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巡游刻石碑,其文字背后暴露了他的小心思,令人细思极恐

 新用户3562FyZS 2023-06-30 发布于浙江

秦始皇称帝,一统四海后,得意非凡。于是,他做了个决定,准备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一则考察各地的政策是否都实施到位,二则,宣扬一下自己的威德,发个朋友圈,让大伙都知道知道。

不过,他觉得还是不过瘾,朋友圈虽然发了,但是没几天人们都忘记了,没有用啊。因此,他想了个办法,到一个地方,就叫人刻一块石碑,把自己的丰功伟绩都记录下来,世世代代都传承下去,这样一来,别人就不会忘记自己了。

所以,在历史的记载中,秦始皇一共刻了七块石碑。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以及会稽刻石。除了峄山刻石的内容《史记》中没有,其他都有记载。

出土的琅琊石碑

秦始皇为什么要刻石碑,之前也提到了,是为了歌颂功德,说大白话,是给老百姓看的。就好像今天公司开个年终大会,大家一块表彰一下,老总上台发言,说说今年指标完成多少,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等等,来宣扬一下,是同一个道理。

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当时,秦始皇平定六国,他做了很多前无古人的史举,比如统一车轨,尺度,文字等等。所以,秦始皇刻碑文,也可能是给老百姓看的,让大伙都知道现在国家要求的字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据说,这些碑文上的字体都是李斯撰写的小篆体,但是现如今有很多石碑都不见了,只有后人临摹的书体还有被保存下来。

以上,都是从秦始皇刻石碑这件事表面上来看的。那么,除了这些目的以外,秦始皇还有没有别的想法呢?

如果仔细读一下这些碑文,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我个人觉得,石碑的内容背后还透露出了那么几个点。

第一点:秦始皇在宣扬他以“法”制国的优越性。众所周知,秦始皇非常喜欢韩非子提出的观点,也重用了像李斯一样的法家人物,以法的依据来治理国家。他对儒家的那一套是非常厌烦的。

《史记》中司马迁说他,

“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那么在石碑中也说明了很多以“法”治国的依据,比如泰山刻石中记载: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明休,垂于后世,顺承勿革。”

说明秦国的法律很完善,统治阶级希望这样的法律能够延续下去,让后世的子民也能受益。从而保持国家的安定。

还有,琅邪刻石中记载:

"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

意思说,秦国的法律几乎把我们的生活都规范好了,全国人民都要知道,大家各司其职,按要求办事就好。

另外,你在石碑中还能感受到秦国的法律是非常细致的。

比如,会稽刻石中记载: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这一段就是在阐述男女交往以及婚嫁之事。

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在推行制度的时候,做了一番非常深入的调查和考虑,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此外,秦始皇开始巡游全国时,国家已经安定下来了,各个政策和法令都已经推行下去了,整个国家的局面是在逐渐变好的,以“法”制国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所以说,他其实在字里行间就表明法制的优越性,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就是在讽刺儒家的一文不值。

想想,我用制度这一套就能够规范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我还要儒家干嘛呢?有一说一,按规矩办事不是更好么?

当然,秦国的法律是很严酷的,那个时候,很多弊端还没有显现出来,所以秦始皇对自己的这一套制度很满意。

第二个点是,秦始皇在碑文中将自己作为正义的化身,不断讽刺六国。

比如,会稽刻石中就有记载:

“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它就是在谴责当时战国后期六国之间打打杀杀,尔虞我诈的恶性。

再比如,之罘刻石中也有记载: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也是在指责六国之间的罪行。

那么这些文字之中隐藏的含义就有些意思了。

一种可能,秦始皇他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毕竟现在八荒四海都统一了,天下再也没有战乱了,确实百姓们的日子都平静下来了。那以前六国之间打来打去的,可不就是扰乱大家的生活么?

秦始皇平定四海,可不就是正义的化身么。

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剧中秦始皇就是这么演的,很多人认为不合理。

但实际上,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记录了秦始皇说过的一句,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意思就是说六国诸侯之间争来争去,导致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他说这句的含义,不就也是在责备六国,那反过来想,就是显示自己的德行和伟业了。

当然,另外一种可能,秦始皇也许不是这么想的,他是装出来的。毕竟,那会打仗的时候,秦国也没少干杀人放火的事吧,现在把过去撇得一干二净,不太好吧。

可是,现在再怎么说,国家都打下来了,总不能自己说自己不好吧,这样明面上过不去,心虚。

这也是一种可能。

第三点,咱们再来想想,秦始皇为啥写这些石碑,还把自己描绘得那么完美?

网上有人评论说,秦始皇有点自卑。

我个人认为也有些道理。

我们假设一下,假如,你真的足够优秀,做的事对大家好,何必非要写出来,说出来呢?

就好比现在娱乐圈那么多明星,他们说我拍得很努力,真的尽力了,但是你拍得到底好不好,观众不会看吗?

所以秦始皇做得到底好不好,老百姓不会看嘛?对吧!

那么,问题就在于秦始皇为什么要自卑呢?

这可能跟他的身世有些关系。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也就是子楚,原来是在赵国做人质的。吕不韦找不到了他,在他身上做政治投资,因为子楚的母亲夏姬不受宠,而最受宠的正宫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于是,吕不韦就从中托人打通关系,让子楚认华阳夫人为母亲,从而成为太子,最终两人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吕不韦又托人把子楚先救出赵国,送回秦国去了。

但是,那个时候,子楚的妻妾,包括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还有秦始皇自己都没有回秦国去,他们母子二人在赵国流亡六年之久。

想想看,秦国攻打赵国,而秦始皇是秦国太子的儿子,他们在赵国可能受到善待么?他们母子俩的日子一定过得很煎熬。

另外一个方面,据说,赵姬本来是吕不韦的人,子楚看上了她,赵姬才跟了子楚,那么在赵姬跟随子楚之前,赵姬似乎就已经怀上了子楚的孩子。

尽管这件事可能是传闻,但宫中肯定有很多人流言碎语,秦始皇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当他被立为太子继承皇位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人嘲笑他呢?

这些很可能对秦始皇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所以,当他平定天下以后,他想要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好皇帝,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功劳,百姓们应该感激我,从而掩盖了他过去的自卑感。

这也许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秦始皇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但是,从那时候开始,秦始皇也走向了“法制”的极端路,原本,他想把自己的皇位世世代代地传下去,让这个天下世世代代都是秦人的天下。

可是,苛刻的法制,以及骄奢婬逸,崇尚长生不老的秦始皇终究给自己埋下了灭亡的祸端,潮起潮落,历史的风轮碾碎在车毂下,实在令人叹息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