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守护5千年古树的故事

 睿泽静明 2023-06-30 发布于陕西

古树,一般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陕西许多文物景区里分布着珍贵的古树,全国仅有5株5000年树龄的古树均在陕西。文物景区与古树关系密切,古树与古遗址、古建筑等遥相呼应,成为见证文物的重要载体,共同构建颇具魅力的陕西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5000年树龄古树国内独有

据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仅有的5株5000年以上古树均在陕西省内,它们分别是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和保生柏、距离黄陵县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内的古柏、商洛市洛南县的页山大古柏,其中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和仓颉庙内的古柏都在文物景区内。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5株5000年古树基本信息。来源: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数据

黄帝陵桥山柏树群现有柏树8万多株,林木茂密,翠色常驻,其中千年古柏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次生柏树林。最有名的为“黄帝手植柏”,树龄逾5000年,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位于轩辕庙内,树围10米,7人难以合抱。还有一株树龄也在5000年的“保生柏”,位于轩辕庙西前院祭祀文化展室和书画展室之间,树高15.50米,平均冠幅12.1米,树冠南偏,生长旺盛,主干向西南倾斜16度,因其位于保生宫旧址而得名,是明代保生宫火毁后的唯一“幸存者”和“见证者”。

文章图片3

黄帝手植柏 图片来源: 中国花卉报

文章图片4

保生柏 李小军摄

黄帝陵(庙)古柏群与仓颉墓(庙)古柏群、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华三大古庙柏群。在仓颉墓冢的东北侧,有一株5000年古树,这株古树至今枝繁叶茂,高逾16米、腰围7.8米、根围9.9米,树纹像奔腾的河流。仓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文字创造者,其名始见于《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战国典籍。这株古树相传仓颉去世前选择墓地时,亲手栽植这株柏树做记号。有学者叫它“文化之源”,被誉为“文明之根”,也叫“长寿树”。

文章图片5

仓颉手植柏 图片来源: 中国花卉报

仓颉墓(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景区内有3万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树,除“仓颉手植柏”还有“二龙戏珠柏”“柏抱槐”“惊贼柏”“凤凰柏”“喜鹊柏”“三义柏”等46株古柏和10余株古槐。其中“柏抱槐”直径2米余,为槐坐于柏芯内,柏龄逾4000年、槐龄达千余岁,虬枝盘结,合为古树奇观。

各类古树名木多地均有

文物景区内的古树有些是天然的自然景观,有些具有历史故事,这些古树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还增强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位于汉中市南郑县圣水镇马家嘴村南500米处的圣水寺,是明代祭祀灵泉的庙宇,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传为萧何手植“汉桂”一棵。该树每年开花3次,花有红、黄、白3色,香气馥郁,花繁且花期长,素有“汉桂香千里,盖世第一景”之赞誉,该树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树”。其主干直径2.32米,冠荫面积400多平方米,秋季绽放,香飘数里。198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桂”切片做C14测年,测定树龄为1840±350年。

文章图片6

南郑县圣水寺 汉桂 来源:南郑文旅

汉中市勉县武侯祠是明清祭祀诸葛亮的祠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该祠鼓楼东院有“旱莲”一株,高约10米,直径约40厘米,测定树龄400余年,为稀有的木本植物。当它初春开花之时,每年都会吸引不少观众前来“打卡”观赏。该旱莲开花时只有花而无叶,初开时呈玫瑰红色,盛开时红白相间,与水中莲花类似,因生长在旱地的树上,故称“旱莲”。

文章图片7

汉中古旱莲花 来源:汉中市政府官网

西岳庙是渭南市最大的古树群所在地之一,有多株古柏依旧苍翠。其中有1730多年前弘农(华阴)郡太守魏君实的植柏,1450多年前北周皇帝宇文泰在庙内植下的侧柏,共计41棵树龄超过700年以上的古柏侧柏,皆为国家一级珍贵树木。这些古树和庙宇一起构成了岁月的深沉、院落的肃穆、祭祀场所的森严。

文章图片8

西岳庙古柏 摄影:张振

周至县楼观镇的宗圣宫遗址,是唐至清代道教宫观建筑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该遗址内的宗圣宫内存有古树名木10余株,其中一株雄性古银杏树,树身直径约3米、高约20米,相传为老子亲手所植,每逢银杏树叶全部变黄之际,便有慕名而来的观众排队围观膜拜和拍照、打卡。

文章图片9

老子手植柏 摄影:张文

在延安甘泉县石门镇寺沟村的众宝寺遗址内(当地百姓俗称白鹿寺),有唐代所植古银杏树,树高23米、树围6.25米。它的枝干如同诗人手中的银笔,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树皮粗糙而纹理分明,仿佛述说着古时的故事,夏季此树的浓密树冠遮蔽着遗址的部分区域,给人带来一片凉爽的感觉,每逢银杏叶全部变黄之际,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前来拍照打卡,成为甘泉县一景。

文章图片10

甘泉县众宝寺遗址古银杏树 摄影:贺光明

安康市旬阳县城关镇府学街的旬阳文庙,是明清祭祀孔子的庙宇,现为旬阳县博物馆。在该馆院内,有棵由旬阳县标识的编号为“001”古树名木保护牌,该树需要数人合抱,黛色参天,枝条直插云霄,这棵古树与它身旁的明代石碑一起,被称为“古树铜碑”因该石碑以石叩之,响声清细如铜,为旬阳名胜之一。

文章图片11

旬阳县博物馆“古树铜碑” 摄影:陈世斌

让古树与文物景区同辉

对林木保护的重视,在陕西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周书·大聚篇》载夏禹曾下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说苑》记载西周曾颁布“崇伐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到了秦代也非常重视保护林木,在秦墓出土的竹简《田律》上,记载有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

为啥5株5000年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有3株都在黄帝陵?这跟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保护重视有关。黄帝陵作为自秦汉以来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重要场所,从保存的40余通祭祀碑石和相关文献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对黄帝陵的修葺和保护,从中也能对古树的年龄鉴定起到辅助作用。

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获悉轩辕黄帝庙殿宇被歹人破坏而大怒,亲自口授一份蒙语圣旨,派飞骑将圣旨送往陕西,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周边树林。刻录泰定帝这道蒙语圣旨的碑文保存在黄帝庙碑林里,这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朝廷法令。

文章图片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