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古绝唱,脍炙人口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若论喜吃荔枝,文坛巨匠苏轼无疑首屈一指,他在《食荔枝》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抒发其对荔枝的喜爱。然而,无独有偶,倾国倾城的古典美人杨贵妃也是非常偏爱荔枝,我们可从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其一》窥见一斑。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以七言绝句著称。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似有李白之姿,却无杜甫之忧。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借景抒情、借史抒怀,以微知著、意味深长,且语言浅白、凝练俊秀,峻峭独步、脍炙人口,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佳篇。

1、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牧经过华清宫有感所作此诗,我们说杜牧的诗俊秀飘逸,在他眼里,骊山华清宫团团锦绣、壮丽秀美,因而"绣成堆",远远望之而团团锦簇,可见其奢华之致。

正常说来,长安是唐朝都城,才是帝王办公的地方;华清宫是帝王的另一行宫,唐玄宗因迷恋杨贵妃,常与之在华清宫幽会,故将华清宫行宫改成帝王临时办公场所,也成了玄宗时代的临时政治中心,因此,后面提到的鲜荔枝才会千里迢迢、长途跋涉的南荔北送至西安。

作者从长安回望骊山,地点相映、一苦一奢,对比鲜明,暗喻唐玄宗不理朝政、沉迷女色、贪图享乐。相信任何人读到这里,也都会联想起骊山华清宫的举世盛况、豪华奢靡,以及唐玄宗贪淫好色、不思国政,它与民间疾苦同样形成鲜明对照。这是杜牧此句的高明之处。

2、山顶千门次第开。

据载,骊山行宫大气恢宏、匠心独运,堂皇殿宇、迤逦相望,画阁亭楼、金碧辉煌,配以自然山色、温泉烟雾、翠绿松柏、烂漫山花,这样如锦似绣的园林风光,实乃人间仙境,故而玄宗时常携妃流连忘返。

"山顶千门次第开",骊山锦绣宫门数不胜数,并一个个井然有序的打开,仿佛在迎接非常重要或重大的事物一样。如果我们读了后两句,知道这样的场景是专门为迎接鲜荔枝的到来而准备的,必会觉得太富戏剧性了,太滑稽了,而哑然失笑。

作者这里的"千门"、"次第"颇富讽刺意味,那种重重数门依次一个个打开的画面,栩栩如生、映入脑海,太过形象生动了。大诗人杜牧的讽喻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呀。

3、一骑红尘妃子笑。

杨贵妃,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身材丰满、肤若凝脂、美若天仙,精通音律和舞蹈。传说她美得连花儿都自愧不如而卷起花瓣"羞花"了,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赞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杨贵妃原为唐玄宗之子寿王瑁王妃,后被玄宗看上册封为贵妃。如此不顾纲常人伦得到的美人,自是宠爱无比了,唐玄宗曾言: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所以为博美人欢心,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荔枝,美容养颜、营养丰富,自然成为美人杨贵妃的钟爱之物,但是要满足美女口腹之欲、博美女嫣然一笑啊,怎么办呢?

荔枝生长在岭南及涪州(今重庆),来回一趟,着实不易,那时并没有特快专递,运输非常困难。要让杨贵妃吃到新鲜不变味的荔枝,得星夜兼程、快马加鞭,每到一个驿站,必更换战马和人,再接力赛似的接着运送。

为什么呢?因时间紧迫、路途劳累,战马和人都快被跑死了,不更换就无法继续运送。据后世考证:因岭南太过遥远,鲜荔枝不易保存,又因杨贵妃生在蜀地,喜吃当地水果,故推断杨贵妃吃的是重庆地域的荔枝。

再者,若要鲜荔枝不损坏,那还得包装良好、小心运送,据说古代冷链体系的雏形源于杨贵妃,因此,唐朝那时已用冰块保鲜水果了,故而马匹轻骑运送难度加大。

唐玄宗为让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可谓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我想,在没有特快专递的古代唐朝,南荔北送也只有唐玄宗能想得出来,"一骑红尘"终博得"妃子笑"。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致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

周幽王从此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时,他点燃烽火却再无人赶来救驾,终惨死在战刀下,亡了西周。这是因博美人一笑而亡国的案例,贻笑世人几千年。

唐玄宗与周幽王何其相似?不也是因昏聩导致了8年藩镇割据、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安史之乱"么?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这同"狼来了"的故事异曲同工,均以悲剧结束。

4、无人知是荔枝来。

想想那样的场景,一骑红尘,骏马长嘶,划破长空,尘土飞扬,绝尘而去,蔚为壮观。但一想到这样壮观的场景,是专门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就甚为滑稽,以为是边关急报或战事吃紧。

"无人知是荔枝来",没有人知道是专程运送鲜荔枝的,说明这类似的"快递"情况时时有,除了运送荔枝外,还有运送别的东西,所是无法分辨是不是荔枝来了。这句同样侧面烘托了唐玄宗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5、于细微处见真章,耐人寻味。

杜牧在诗中并未写安史之乱等大历史,只是选取了运送鲜荔枝这一平常的小事件,却反映了大时代下朝廷腐败、民间疾苦的大历史,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于细微处见真章,这是杜牧此诗的精妙之处。

玄宗因宠妃,满足口腹之欲,不惜兴师动众、累死战马,实则是借此讽喻、警戒君王,莫再昏聩误国,以致民不聊生。千古警世,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其一》架构清晰,衔接紧密、引人入胜;清新朴素、不事雕琢,俊美隽永、含蓄有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是世人皆知的千古绝唱,不愧为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篇。

杜牧的诗与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的咏史诗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杜牧的咏史诗,以微知著、暗含讽刺;杜甫的咏史诗,沉郁哀婉、极尽痛心,"二杜"的诗都是咏史的好诗,都是中华瑰宝,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而且,杜牧与李商隐能并称"小李杜",可见其非凡卓越的文学才能,他们为晚唐的文坛带来了活泼与锐气,带来了清凉与惊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