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胜临的三重世界

 晨雨声工作室 2023-06-30 发布于甘肃


2023年第056期||总第966期

艺海风│966期

清兴忽来诗能下酒  豪情一往剑可赠人

——陈胜临的三重世界

王长华

陈胜临兄的三卷本《三香斋文心艺境》问世。品读之余,有感写下几段文字。

首先得向读者说明,何为“三香”?

胜临兄在《三香斋记》中自况:“少时好饮酒,又好读书,又好写字。一时墨香、酒香、书香共聚一室,无论春秋冬夏,晨暮昼夜,三味醉人,故自题其室为三香斋,斋中主人自号三香斋主。”

文人以“斋”自命者,古来即有之,如元曲家钟嗣成,因其貌不扬,故以“丑斋”自号;另有徐再思喜食甜品,取名“甜斋”;贯云石爱吃酸品,取名“酸斋”。胜临兄以“三香斋”自命,想来也是传统文人套路,此间怀抱,从中可知。

读书深夜图  陈胜临  作

“三香,三香,西北偏远之地一寂寞教书匠也。所教学生成百上千过万,敬之者视为神明,毁之者称为'牛皮客’。是生之不进取,亦师之不随俗乎?”

余意以为:教书匠本来就是寂寞的。胜临兄偏偏要以“寂寞”自嘲,恰恰表明其心并不想寂寞,于是,心灵的烦恼便多了许多,这多余的烦恼,偏偏生出了不多余的艺术。诗是酒,是醉人的东西;文艺是天上的水,是升华了的东西;艺术是飞翔的鸟,在自由飞翔的时候,在得意的讲课中,形成了“正常者”无奈的“错位”和“误读”。“知音稀少”,也就不是胜临兄个人的感喟了……

胜临兄还慨叹道:“三香,三香,浮世之中大悲哀人也。世之有一技者,则狂傲天下;三香善多技,且各有其境,奈何默默无闻哉?此世之不公,亦或运之未至哉!”

愚意以为,人之有一技,不必恃之而狂;就算善多技,更不必狂傲天下;默默无闻者,功力未到;世间其实很公道,有多大的付出,即有多大的回报。佛家所谓前因后果,其实更应该深长思之。况曾国藩云:名满天下,谤亦随之;或者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吾兄大可不必为默默无闻而耿耿于怀。

“香韵狂气遍天下,诗画傲骨破古今”,此三香梦中之醉语也。

窃意以为,这不是胜临兄的梦中醉语,而是清醒时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他的胸襟与怀抱!

这就是真实的胜临兄!狂得可爱!狂得毫不做作!狂得真实自然!

风雨归心  陈胜临  作

由此,笔者觉得,胜临兄其实生活在“三个世界”当中:第一世界,他的艺术世界。他自称,诗书画印,无所不通。不错,他在诗书画印所构成的艺术世界中,俨然一位帝王,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第二世界,他的现实世界。人必须生活在现实的滚滚红尘之中,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谁也无法逃避,也逃避不了。人生的许多无奈,就产生于这个世界。胜临兄就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苦苦挣扎。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在现实的世界中苦苦挣扎呢?第三世界,理想世界。就算是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心中还存留着一线光明,还在向光亮的方向郁郁前行。胜临兄如此,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胜临兄就在这三个世界当中,来回奔突,不得安宁!难以超脱!或喜或悲!

另外,胜临兄的诗词,有许多根本找不着时代感。只觉得,这样的诗词,就算放在唐宋时代,也和古人们的并无二致。这恰恰说明,胜临兄虽然生活在当代,但仍然保持着一种古典文人的情怀。

这就非常可爱了!由此我又想到王国维的观点,胜临兄其实就是一位主观诗人!

书法  陈胜临  作

王国维认为: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人间词话》)。

用现代汉语表达,那就是:客观的诗人,不能不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深入的人,所写的材料就能越丰富,越显得变化多端。而主观的诗人,不必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浅薄的人,他的性情就越真切纯粹。

这话我觉得就好像专门是针对胜临兄而说的!

