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珅临死时写的绝命诗,暗藏着大清灭亡的缘由,玄机就在这样的一首诗里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嘉庆皇帝四年(1799年)的正月初三,迎来了太上皇乾隆皇帝的驾崩,而乾隆的死又迎来了大贪官和珅的覆灭。

和珅被革职下狱,嘉庆皇帝发布上谕,历数和珅犯下的20条大罪证,几天后和珅被赐于白绫上吊,死时50岁。
据史书记载,当和珅看到嘉庆皇帝命太监送来的白绫时,一切皆已明了,但是他还是万万没想到嘉庆的速度如此之快。
但毕竟一切都已成定局,以前的所做作为、功名利禄都成过眼云烟了,只能仰天慨叹了。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据说,和珅上吊时就写了这样的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相传,这首绝命诗非同一般,暗藏着和珅对大清的诅咒或是隐藏着大清灭亡的缘由,确实有些神乎其神了。

但仅凭这样一首小诗,一般人哪里看得出来啊,只是过了80年以后人给予了这样的总结和传说而已。

就连嘉庆皇帝看完这首诗后,也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我们来看看这首非同凡响的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这首诗的前两句很好理解,就是感慨自己50年来荣华富贵的一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一场梦。

或者说此时的和珅根本就不想死,谁说不是呢?这么荣华富华的人生谁又舍得死呢? 但奈何性命根本不由自己主宰。
最让人难以理解、又不明所以的是诗的最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据说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典故,是和珅对大清的诅咒,我们来品一品。

水泛含龙”据说是《国语.郑语》中的一个典故。

相传夏朝末年,夏帝宫内来了两条神龙,将其唾液留给夏帝保存在匣子里后就飞走了。后来夏朝灭亡后,匣子传给殷朝,殷灭后传给周朝,连续三代都没人敢打开这个匣子。

周厉王在位时他打开了匣子,唾液流在地上立刻变成一只黑色蜥蜴,蜥蜴进到宫女身体里并使之怀孕,由此生下了”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褒姒,众所周知褒姒就是红颜祸水。

"水泛含龙“的另一种解释是指洪灾。嘉庆帝赐死和珅的前一年黄河决堤、百姓受灾无数。和珅用此话表达自己将在下一次黄河泛滥时投胎。

而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果不其然,黄河再次爆发了洪水,当年的10月叶赫那拉氏便出生了,她就是后来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充满了玄幻的、神秘的色彩,让人深觉匪夷所思,世间竟有这样的事么?

至于其中的真假如何,我们也只能见仁见智了。你要说慈禧是和珅投胎转世的,是真的觉得非常荒唐啊,但就仅限于传说吧。

留取香烟是后身”,这句从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就是香火传承,继续繁衍下去的意思呗。

而“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一起理解的意思便可解读为:和珅自己若干年后会重生,会象褒姒一样祸国殃民,致使大清灭亡。

综上理解看,嘉庆对和珅的行为,致使和珅心生怨恨并诅咒大清灭亡的命数,因此和珅的这首诗被认为是一首绝命诗,更是一首诅咒诗,也蕴藏着大清灭亡的缘由。

再结合慈禧的生平来看,真的是巧合吗?让人匪夷所思!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之后,慈禧联合慈安、恭亲王奕訢等发动了辛酉政变,诛杀了顾命八大臣,由此垂帘听政,1884年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政权。
慈禧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和清政府统治而对外求和、对内镇压,把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可以说是慈禧加速了大清的灭亡。

虽然对于慈禧的评价,有正面有反面,比如正面评价是政治手腕干练,擅长亲贵权臣之间的权力平衡,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办学、禁止妇女缠足等。

但负面评价也多,为夺取政权手法残忍,尤其是对内对外的态度方面,对外主动割地求和,对内残酷镇压,这是国人不能容忍的。

但是慈禧加速了满清的灭亡,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关于和珅写这首诗的传说,传说毕竟是传说,其真实性有多少,见仁见智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