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故事:村民偶然一次挖泥竟挖出国宝,后来成为博物院镇院之宝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上世纪八十年代,盱眙县穆店乡兴修水渠,由于是承包责任制,村民万以全有事晚来了一步,别人就分给他一块满是稀泥的水洼。

万以全二话没说,拿起铁锹就干了起来,刚把上面一层烂泥铲掉,一块金闪闪的东西就露了出来。它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宝金兽!

因偶然的一次修水利,竟发现了金兽。金兽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最重金器,也是极为罕见的大型古代动物造型金制品!

万以全还发现在金兽的下面,有一个精美奇特的铜壸,壸里装满金器。内有9块半金饼,重2864克;15块麟趾金、马蹄金,重4845克;11块金版郢爱,重3260克。

这些黄金总重达20多千克!

面对如此多的金器,万以全惊呆了,赶紧回家叫来哥哥万以财。兄弟二人马上脱下衣服,小心翼翼地将金子包了起来,一口气跑回家,将它们藏在结婚用的箱子里。

很快,万家兄弟挖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

七里八乡的村民近千人都纷纷赶到了万家。顿时小小的屋子,围得个水泄不通,兄弟们十分害怕。这些人还要求万家将宝贝平分。

当天中午,盱眙县公安局副局长钱永华接到报案,说湖马大队有村民挖到二三十斤重的宝贝。钱永华就立即命人带上照相机,驾着吉普车前往南窑庄。

等到了一看,万家已被近千人团团围住,现场已严重失控。万家的树被村民推倒,窗户被人推掉,鸡窝被人踩塌。趴在箱子上的万家老父正向四周的人求情。

此时公安人员的到来,在万家人眼中,就像救星一般。万家人二话不说,就将挖到的宝贝全部交了出来。

面对万家人交出的宝贝,钱永华担心被其他村民围攻。于是就在院子的桌子上,当着众人的面逐一清点、拍照、记录等,让所有群众一起看宝。

他还亲自站在桌子上,向在场村民宣传文物法规,还说这只是一些青铜器。

当时人们生活贫穷,很多人只听说过黄金,并不知黄金是什么样子,所以村民们信以为真了。于是钱永华趁机将文物搬到车上运回县里,藏在银行金库中。

当时人民银行的钱币博物馆,正好缺少楚国的钱币“郢爱”,便派人前来征调,并且答应支付盱眙30万元的经济补偿金。

同时,南京博物院也得知万以全挖到了宝贝,秒在第一时间赶到盱眙县进行现场查验。经过文物专家的鉴定,确定这批黄金都是超一流的国宝,并非普通的黄金制品!

后来在北京、南京两地展开的文物争夺战中,最终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凭借地域优势抢先一步在公安人员护送下,将这批珍贵国宝连夜运回博物馆。

并且,南京博物院特别拨出1万元奖励万家兄弟。由于万以全是直接挖宝人,因此分得了6000元。后来,因这些特殊的挖宝经历,万以全还为女儿取名为“遇金”。

后来连同金兽在内共有83组珍贵文物在“江苏国宝展”上大放异彩,接受世人的参观。金兽、郢爱、陈璋贺壸成为南京博物院的三大镇院之宝。

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名鼎鼎的国宝金兽~

金兽是西汉制品,它空腹、厚壁,长16厘米,宽17.8厘米,高10.2厘米,重9100克,含金量99%。整体造型古朴奇特,采用的浇铸、錾刻工艺十分精湛!

从外形看,金兽呈蜷伏状,头部枕在前膝上,屈腰将身体团缩在一起,并将耳朵伏贴于脑门两侧。如此头大、尾长、体短而粗壮,模样似虎又像豹。

金兽头顶有一个提环,脖子戴着三轮项圈,神态警觉,像一位家宅神护者。通体圆形斑纹,在兽体铸成后锤击于上,斑纹大小相当,呈不规则圆形,相当精美。

在金兽的内壁还刻有“黄六”二字,这是秦汉时所用的文字,“黄”字指它的质地是黄金,“六”则代表了序数。

那金兽在古代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在古代的神话故事中,虎豹大多是镇守九关的神兽,可起到镇魔压邪的作用;而它的神态警觉,又像一位家宅的守护者。

而对于金兽到底是什么动物,一直以来就没有一致定论。有人说它是狮子,有人说它是老虎,又有人说它是豹子,从总体造型看的确更接近于豹子。

但不管是何种动物,它都是西汉流行的席镇。

什么是席镇?

席镇见于西汉时期,可置于房内,当人们起身落座时,用它压在坐席的边角,以防卷角;还可放在府内以起到镇房、镇库的作用,或将之放于墓葬里作为镇墓兽。

席镇的动物多为匍匐的动物型,并且刻画得生动传神。目前发现的席镇有狮形、虎形、豹型、龙蛇形等,还有两兽相搏的席镇。

材质通常用玉石与金、银、铜等制成,大多4、6、8件为一组,为增重还可在内加入铁、铅、砂等。

据《汉旧仪》记载,皇帝祭拜天地时,皇室显贵、文武百家的跪拜,要用6张长一丈重叠在一起的席子。

由此专家们推测,这只金兽很可能是汉代某位皇帝在祭天时用来压席的席镇。

总之,大名鼎鼎的南京博物院镇院国宝之一的金兽,体现了西汉时期工匠们高超的铸造工艺以及聪明智慧,为我们了解西汉文化 、经济和商业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