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入海后,有很多淡水鱼被冲入大海,他们在海中如何生活?

 gs老张 2023-06-30 发布于甘肃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孕育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历来有黄河有两鱼,一种为名鱼,一种为凶鱼的说法。

其中名鱼指的是黄河鲤鱼,鲤鱼是黄河中游的主要鱼类,产自黄河的鲤鱼鳞片为金黄色,鱼鳍的尖部鲜红,内脏少且骨骼小,同时还有清香的气味。

古人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说法,就表达了当时黄河流域地区人们对黄河鲤鱼的钟爱和珍视。

早在唐代,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皇家贡品,宋代时更是供奉于宫廷,被视为珍馐佳肴。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一直是北方地区重要的食用鱼。

文章图片2

凶鱼指的便是黄河鲶鱼。黄河鲶鱼非常凶猛,它们满口利齿,甚至能掀翻小舟。传闻曾有过300斤重,身长两米以上的个体出现,可谓拥有着赫赫威名。

诸如此类的淡水鱼类遍布黄河上下游流域。然而黄河奔腾汹涌,人都能被它冲走,更何况是鱼?而大部分淡水鱼都无法在海水中生存,那么那些被冲进大海的淡水鱼怎么办呢?

文章图片3

淡水鱼为何无法在海中生存?

淡水鱼和海水鱼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群体,它们适应了各自特定的生存环境。淡水鱼通常生活在淡水河流、湖泊和池塘等环境中,而海水鱼则适应了盐度更高的海洋环境。然而,当淡水鱼进入海洋时,它们往往无法适应并最终无法存活。

因为淡水鱼和海水鱼对盐的调节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海水鱼通过排除过剩的盐离体和积累尿液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相比之下,淡水鱼的体内盐浓度较低,其生理机制主要依赖于通过鳃、皮肤和尿液排除体内的多余水分。

文章图片4

简单来说就是渗透现象,在化学中的渗透现象可以指溶质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的薄膜,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当两个溶液被分隔在一个半透膜中时,溶质会沿着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侧渗透到低浓度侧,直到达到平衡。

当淡水鱼进入海洋环境后,海水盐浓度高,盐份就会渗透到淡水鱼体内。当盐浓度迅速增加,超过了它们生理上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体内水分的丢失和离子平衡的紊乱。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将淡水鱼暴露在高盐度的海洋水体中,其体内的钠离子浓度会显著升高,造成身体的失调,最终导致死亡。

文章图片5

同时海洋水体相较于淡水环境也具有更大的温度波动性。由于淡水鱼通常生活在相对稳定的水温下,它们的生理机制没有适应海水鱼那样的温度变化。当淡水鱼进入海洋环境时,突然遭遇到较高或较低的温度条件,会引起其新陈代谢的不适应性和生理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Journal of Fish 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对进行淡水鱼种类尝试在不同温度下的海洋环境中生存,并观察到当温度超出它们正常生活范围时,淡水鱼的鳃呼吸速率显著增加,同时摄食和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了无法存活。

文章图片6

如此看来,黄河中的鱼儿一旦被冲入海中,就是九死一生。然而我们为何没在入海口发现大量鱼类尸体呢?

入海口的情况

黄河入海口的水域通常是淡咸水交汇的地带。黄河在输送水量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淡水,使得黄河入海口的水域有相对较低的盐分浓度。这种淡咸水的环境对于一些淡水鱼来说,并不算是完全的咸水环境,它们仍然能够适应并生活其中。换言之,轻度的咸水环境对于淡水鱼来说并不致命,这就给了它们一口喘息的机会,让它们可以有时间逆流而上。

文章图片7

鱼类身体的流线型结构使它们在水中能够更好地减少阻力,并更高效地移动。这种流线型身体形状减少了水的阻力,使得鱼类在游泳时能够更轻松地前进。特别是躯干和尾部肌肉的协同作用,使它们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迅速移动。

这些肌肉的运动和调节使得它们能够快速游动,克服水流的阻力。

背鳍、胸鳍和尾鳍等不同位置的鳍配合运动,提供了方向稳定性和平衡性,使鱼类能够在水流中保持稳定的姿势和游动方向。

文章图片8

此外,一些鱼类的鳃具备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吸氧和气体交换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水流中逆流游动时,仍能从水中获取足够的氧气来满足身体的需求。这也就是说,淡水鱼们有足够的能力逆流而上。

同时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势陡峭,河道纵横交错,河床落差大,形成了急流和瀑布等地貌特征。相比之下,下游和入海口位于平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河道宽阔,河床坡度逐渐减小,这导致了水流平缓。而且上游地区岩石颗粒悬浮在水中,随着水流冲刷而带来大量的沉积物。

文章图片9

然而,当黄河到达平原地区时,其水流放缓,使得大部分悬浮颗粒沉积在河道中,形成了河床上的沙洲和河滩,进一步减缓了水流速度。在平缓的水流中,鱼儿就更是得心应手。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些鱼类完全无法适应淡咸水区域,比如黄河鲶鱼,他们既没办法适应淡咸水,又没有洄游习性,所以一旦被冲入大海就必死无疑。因此它们主要生活在中游地区,很少涉足下游和入海口地区。

文章图片10

黄河各类鱼去哪儿了?

黄河流域有着183种现生鱼类,上游鱼类16种,中游的鱼类有71种,下游的鱼有78种,多为过河口鱼类以及半咸水鱼类。我们主要需要注意的就是下游鱼类,也就是过河口鱼类和半咸水鱼类。

其中过河口鱼类通常具有适应海洋或咸淡水交界处的特性,也就是说,这类鱼它就是专门生活在入海口的。在我国黄河下游的大银鱼、鲈鱼都是常见的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它们无论是在淡水、半咸水还是在正常的海水中都能很好的生存,回到大海对他们来说就像回家一样,别提多舒适了!

文章图片11

另一类为半咸水鱼类,这些鱼类能够适应盐度多在0.5‰-16‰之间的半咸水。它们具有适应不同盐度水体的能力,当置身于高盐度的海水中时,它们通过排除过量盐分和增加尿液产生来保持体内盐浓度的稳定。

相反,当处于低盐度的淡水环境中时,它们会主动吸收盐分并减少尿液产生,以维持体内盐浓度的平衡。如梭鱼,遮目鱼等都是常见的半咸水鱼类,它们通常可以在河口、红树林、潮湿的湿地等地区找到,这些地方大多数是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带。

文章图片12

由此可见,我们完全不必担心鱼儿被冲到海中活不了。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鱼,生活在下游地区的鱼儿本身就具备在这里生长的条件,而且黄河下游较为平缓,也不会对鱼类造成太大冲击。反而在入海口地区食物丰富,会吸引丰富的渔业资源。

其中大部分半咸水鱼类和过河口鱼类都是有名的经济鱼类,它们给沿海地区带来的其实是更大的财富!

文章图片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