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一峰临床常用方

 贵之堂 2023-06-30 发布于浙江


 黄一峰(1902-1990),字祥麟。江苏苏州人。他于1928年设诊于阊门内下塘官宰弄3号,开始了悬壶济世的中医生涯。1952年,他响应号召进入苏州市中医诊所,翌年担任该所所长,1956年发起创办苏州市中医医院,任首任院长。他先后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省劳动模范,全国著名的脾胃病诊疗专家。

由于苏州是水乡,伤寒、肠炎等肠道传染病非常猖獗,黄老便把研究和诊治的目标放在这类疾病上。终于让老苏州人人尽皆知、闻达于百姓之中。更可贵的是,黄老行医从不嫌贫爱富,不计较报酬,对贫困病人还施诊舍药。其中事例不胜枚举。“悬壶济世、心系劳苦”是黄老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这也就能解释为何黄老辞世多年后的今天还能为如今苏州人所颂的原因。

1.鸡汁救肺汤

南沙参15克,天冬、麦冬、炙百部各10克,炙紫菀、桔梗各8克,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9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1只(重500克)。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症见阴虚火旺,形瘦潮热,口干舌绛少津或见痰血。取母鸡净身之肉,不放盐、酒等,文火煮浓汁6杯。余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取药液,加水再煎30分钟,过滤,将2次药液混合成2杯(约400毫升)。每日上下午各服中药1怀,鸡汁1杯。

病例:周某,男,36岁。1960年1月初诊。咳嗽半年余,近2月来伴咯血,胸胁刺痛,潮热,口干舌绛少津、脉细数,日益消瘦,经X线摄片确诊为空洞型肺结核,痰中找到抗酸杆菌,经抗痨治疗效果不显。患者常年熬夜,劳累过度,肺阴亏耗,阴虚火旺,灼液成痰,痰热郁滞肺络,证属虚劳萎损。投以鸡汁救肺汤,连服2个月,咳嗽大减,咯血渐止,精神好转,经摄片复查空洞消失,至1962年复查,病灶钙化硬结。

学习和运用体会

空洞型肺结核是肺结核(肺痨)的一种证型,是由痨虫侵蚀损坏肺叶,耗伤肺络、肺体而形成的肺叶空洞之病。属肺阴亏耗,阴虚火旺之证。治痨多用杀虫、补虚两大原则: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杀虫是针对病因治危以绝其根本。母鸡肉煮汁可补五脏,续绝伤,疗劳病,益气力。空洞型肺结核,形精俱亏,非血肉有情之品,难以复康,故以鸡汁大补五脏为主药,培元固本;以沙参、麦冬等益气养阴,降火祛痰,标本兼顾。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百部、紫菀、桔梗、玉竹、甘草、地骨皮、生牡蛎、十大功劳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痨作用。因此,长期坚持服用本方对于空洞型肺结核可获良效。如伴咯血者,加茅针花、侧柏炭等凉血止血之品。服药期间应严忌烟、洒、辛辣及房事。遇有风寒表证、食积内停者,当先治新疾。

2.保肺愈劳汤

太子参(或党参、西洋参)20克,沙参25克,百合50克,川贝母、炙百部各15克,知母、紫菀各20克,玉竹25克,五味子10克,地骨皮30克,桔梗15克,生地30克。治疗肺痨。症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形消者。用水将药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再煎30分钟,将两次煎出之药汁混合。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病例:徐某,女,32岁,1985年3月25日诊。素体虚弱,近月余虚惫情怠,头晕咳嗽,胸闷气短,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形体瘦弱,双颊红晕,有时痰中带血,脉沉细而数,舌质暗红,少苔乏津,胸部X片诊为:左上肺浸润型肺结核。投予保肺愈劳汤,3剂症状好转,唯血痰仍存,遂加白及、三七粉,继服3剂,血止,余症大减,随症加减连服30余剂,诸症悉除。胸片复查:左上肺阴影边缘清晰,诊为肺结核吸收好转期。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由紫菀汤和百合固金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两方均为治疗阴虚、痨嗽之名方,现会合于一方,更集中治阴虚痨嗽之优势。临床应用仍需随证加减:咯血,痰中带血者,加白及、阿胶珠、三七粉;盗汗易汗者,加生黄芪、牡蛎;低热或五心烦热者,加鳖甲、白薇、青蒿;口干舌燥无痰者,加天冬、麦冬;胸闷胁痛者,加瓜蒌、枳壳;纳呆者,加陈皮、砂仁、焦三仙。并应注意加强营养,适当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感冒,方能收到更佳的疗效。

