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德怀问毛主席:你没上过军校,为什么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海曲上人 2023-06-30 发布于山东


1928年12月11日,红四军、红五军正式会师,教员在江西宁冈主持了会师庆祝大会。在大会举行的间隙,毛主席、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在屋子里闲聊,他们听着群众们热烈的歌声、看着其舞动的身影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文章图片2

  看着毛主席眼中止不住的笑意,彭德怀不由得心底里暗自赞叹,随后抿了口水向其问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应该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军事训练,为什么每次打仗都能够料敌先机,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呢?”

  毛主席把目光转向彭德怀,随后摇摇头笑着说:“老彭,你这话可就说错了,我怎么没上过军校?我真真实实的学过军事嘞!”

  随后他不顾彭德怀满是迷惑的眼神,大笑着从身旁的桌子上取出两本书:“我就是井冈山大学毕业的,我学习的教科书就是这两本书。”随后便将书本递给彭德怀。

文章图片3

  彭德怀仍是内心存疑的接过来书本,第一本书上赫然写着《孙子兵法》四个大字,再看看底下那本书,也是一本古籍——《三国演义》。

  “这……就这两本?”彭德怀似乎显得有些不可思议。而毛主席则笑着说“书不在多,而在精。”随后便指了指自己的头:“还是要会灵活运用啊。”

  说起毛主席对打仗无师自通这件事,想必熟悉这段历史的我们都会感到神奇。为什么从未上过军校的毛主席,却可以在数次关键的战役中大获全胜?

文章图片4

为什么那段时期数位名校出身的军事将领,却被一个从未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人打的落花流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毛主席军神般不可思议的军事履历。

文章图片5

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数位优秀军事将领,例如彭德怀、朱德等,他们都是毕业于国内的军事院校。

文章图片6

  而当时中国本土最出名的军校当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了。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成校于1924年。前身名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统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存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极其优秀的军事将领,例如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林彪 陈赓等。可以说,黄埔军校无愧于中国的顶尖军事院校之称。

  而另一部分则多是海外学成归来,如何应钦、孙立人等人。他们多毕业于海外的高等军事院校,接受过先进的军事理念教育。

文章图片7

  但在当时来看,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军事院校,都以系统化的军事理论知识为主。也就是说,他们更多的是在书面上排兵布阵,真正上战场指挥的战斗则少之又少。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众人所推崇的军事理论都喜欢学习西方的那一套理论知识。其实这也难怪,毕竟那时候的西方与中国相比在这一方面必然是更为先进的,他们的理论经验已经成熟和系统化,更适应教学使用。

  但毛主席两条路都未曾踏足过,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土军事家。他军事才能一方面是天赋使然,而但更多的是通过实践而产生出来的。自毛主席参军以来,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而各种战役经历多了,自然也摸清敌方的阵仗从而实现见招拆招。

文章图片8

  而且由于毛主席未完整的接触过西方的军事体系,所以他的学习基本上以中国本土的军事理论为主。在闲暇的时候,毛主席非常喜欢阅读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 、《孙子兵法》等著作。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也正是在长年累月的与中国古籍打交道的过程中,毛主席的军事理念在一步步的被完善,为后期指挥数次精彩的军事战争打下基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毛主席就不吸收外来先进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会主动的找一些优秀的西方军事著作拿来读,例如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

文章图片9

  可以说毛主席这样“中西”结合的军事理论学习反而成为了他在战场上出敌制胜的关键,他不同于拘泥理论知识的学院派将领,他并没有书本上的枷锁桎梏。

  所以在他指挥的战斗常常变幻莫测、招数千变万化,甚至在更多时候毛主席反其道而行之,把毫无准备的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史称“长征”。

文章图片10

  在此初期,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中损失惨重,甚至一度濒临崩溃。经此一役,中国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

  尽管如此,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仍然看不清楚局面。他不顾敌人前方调集40多万的围堵,反而执意要向湘西前进,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殊不知,他这样不成熟的想法会再一次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主席对李德的这一想法投出反对票,并声色俱厉的指出了李德思想的错误之处。

文章图片11

  随后,他向军委中央提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最大限度的争取战斗的主动权,这个主张也得到了军委中央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并在15日,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地位。

