以后,另外现代科技与考古也提供相当证据。

简要总结,氏即当时(或来自后世)功勋的共名封号(非是自称名号)。周代礼法体系(在此具体是指称谓改变)成熟之后——姓、氏、名、字、号的形式规则一直延续到近代。周礼当中宗法制度影响重大——具体有血缘九代、昭穆制、宗支关系嫡长继承、五服等。宗法制度在周代当时多有积极社会意义,秦汉以来却多显弊端。根据族群的宗法情况,可以简便识别族群习俗及其渊源来历。

文章图片2

现存文献记载以及古老悠久的世代传说,伏羲氏是人文始祖——其主要历史功绩有作易设卦、社会偶婚制、发明熟食等技术工具。伏羲氏之母弇兹氏发明结绳(也称华胥氏,后世又称玄女、织女等族名)——最初源头的华族(母系社会传统),其后世有周代的西王母族群。燧人氏(伏羲氏之父)发明取火(燧鸟钻木之词)——尊称火祖、燧明、燧皇,与弇兹氏两族配婚,史称“合雄纪”(雄亦有作雒字)。弇兹氏与燧人氏两族都是以鸟为图腾(燧人氏图腾的文字形式为“鸮与鹗”,弇兹氏图腾及部族即三青鸟)。

伏羲氏与女娲氏婚配,伏羲氏“以龙纪官”、以风(即凤)为姓,“龙凤”图腾崇拜即源自此时(龙凤的古语发音都是ong,在古藏羌、巴蜀语的发音是shu——祖龙之意)。燧人氏弇兹氏当时有最早形式的建木测景(当时有挺木牙交、二绳之法确定四方五位),伏羲作易、八索圭表准绳、最古的十月太阳历(彝族至今留传,360日为年周期),女娲补天传说实际是历法数算修改五日(历法上增加五日为年节),東方神木扶桑(榑桑)记日方法源自此时,帝尧时期观天授时体系发达成熟、天文方法非常多样(保留并完善扶桑形式方法,参考《尧典》与《山海经》等记载。羲和乘车御六龙载日的传说记载——天官羲和以卦爻六位时乘),虞夏时期制成器物作为礼器形式象征(夏代族民信仰的通用神器)。

文章图片3

我们现代所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主要是文化共同体),大体可回溯为华夏(夏后启时期)——炎黄(炎帝、黄帝、蚩尤)——伏羲女娲(人文始祖)。目前考古证实至少五千到万年以上的中国文明史,主要族群的文化源流——在历代迁徙传播以及不断发展融合同化。大规模历史事件都发生了相当规模的部分族群流亡(活动影响到世界范围),五帝时期首次战争炎帝(神农氏后裔族群)蚩尤(东夷)——三苗九黎(尧舜时期)——夏商两代兴乱(此处秦汉以后情况暂略)。

华夏民族的源流如下:燧人氏弇兹氏——其中以鸟图腾、迁徙逐水而居,以“遂”字可标识)——伏羲女娲(其中以龙蛇图腾,以“龙或虫”字为号,或者兼用为之鸟虫文)。

文章图片4

伏羲女娲时期————共工部族(以水为首,居北方太行地区,率领百工)——祝融、炎帝部族(以火为图腾,南部湘楚地区),此后神农部族以龙图腾为主(神农架为中心,扩散西南西北与青藏地区)居中西部区域(弇兹氏族群后世,历代久居在昆仑山周边,明显特征为母系社会),之后中原(河洛)地区主要后裔有黄帝族群(图腾多种组合,以云纪官,文字器物有云纹特征),同期炎帝部族在中南部。

伏羲部族逐渐东迁扩散,其中有少昊(黄帝支系)——蚩尤(九黎)——前后占据东夷地区(鸟仍为主要图腾崇拜)。尧舜禹时期,大规模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大禹治水、流放四凶以及三苗九黎)地域几近覆盖全境(或已超出)。

夏代历史至今难以考证明,或者说夏族后裔大多数被同化消失在历史民族融合过程中,今天只有在西部西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保存有诸夏文化习俗。目前资料显示建国人口调查统计,彝族和苗族的组成最为复杂多样。从族群以及地区角度来讲,以苗族彝族黎族等代表的西南区域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甚至于临近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当然明显的文化关系作用逐渐减弱)。现代调查了解情况,例如彝族保留有伏羲至夏代之前的历法体系以及生活习俗。苗族与黎族棉纺技术。水族保存有周易之前的古易体系。有着古老传承的藏医药与苗医药。某些族群人士(接近巫师法官特殊地位)有独特的古老方法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