3.扶阳固脾汤

党参30克,黄芪50克,焦白术、炒山药、莲子肉各30克,制附子、干姜各10克,煨肉豆蔻15克,诃子肉20克,益智仁10克,补骨脂15克,吴茱萸10克。治疗肾阳虚之寒泄。症见黎明泄泻,腹痛肠鸣,或夹有黏冻,或夹有食物残渣,稍食生冷则症状加剧。结肠炎有上述见证亦可用之。上药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病例:张某,女,34岁。1981年6月22日来诊。寒冷季节经常泄泻,入夏渐复,已三四载,迭治不愈。去冬今春,反复发作,每于拂晓必急入厕,甚则午夜泄泻2~3次,平均每昼夜5~7次,便前腹中疼痛,肠鸣辘辘,伴有气体冲逆,胃脘作胀,恶心厌食,遇冷病剧,形体羸弱,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弦而细。证属肾阳亏损,脾失温煦,健运无力,投扶阳固脾汤3剂,腹痛大减,便次2~3次,恶心腹胀消除,食欲渐增,守原方连服6剂痊愈。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亢阳,肾阳不足,关门失约;无以温煦脾土,则健运乏权,于是泄泻遂作。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莲子益气健脾;附子、干姜、补骨脂益火生土,腐熟水谷;肉豆蔻、诃子温涩调中;共奏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若泄泻阴伤已著,又当阴阳双补,此方当慎用。兼见腹胀肠鸣,加木香、厚朴;便稀次频,加煅赤石脂、车前子、罂粟壳;腹痛甚者,加白芍、炙甘草;便下夹食物残渣而纳呆者,加焦三仙、砂仁、鸡内金。服药期间,应防寒保温,忌食生冷。

4.保命丹

当归100克,丹参、酸枣仁各300克,薤白、石菖蒲各120克,赤芍、炙甘草各100克。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悸,胸闷,心痛,气短,发绀,舌瘀紫。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丸如梧桐子大,装瓶备用。每日2次,早、晚各服3~5克。

病例:胡某,女,55岁。1974年2月6日初诊。突发心前区疼痛,压重感,胸闷气短,头汗出,面色苍白,下肢浮肿,口唇发绀,舌质青紫,追问病史,患冠心病8年。给予保命丹5克,另用黄芪、党参各15克,大枣5枚,煎汤送服。药后半小时心痛缓解。当晚再给药1次,次日诸症均减。继续服药20剂,水肿消退,发绀消失,病情稳定。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以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石菖蒲、薤白理气宽胸,通阳豁痰;酸枣仁、炙甘草养心安神,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宽胸、养心安神之功。各种心脏疾患,凡属气滞血瘀,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者均可应用。运用时可随症加减,如心气心阳不足,汗出心慌者加黄芪、党参各150克,小麦300克,大枣50枚,炙甘草可加至120克;浮肿者加茯苓150克,泽泻100克;小便短少者加木通100克;失眠者加夜交藤300克;如有厥脱表现者当参以救逆固脱之法。本方亦可用上述剂量的1/10煎服。

5.温阳止泻散

生硫黄。主治虚寒泄泻。症见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愈,畏寒,四肢逆冷,腰膝酸软,舌淡,脉细迟。将生硫黄研成细面,瓶贮备用。每日3次,每次1~1.5克,食前温开水冲服。

病例:刘某,男,36岁。1960年11月16日诊。自幼腹泻,每日黎明起凉即泻,大便稀溏无脓血,日行5~6次,畏寒,四末发凉,舌淡脉细,曾诊为“慢性肠炎”,服西药无效。给服上方3天后大便改为日2行,质已成形。继续服药10天,大便转为每日1次,质也正常,自觉御寒能力有所增强。

学习和运用体会

此方之制,受半硫丸治老年因寒便秘之启发。阳衰便秘与阳衰泄泻均系亢阳虚衰,温胞气化失司而致,二者症状殊异,其因则一。硫黄性大热补命门,温下元,壮火之源,以消阴翳,故可收补火祛寒止泻之效。由于本品有毒,故初起用宜少,服后腹中微温,四末觉温为度;不知者,可增药量;待大便次数减少,由稀变稠,渐能成形,可减量维持,以期巩固。泄泻黄糜臭秽者忌用。本药存贮,宜避潮湿,勿近火。

6.滋肾润便汤

生白术40克,熟地80克。治疗老年性便秘,阴亏便秘。冷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煎熬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汁混合。代茶频服。亦可分2次温服。