细说几句吧,胜临兄的诗词,多为题画。其中有些句子,令人玩味。如:

“妙册今古趣,佳茗啜口香。有情托艺事,无语看斜阳。”是题山水的,其中的意味却是一种闲情的坚守。“醒来诗百首,醉后字千行。狂语惊四座,豪兴望八荒。”则如五代时期的禅宗水墨人物画,其狂态度,几乎破纸而出了。有一种情怀,是对故乡的眷恋,胜临是这样表述的:“东山老屋麦苗香,梦痕深处是故乡。若问情深有几许?我把洮水比长江。(《岳麓山》)”“墙高巷深人尤小,檐苔青瓦横长草。一声长吼鸦万点,古木乱天藤已老。(《忆故园》)”

闲亭图  陈胜临  作

还有一首词,我就不做评价,抄录于下,与同好共享。

    《念奴娇·梅花》

蟾宫凄冷,竟无人作伴!相思辛苦,寂寞春风谁可耐?化作李桃飞舞。跋扈豪情,张扬狂态,荡尽人间暑。俗歌离去,幽寒四顾无主。

唤起胸内波涛,悲伤愁恨,涌到心头吐。唐宋元明凭我笑,奇句傲然千古。雕雪疏痕,刻香铁杆,醉破文人腑。中天明月,乾坤依旧香祖。

胜临兄也写一些赋文,六朝的影子多一些。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散文,有余味;而其所写的祭文,则就是情深透纸之泪了……

知音图  陈胜临  作

三香斋主的《教育卷》是对教材的质疑、修正和解读,也有一些令人唏嘘的往事,而精彩的课堂对话,则体现了胜临兄对自己专业和工作的坚守。功底和实力都在其中,我也就不多说了。

当代,写评论文字的人也不多。三香斋主的《评论卷》写的是很有意味的,有时随感而发,二三十字;有时惨淡经营,二三万字。所写评论,以绘画界居多。所评书画现象、人物个案、群体特征、流派变化、史论俯瞰,俱自抒新曲,不蹈古今人。古人有“胆识才力”之说,在胜临的文字中或多或少地都有所体现。

鹧鸪天  陈胜临 作

且看他对当代大家的比较:“贾又福学力太足,情难以宣泄;王镛自矜笔墨,太过程序;陈平才力俱足,却难以透脱;范扬才情俱佳,可惜流于浮躁;朱松发胆力胜人,憾内蕴薄弱;崔振宽笔笔苍厚,作品略碎,未能圆熟;曾宓笔墨老到,时代气太少;何加林,氤氲满纸,繁而气不纯……”“壮美一路容易流于犷,若能赋以韵,则成大雅。”

其实,我对于书画之道,实在是个门外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三香斋主的评论有批评也有建树,而且是“以历史为尺子”测量的。至于立足点和视野,那都是留给大行家评论的学术问题了。我对书画还有一个观点:只是觉得书也好,画也好,“美”才是它的本质。(当然美的内涵是很丰富的)脱离开这一点,任凭你故弄玄虚,也不过是唬人而已。

“自然养人,学问养人,人生亦养人。自然使人美,学问使人厚,人生使人深,画道得此三者,足可名世。”

胜临兄说的是作画之道,其实又何尝不是为人之道?

真隐者  陈胜临  作

评价别人容易,反观自己就不容易。故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临兄是知道其中三昧的,祝愿胜临兄凭着自己的眼力和才力,在自己的宏伟目标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狂放化为凝重,凝重化为深沉,深沉化为博大方为正果。”这是胜临兄的话,我还是引用他的话,与之共勉!

“清兴忽来诗能下酒  豪情一往剑可赠人”这是古人的联句,我喜欢!就将它赠给这个生活在现代“千击万打不坚挺,留待人世看沧桑(胜临句)”却将心灵沉醉于经典的古典世界的男人。

     王长华,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