  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仍然面临着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处境,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濒临覆灭最近的一次。

文章图片12

  于是就有了毛主席带领军队四渡赤水这一危险而又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在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团体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

  他们将军队化整为零,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将敌人歼灭在川黔滇的边境地区。这一举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也帮助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期间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

文章图片13

  他利用机动性高的这一优势,不断抓住敌人薄弱位置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将战地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十分凶险,但取得的战果也是斐然的。四渡赤水不但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而且也是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可以说,毛主席所指挥的战役经常依靠抓取战争时机来缓慢消磨敌军的有生力量。他从来不以一时的胜利为荣,从全局上来看,他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军精锐总是避其锋芒,专挑其弱点下手。

文章图片14

与他对决的军官将领常常被他神出鬼没的战术打的疲于奔命,在他指挥下的军队宛如一把把隐形的刺刀,精准的扎进敌人的咽喉要道。

  他对于气势汹汹的敌军从未想过毙敌于一役,而是等待一个最佳时机,让敌人弱点完全暴露在外后,他可以立刻集中力量进行打击。

文章图片15

  依靠自身对战争局势独到的认知和对敌人弱点的精准把控,毛主席在之后的数场战役中都反败为胜,化解了军队的危机。如淮海战役、辽沈战役等都是其高超军事指挥才能的最好证明。

文章图片16

高超才能的缘由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他这样的能力来源于什么呢?天赋这一点我们抛开暂且不谈,那么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肯定不是的,毛主席的才能能够脱颖而出、为众人所认同,我认为以下三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毛主席善于在数次战役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得出真知。

文章图片17

  在第一次反'围剿'前的动员大会上,毛主席就曾手书一副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可以说,这幅对联将毛主席游击战术总结的可谓是淋漓尽致。而在此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红军也是把这两个战术结合到对敌当中,并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毛主席的这一作战思路可谓是远超同时期的其他将领,他看清了战争的本质,并将自己多年来的作战经验浓缩到这副对联中。毛主席的这一作战方针既不脱胎于哪部史书,也不来自于哪一名家,而是基于现实和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

文章图片18

  其次,毛主席极具大局观的战略思想离不开他的哲学体系。在同时期的军队学校中,很少有人会涉猎哲学的板块,各位将领经常是学习如何指挥、如何应对战场危机,从来没有哪个军事院校会单独开辟一门哲学课供众人学习。

  但是毛主席则依靠自身对哲学理念的独到见解,更多时候是从大局观入手。他想的并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从整个局势出发顺势而为。

  并且每一个摆在他面前的战役在他看来都不单单是一场战役,而是整个区域的条理和串联。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将一件又一件杂乱无章的事件形成系统的关联。

文章图片19

  以整个局势为出发点去进行调兵遣将,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到局势的动向,察觉到敌方的细微变化以摸排敌方的行径路线。可以说,毛主席用哲学的思想占领了战场的高地,从全局出发来窥探敌方的动向,这怎么会输呢。

  并且,精通哲学思想的毛主席在逻辑思维上也是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将领的。他出众的思维能力可以令其行事更为谨慎周密,可以使其以更冷静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成熟的思考。

  最后,毛主席从来不把军事斗争和革命斗争的两个概念所混淆。在他看来,军事问题只是革命斗争的一个实现途径。

文章图片20

 毛主席面对每一场战争都是站在整个中国革命的全局高度去思考的,军事只是革命斗争的一个手段。

  就拿《论持久战》一书来说,《论持久战》是毛主席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它是毛主席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从全局出发,针对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文章图片21

  《论持久战》是毛主席在革命全局的视野下认识战争的最佳例证。它是毛主席对抗日战争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科学性的预见。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非常注重政治和军事的结合,在他看来军事问题的本质还是政治问题。只有明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够决定军事路线,将军事路线引入正道。

文章图片22

总结

  对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彭德怀十分敬佩,对于他提出的军事战略彭德怀也大加赞同“不断总结经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每一个革命者都应当努力去做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多打胜仗,甚至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图片23

  正是因为毛主席能够利用哲学思维,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在战争问题上从容不迫,应对如流。也正是因为他策略的正确性,才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