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最大“客家围屋”之一,客家第一围,见证200多年家族的经久不衰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

每当听到《春天的故事》优美的旋律,人们总会深情地回想起那位坚定而睿智的老人。

44年前,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小渔村”画了一个圈,并经深思熟虑后,目光坚定地说:“深圳,就叫特区吧!”

正是这句话,决定了深圳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命运。曾经的小渔村历经翻天覆地的变化,命运发生逆转,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深圳,简称深, 别称鹏城,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城市,如今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这块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们,也与其6700多年悠久历史息息相关。

深圳,顾名思义,是田间里的一条小水沟,其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土著居民的繁衍生息,此后经1700多年郡县史、600多年大鹏城、300多年客家人移民史,“深圳”之名也才始见史籍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如今深圳发展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深圳市龙岗区,则是深圳最大辖区,也是深圳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充满了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在这里,传统文化与客家文化交融碰撞出火花,尤其众多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遗址、古建筑等成为现代都市里的一大亮点。

深圳有7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甘坑客家小镇、大万世居、清平古墟、沙井古墟、鹤湖新居。

钰姐今天跟大家介绍的是全国最大“客家围屋”之一,“客家第一围”-鹤湖新居。

一、客家围屋:为何客家文化保留着中原习俗?

在《围屋里的女人》剧中,客家围屋是建在悬崖峭壁上的,不但女人的命运悲惨凄凉,也令客家围屋充满了所谓的奇诡怪异的历史。

其实,客家围屋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著名历史文化遗迹,令人叹为观止!

客家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客家人保存最多、最为常见的民居之一,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

而只要在客家人聚居地,随处可见围屋踪迹,因为其主要分布在闽浙赣如广东惠州、梅州、韶关、江西赣州、广西贺州等地。

钰姐最早见的围屋,便是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客家围屋中的一种,堪称古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兼苏州园林印迹及古希腊建筑特色,是中西合璧建筑典范。

它还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等,展示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被美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为何会出现客家围屋这种奇葩建筑呢?

其实,客家围屋是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关系到中国史上的人口大迁徙,尤其从北到南移民。

在中华五千年发展历史进程中,因政Z需要、战乱逃难、经济谋生等诸多因素,产生了至少5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

如两晋到唐宋时期,为躲避战乱生存下来,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先后定居在了福建、广东、江西、香港等地。

而因为离开了中原故土,南下迁徙的汉人就一直称自己为“客”。

“客”意味着漂泊异地、客居他乡,当地官员还在登记户籍时立为了这样的名称“客籍”,称他们为“客家”或“客户”等,如此“客家人”的称谓由此得名。

而正因客居异地,客家人觉得没有安全感,为防御外敌与野兽侵扰,客家人便团结起来聚族而居,如此形成了非常颇有特色的土围楼、走马楼、五凤楼、四角楼等客家围屋。

因此,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人,客家文化自然就保留着中原文化特色,而客家围屋就是客家文化的充分体现。

(客家人五次南迁)

二、鹤湖新居:客家第一围,见证200年家族兴盛

追溯完客家围屋的历史之后,接下来看看其中最具特色的“客家第一围”-鹤湖新居。它是“客家第一围”,是客家人扎根深圳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客家围屋界的“活化石”。

鹤湖新居位于深圳龙岗区,是客家人罗瑞凤3代人花40多年时间建成的,距今200多年历史。

据说,罗氏祖先是颛顼之孙祝融氏后裔,周朝时被分封在今湖北宜城,称为罗国。后来罗国被楚国灭亡,周朝末迁至汨罗江,以罗为氏。后罗氏罗珠镇守九江郡,成为豫章罗氏祖先,唐时其子孙迁到福建,到南宋时后裔又迁居广东兴宁,逐步发展为一方富户-兴宁罗。

在清朝乾隆年间时,鹤湖罗氏开基祖先-罗瑞凤从兴宁迁到龙岗墟一带,在此繁衍子孙,经商谋生,秉承“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原则经20多年奋斗成为龙岗一大富户,之后购田买地,广置百余间商铺,并始建了罗氏新居: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可谓见证了客家人勤俭诚信、艰苦创业的精神。这里还有一个颇为生动、令人感动的创业故事。

