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一建党节,十首元帅诗词,首首气势如虹,读来心潮澎湃!

 云端书馆 2023-06-30 发布于河北

很多人都听过十大元帅纵横疆场、战阵无敌的故事,对他们的经典战役更是如数家珍,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十大元帅多是文化人,其中九个有诗作传世。

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小编整理了十首元帅诗词,首首气势如虹,读来心潮澎湃!

1、《出太行》

朱德〔近现代〕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太行山上高高耸立着无数峻峭的险峰,站在这巍峨的太行之巅,举目望去,那一泻千里、奔流到海的黄河两岸风光,全都收入眼帘。

黄河两岸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这次去重庆谈判,一定要促使谈判成功,使全国一致共同对敌,以之告慰全国抗日军民。

1940年5月,朱德受命离开八路军总部,从太行山返回延安,中途去洛阳同卫立煌会谈团结抗战问题。经河南济源县刘坪时,朱德回望巍巍太行山,眺望着他曾经率数十万八路军健儿同敌人血战近三年的战场,将要告别,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写下《出太行》一诗。

2、《赠友人》

朱德〔近现代〕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这首诗在写作上善用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诗人收复日寇占领区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心,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全国军民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全诗短短的4句28个字,句句都有泰山压顶之势,字字皆有千钧之力,充满了磅礴豪壮的气势,读来令人亢奋,平添无穷的力量。

3、《出益州》

刘伯承〔近现代〕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

1913年9月,四川讨伐袁世凯的军队在北洋军的镇压下遭到失败。刘伯承因参加讨袁军作战勇敢、很有影响,被四川都督胡文澜列入通缉名单,被迫潜回开县老家,躲在小华山一乡民家养伤,但仍时时关注时局的发展。第二年春天,他得知原蜀军第五师一些将士到了上海,便决定前往相会,探寻革命道路,乘舟东下过三峡时,骋怀述志,写成此诗。

这首诗抒写了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捍卫民主革命的决心,境界壮阔,情辞并茂,悲怆苍凉之情与激昂豪迈之意交织,形成悲壮慷慨的基调,感人至深。全诗洋溢着“书生”意气,充满着“壮士”情怀,堪称一首难得的将帅诗。

4、《过吕梁山》

陈毅〔近现代〕

峥嵘突兀吕梁雄,我来冰雪未消融。

花信迟迟春有脚,夕阳满眼是桃红。

林壑深幽胜太行,收罗眼底不辞忙。

雪海冰山行不得,飞岩绝壁路偏长。

1944年2月,陈毅途经吕梁山,写下此诗。这首诗寓情于景,寄寓了作者美好的革命理想。

诗中诗人用“花信迟迟春有脚,夕阳满眼是桃红”的优美诗句道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锦绣前程。

5、《青松》

陈毅〔近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想起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真是文若其人。

如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那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

6、《忆响堂铺之战》

徐向前〔近现代〕

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

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

扑天火龙吞残虏,动地军歌唱凯旋。

弹指一去四十载,喜看春意在人间。

响堂铺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处,是邯郸、长治公路的一部分,自古为交通要塞,商业繁荣,路旁开了不少商铺,附近还有一座响堂庙,故得名响堂铺。198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徐向前感怀写下此诗。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先后交代战前形势、战斗场景和战后凯旋,展现了一幅生动完整的作战画面。诗的末尾以自豪的回忆、喜悦的心情收笔。全诗洋溢着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7、《忆平型关大捷》

聂荣臻〔近现代〕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成功伏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85年,86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在时隔48年后写下了一首《忆平型关大捷》,诗中洋溢着杀敌报国的革命情怀。

诗作前四句采取了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写法,表现了抗战将士“良筹”“解国忧”“洗兵马”“固金瓯”的壮志情怀。五六句以凝练的语言和豪迈的语气,歌颂了八路军首战告捷的重大历史意义。末两句笔锋一转,用“常抚皓首”“夜眺燕北”,表达了为国征战一生的老帅常思国家安宁的革命情怀。

8、《油岩题壁》

叶剑英〔近现代〕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1915年5月,袁世凯悍然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是年秋,18岁的叶剑英即将从梅县东山中学毕业。他邀友人登临油岩,议论时政,有感于袁贼未除,国事堪忧,心潮澎湃,挥毫题壁,写下该首七绝。

诗作前两句气势如虹,写作者登高放眼、慷慨高歌,回忆与同学拔剑角逐、演兵练武的情景,充满了壮志凌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后两句写作者在国难当头、兴亡未卜之际的忧思和感怀,表达了与天下苍生共命运、以救国强国为己任的宏大志向。

9、《登祝融峰》

叶剑英〔近现代〕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衡山组织社会各界召开时事座谈会,叶剑英作为八路军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之余,他登衡山祝融峰时写下此诗。

诗中表达了坚持抗战、挫败顽敌的坚强意志和战斗激情,短短20字中凝聚着的是忧国忧民的爱国热血。全诗立意高远,胸怀壮阔,格调豪放,为许多登高咏怀诗所不及。

10、《平江起义前夕口占》

彭德怀〔近现代〕

电传天书值千金,这是革命幸福根。

度过明天难关日,念二午时红旗新。

平江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于革命低潮时期,在国民党军队中成功发动的一次重要起义。这首诗为彭德怀在起义前夕即兴所作。

诗的前两句充分肯定所获密电的重要价值,折射出当时革命斗争的惊心动魄。后两句反映了作者起义发动前的激动心情,欣喜展望起义后的胜利前景。

人们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百年前,先辈们用自己的热血与青春创造了如今的美好生活,百年后无数的解放军战士们用身躯与脊梁撑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

不论坎坷泥泞,还是繁荣昌盛,我们当永远铭记这些英勇战士!

七一建党节,祝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