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农民田间拔草捡到一个小绿瓶,没想到竟是清朝文物价值数千万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1975年,一位老农来到文物店,拿出一个小绿瓶,胆怯地问:“这个值多少钱?”工作人员接过一看,脸色大变:“这东西哪来的?”老农慌乱了,支吾半天不肯说。

  这个小绿瓶究竟是什么东西?老农为何如此紧张?这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

  1966年,山东烟台李家村有个农民,叫李焕一。一天,老李在田间拔草,意外翻出几块破碎的骸骨,他吓了一大跳,镇定之后继续挖出不少的东西,如碎瓷片、碎木渣、黑木板等。

  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这一看吓得够呛:那黑色的木板竟是一块棺材板!他一下慌乱了:难道挖到别人家的祖坟了?

  死者为大,他赶紧颤抖着手将棺材板重新埋好。

  突然,一个绿色的小瓶子赫然映入眼帘,瓶子很小巧,但瓶身的纹饰十分精致,一看就不是俗物。老李心下一喜,趁四下无人,悄悄将小绿瓶放入口袋,激动地带回了家。

  回到家,他小心清洗掉瓶身上的泥土,细细端详:小瓶子做工精美,通体碧绿。老李笃定:这一定是一件罕见的宝物!

  鉴于东西的珍贵性,他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而是在家里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将小绿瓶珍藏起来,这一藏就是10年。

  1975年秋,李家村想买一辆拖拉机,但全村人的钱凑一起都还不够。正焦头烂额时,已是队长的老李突然想到了家里的那件宝贝,于是带着小绿瓶到文物店问价格。

  果然文物店工作人员一见小绿瓶,大惊失色,问他东西从哪来的。

  他吓坏了,不敢说实情,后来在对方再三追问下,才一五一十说了东西的来历。工作人员听后,找专家进行鉴定。

  经鉴定,这个小绿瓶就是清朝末期的一枚鼻烟壶,还是慈禧太后手中经常把玩的翡翠雕花鼻烟壶,同时也是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老李惊呆了,他原想小绿瓶是一件宝物,却没想到竟然这么有来头!文物店的领导劝告并建议他将鼻烟壶捐献到烟台博物馆去。

  老李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照办了,烟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老李,并向他宣贯了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考虑到老李主动上交文物,而且换拖拉机也是为集体办事,烟台博物馆就奖励了李家村一台拖拉机。就这样,一个小瓶子换到了一台拖拉机,在李家村传为佳话。

  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台农用拖拉机价值不菲,可谓“天价”。老李偶然的一次发现为生产队做出了贡献,喜不自胜。

  那么,这件鼻烟壶为何会出现在李家村田间呢?

  原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皇逃西安之前,将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北京,又将自己喜欢的随身宝贝赏赐给了他,这件宝贝就是翡翠雕花鼻烟壶。

  王懿荣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还是甲骨文的发现者,嗜古成癖,慈禧将鼻烟壶赐给他,无疑是投其所好,极尽安抚

  王懿荣临危受命,但抵抗两月后失败。后来北京城破,王懿荣就拉着自己的夫人与儿媳在自家院子投井殉国。可叹一代金石学家就此殒命。

  王懿荣的二儿子王崇烈得知噩耗,悲恸欲绝。待局势稳定后,王崇烈来北京处理亲人后事,发现了被父亲视为珍宝的鼻烟壶,此后他将鼻烟壶带回老家山东烟台收藏。

  1919年王崇烈病逝,家人将鼻烟壶与之一同埋葬。

  到了激荡的年代里,许多庙宇坟墓被毁,王崇烈坟墓从地面消失,鼻烟壶也遗失了,不巧1966年被李家村农民李焕一拾得,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事。

  也就是说,这件鼻烟壶原是慈禧太后的钟爱之物,后来赐给了镇守北京的王懿荣,再后来就成了王懿荣二儿子的随葬品。

  令人不解的是,鼻烟壶一般是男人把玩的物件,为什么慈禧太后也会有这么一件呢?

  

  的确,慈禧不喜欢吸鼻烟,她嫌鼻烟会弄黑自己的鼻孔,因此她喜欢的是鼻烟壶的碧绿翡翠。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最爱翡翠雕品,比如翡翠西瓜、翠玉白菜等都是她的钟爱之物,各地官员也会上贡翡翠材质珍宝给她,比如这件翡翠雕花鼻烟壶。

  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件翡翠雕花鼻烟壶~~

  壶通高6.4厘米,口径1.81厘米,底径1.8厘米,瓶身线条优美流畅,瓶口是水粉色的碧玺盖,壶身绘有山石芝兰等古典花卉,意境深远,优雅低调,彰显清宫审美。

  从整体看,通体碧绿,工艺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难得的是,这件翡翠雕花鼻烟壶,是用一整块顶级冰种的翡翠雕制而成,更说明它是一件稀世珍宝。

  那为什么古人喜欢吸鼻烟?

  鼻烟源自印第安人,在明朝时传入我国,到了清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将鼻烟传入我国,受到清朝皇室的青睐,乾隆就经常将鼻烟赏赐给大臣,由此鼻烟壶开始盛行。

  而达官贵人用的鼻烟壶,一般是用和田玉和象牙等之类的高端材质雕制而成,用料极为奢靡,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因此,在清朝,鼻烟壶就是一种身份尊贵的象征。

  别看它小巧玲珑,其价值可是惊为天人!

  据说它在当时就价值200万了,到现在高达6000万。不过在我们心里它是无价之宝,如今它已是烟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枚小小的鼻烟壶,不仅承载了那段悠远的历史,更彰显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与高超技艺。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