据说,当时44岁的罗瑞凤决定到朝廷招垦的新安县去闯荡,有人指点他“金鸡报晓定落基”。

具体什么办法呢?就是担一竹箩,将纸染红,又将报晓的公鸡装在箩筐里,一直朝新安方向走,公鸡在哪里报晓,就在哪里定居下来发展。

罗瑞凤就遵此办理,踏上迁徙之路,几天后,他已精疲力尽,正纳闷之时,箩筐里的公鸡突然“喔喔喔”地报晓了。

罗瑞凤欣喜万分,但见此地田园平坦,湖水清澈,遂在此搭棚落基,起名为“鹤湖”。

定居下来后,罗瑞凤每天挑担外出,从收破烂起家,秉持祖先理念诚信经营、节衣缩食。

他节约到什么程度?从河里捞出一块鹅卵石用盐腌起来放箩筐,吃饭时拿出来舔一舔当做下饭菜。为此积累起财富,逐渐站稳脚跟,做起小贩生意。

之后罗瑞凤利用家传酿酒技术,开起了酿酒作坊,他家酿出的酒鲜甜可口,远近闻名,极受欢迎。

罗瑞凤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始终秉持“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原则,生意越做越旺。后来他又在龙岗开设了不少涉及各种产业的店铺,如山货店、粮油店、打金店、铁铺、当铺,等等。

罗瑞凤白手起家,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变成赫赫有名的富豪“龙岗罗”,建造起了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的“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

它总占地面积竟达25000平方米,居室300多间,最多时可容纳1000多人,如此集生产、生活、防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谁曾想到,罗氏家族人在此聚居了200多年历史,见证了罗氏家族数百年的经久不衰!

鹤湖新居,堪称“龙岗第一豪宅”。

它由围屋、禾坪、月池三部分构成,仅围屋面积就达15000平米。

围屋坐西南朝东北,总体形制独特,它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内呈方形,外呈梯形,内、外围都各有四角楼一望楼,围屋前是禾坪、月池。

围屋的中心建筑有:正门、左右横门、下天街、祠堂、排屋、上天街、围屋等。

还有关联建筑如:阁、楼、厅、堂、房、井、廊、院、天井、过道等,隔而不断,守望相应。

从材质看,客家围屋,根据材质不同有砖瓦、土坯、花岗岩三种材质结构。如在土里加石灰,用糯米饭作粘稠剂,以木条作钢筋,就能筑高达15米以上的土楼等。

而鹤湖新居则以三合土夯筑为主,以卵三、青砖砌筑为辅,当然还有大量木制构件及用于承重的装饰,如此用料扎实,做工精细。

在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墙体斑驳,有些房屋坍塌了,但大多数祠堂及倒座部分房屋等,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

然而,在1943年,鹤湖新居遭受日寇破坏,一群日本兵冲进鹤湖新居进行抢掠,罗氏族人躲进望楼,日寇就气急败坏烧了望楼,所幸罗氏族人从走马廊安全撤离,才幸免于难。

200多年来,从鹤湖新居走出不少优秀人才,陆续培养出20多名士大夫,因此道光年间,罗氏鹤湖新居被御赐匾额“大夫第”,如今仍然高悬于罗氏祠堂正门口。

在时代更替之后,罗氏家族秉承罗氏家训家风又发展到了高峰,他们修公路发展运输、变卖田产创业等,为龙岗交通事业、地方经济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写在最后

  龙岗的鹤湖新居,是客家文化、客家民居建筑的完美彰显,也是深圳对外的璀璨文明,被称为“客家第一围”,堪称实至名归!

  它藏于深圳闹市区,更像是尘世中的一方宁静,令人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淡泊与茫远。

  如今每当走进鹤湖新居,瞻仰那高大的围屋,明净的月池,苍劲的古树,就仿佛重回历史,沉浸在那古朴而悠远的意境中。

#魅力龙岗 美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