病例:赵某,男,70岁。10余年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三五日一行,亦有七八日一行时,伴纳差、腰腿软弱乏力。每次如厕,少则半时,多则1小时余,痛苦异常。顷诊时已7天未便。予上方3剂。服后当晚即排下大便,应中甚舒。5天来大便3次,质较润。嘱连服上方15剂,大便转为日一行,纳谷增多,腰腿亦较有力。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适用于老年性便秘,属于虚证,一方面表现为精血亏虚,肠液不足;一方面表现为腹中缺乏推荡之力。此方从培补脾肾着手,为治病求本之图。脾恶湿,故取白术补脾,肾恶燥,故取熟地补肾填精,以润大肠。脾肾功能复常,则大便自通。临床对年轻体壮、口干舌红者,宜以生地40克易熟地。

7.皱肺五紫汤

人参(或红参、或西洋参、或党参、或太子参、或南北沙参,可随症选用)10~15克,川桂枝5~10克,五味子5克,杏仁、款冬花各10克,紫苏子15克,紫菀10克,紫丹参15~30克,紫沉香8克,紫石英30克。治疗肺气肿、慢性肺心病(迁延期属气虚血瘀者)、风心病,心功能不全者。将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50分钟,过滤取汁,再加水用文火煎40分钟,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病例:鲁某,女,69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已20余年,两胁痛已多年,冬春季节常急性发作,喘不得卧。近5天来发热,体温37.5~38.2℃,气促倚息,心悸胸痛,咳嗽胁痛,咯痰白黏,面浮足肿,尿少腹胀,口唇青紫,颈静脉怒张,筒状胸,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弱,肝剑突下4厘米锁骨中线肋下3厘米,质充实,轻度压痛,肝-颈回流征+,腹水-,下肢浮肿,舌色如猪肝、苔少,脉细涩代数。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律不齐;②心房肥大(肺型P波);③右室肥大;④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诊断:①慢性肺心病;②肺部感染;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此乃心、肺、肾同病,累及于肝,水饮停滞,属气虚血瘀重证。治宜益气皱肺,化痰利水。予皱肺五紫汤用老红参15克,加万年青根、茯苓皮各30克。服药3剂,咳痰减,尿量增,肿胀消退,舌色转为紫红。原方老红参用10克,万年青根用15克。继服5剂,诸症好转。上方去红参、万年青根加生晒参10克,又服半月,缓解出院。出院时带皱肺五紫汤方药30剂,每6天服1剂,去冬今春未曾发病。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由皱肺丸(人参、五味子、桂枝、杏仁、款冬花、紫菀、紫石英、羯羊肺)和五紫汤(紫菀、紫石英、紫苏子、紫沉香、紫丹参)两方化裁而成。人参大补元气(偏阳虚者用红参,偏气虚者用白参或党参,气津两虚者用西洋参或太子参,肺阴虚者用南北沙参);五味子酸收敛肺纳气,两者合用,肺肾双补;桂枝温阳化饮;款冬花、杏仁、紫苏子温肺化痰,止咳降逆,紫菀、紫石英温降肺气,祛痰宁咳;紫丹参养血活血;紫沉香温降肺肾逆气。以上“五紫”既能平喘降逆,止咳化痰,还有不同程度的活血化瘀之功,因此,对肺气肿、肺心病属气虚血瘀者用之多效,而且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皱肺丸的“皱”字,有收敛之意,皱肺就是使充胀的肺形复敛,能逐渐改善肺叶的正常弛缩。皱肺丸为治疗肺胀、胸满、喘急而设,与化瘀定喘的五紫汤相合名皱肺五紫汤。对肺气肿、肺心病等确有疗效。临床应随症加减:喘急加葶苈大枣泻肺汤;频频咳喘加苓甘五味姜辛汤,痰多黄脓加千金苇茎汤或排痰散;痰多白黏加三子养亲汤;短气甚,脾虚湿饮加苓桂术甘汤,肾虚水泛加肾气丸;肾不纳气加参蛤散或再加黑锡丹;浮肿加五皮饮或济生肾气丸;肺部轻度感染时,加射干、鱼腥草或金荞麦;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

8.建中复脉汤

炙甘草、苦参各15克,大枣10枚,桂枝10克,生姜8克,党参、白芍、丹参各15克,玉竹30克,饴糖2小匙。属于中气不足之心律不齐。症见心悸,怔忡,乏力短气,肠鸣便汤,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或数,或促,或结,或代。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冲化饴糖,早、晚分服。

病例:赵某,男,63岁。1962年起感心悸、胸闷、气短。经某院心电图检查,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常在42~50次/分钟之间。诊时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短气,食纳呆滞,饥则心悸,头昏尤甚,舌暗紫,苔薄白,脉细弱而迟(脉率46次/分钟)。即服本方加麻黄、制附子各10克,细辛3克。连服7剂后,脉率增至50~62次/分钟,症状好转,唯仍纳差,上方加砂仁3克,陈皮6克,连服4周,脉率稳定在60~66次/分钟,胃纳增进,精神体力转佳。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由炙甘草汤合小建中汤化裁而成。既取小建中汤建中州之虚,又选炙甘草汤滋阴扶阳,以加强活血复脉作用。旨在心胃同治,故名曰建中复脉汤。其中桂枝、炙甘草、生姜、党参辛甘化阳,扶助心脾之阳;白芍、大枣、饴糖、玉竹酸甘化阴,治养心脾之阴;丹参活血益心,利心脉行瘀滞;苦参清热,有调整心律之功。全方具有培土建中、调和阴阳之作用。对心脾两虚、阴阳失调之心悸,疗效甚佳。临床应用应随症加减。若舌红乏津,脉细数,偏于阴虚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以增强养阴扶正之力;怔忡心悸,脉促或散乱者,加蜀漆、龙骨、牡蛎以化饮安神;结脉者加黄芪;代脉者加生地、玄参;脉迟者加麻黄、附子、细辛。本方亦可用10~20剂浓煎3次,去渣合液再煎浓汁,加入饴糖500~1000克,文火徐煎成膏剂,每日服3次,每次1小匙,开水化服。

9.排痰散

川贝末0.2克,制南星末、天竺黄末各0.125克,巴豆霜0.04克,朱砂0.02克,麝香0.01克。共合药末0.6克。肺心病急性发作,痰壅咽喉,喘促窒塞者。上药共研极细末,用玻璃管每支装0.6克,密封备用。视病人体质虚实,虚者先服0.6克,以后随证而施;实者服0.6克后,隔3小时后再服,以后每日4次。温开水冲服。

病例:陆某,男,66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余年,近6年每年气喘发病,喘不得卧,咳嗽胸闷,咳痰不爽。诊见神志恍惚,昼静夜躁,时有谵语,喉间辘辘,气喘倚息,大便3天未行,面部虚浮,两眼球结膜水肿,颈静脉怒张,唇甲发绀,肝-颈回流征+,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率11次/分钟,下肢水肿。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诊断:肺心病并感染,肺性脑病。证属久病肺肾两虚,肃降摄纳无权,痰壅扰心,心神失守。遂加服排痰散1支,半小时后,咳出黄浓痰数口,大便连通2次,溏薄黏稠不爽。证情稍减,傍晚再服一支,大便又通两次,较畅,当夜能倚息而睡,翌日,神静志清,咳喘太平,再予排痰散一支,肺性脑病控制,诸症趋向好转。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系黄氏自拟验方。方用南星、川贝、天竺黄清化痰热,凉心定惊;巴豆霜祛痰峻逐;朱砂镇静安神;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服用排痰散,咽喉清凉,能排出较多浓痰,排痰转爽转稀,少数病例浓痰消失,多数患者大便增多,粪便呈黏液,使肺经痰热随肠腑而去,达到邪去病减之目的。

10.强心益气汤

万年青根15~60克,人参10~20克(或用党参、太子参),制附子3~20克,麦冬15~20克,五味子5~10克。治充血性心力衰竭Ⅱ、Ⅲ度。证见心悸,胸闷,气喘,下肢水肿,脉细数无力。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病例:张某,男,60岁。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已10余年。近10余天来,每夜或凌晨突发胸闷气憋,咳喘不能平卧,心悸烦躁。西医诊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并发心衰”。诊见形体肥胖,面苍,唇绀,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滑数无力,中有歇止。即予本方,连服3剂后,诸症均减,脉搏92次/分钟,律齐。守方出入,续服1周,症状基本控制,随访半年,心衰未再发作。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系黄氏自拟单味万年青针剂发展而成的小复方,内含生脉散和参附汤。以生脉散益气养阴生脉;参附汤回阳救逆,挽回救亡之心阴心阳;万年青根有解毒消肿、强心利尿的功能,有强力的利尿消肿和强心作用。据观察,水肿患者服本方3天后,尿量每天可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由于水肿消退,心肺功能亦随之改善,喘悸很快减轻。因万年青根有毒,故应用时剂量应逐渐增大,并应掌握如下指征:①脉率以数为主;②具有喘、肿、悸三主症;③有阴阳两虚之表现。临证还应据情加减:喘促甚、有风寒表证者合三拗汤,有风热表证者合麻杏石甘汤;水肿甚,属肺实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属脾虚者合五皮饮;属肾虚者合真武汤;心悸、怔忡者合桂枝甘草汤或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等;瘀血重者合血府逐瘀汤等。服用本方应密切观察,如心率低于60次/分钟,应即停药,并应卧床休息,予低盐饮食。



注:本文为转载文章,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