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i-end音响完美声音的标准

 yy2751 2023-06-30 发布于黑龙江

高级音响以Hifi或Hi-end为目标,追求与真实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但在重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测量对重放效果进行判断的指标非常少;绝大部分情况,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人耳聆听来判断重放的声音是否达到了心目中完美的标准。

而每个人对音乐有不同的着眼点和喜好,有人喜欢高频多变的色彩,有人喜欢中频的质感强烈,又有人喜欢低频的气势澎湃。面对不同人对音乐不同的理解,怎样才能分析出完美的声音重播?

Image《肖像之相小姜》

冷军的超写实画作《小姜》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描述完美声音的样本。

毛衣上蓬松的绒毛感暗背景下龇着的一丝丝绒毛(点击图片放大观看),为画面罩上一层仙气。像声音里的高频细腻、多变,让音乐充满灵气

一根根毛线的实体感和质感,是声音的中频。如果绒毛太多,让毛线的实体感变细,质感会受到损失,毛线将呈现出不真实的塑料感

对于中频而言,适当的粗细和厚度是表现声音质感的前提;高频太多会把中频变得纤细,声音发虚失去真实感。

毛衣整体给人的轻重感觉声音的低频低频好的系统,声音有重量感,由于掩蔽效应,高频的活跃度和丰富性会受到影响而减弱

如果低频很有重量感,高频又有极为丰富的绒毛般的变化,那就是声音脱节了,高、中、低频各唱各的。

像绒毛、毛线和毛衣的关系,声音的各个频段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融合

Image暗背景下龇着的绒毛已超越人眼正常视觉的观察力

这幅画作是我为了写本篇文章特意花钱买来的高清原版图片,希望各位朋友能点击放大观看或用网页版观看,以方便我们理解声音完美播放的标准。

为进一步分析,让我们对人耳可闻的频率范围20Hz-20KHz进行细分,看看不同频段对音乐表达的价值和意义

超高频(12KHz-20KHz),给音乐带来多变色彩和空气感。追求表现力自由的现代曲目(比如ECM唱片那些即兴演奏的钢琴)和一些突出音效的hifi演示录音,需要这个频段有充足的表现力,赋予音乐直达云霄的空灵感

Image只有现代精密加工技术做出的轻薄振膜,才有实力表现这个频段

高频(2KHz-12KHz),这部分频率是细腻的实体感和灵气的结合,优秀重播可以表现出音乐的优美和贵气

中频(160Hz-2KHz)表现乐器质感最重要的频率区间,需要有合适的厚度,才能承载声音质感和乐曲抑扬顿挫的力度变化

中低频(80Hz-160Hz),聆听真实乐器演奏的曲目时,这部分频率区间的量感是否合适,是塑造较大型乐器真实形体感的基础。多件乐器一起演奏,要想表现“真实”的音场,没有真实乐器形体感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低频(40Hz-80Hz),大型交响乐队的气势和下盘

超低频(20Hz-40Hz)对人耳来说,“听”到已经比较困难,更多的是身体对这个频段震动的感知

以上就是理论上人所能感知的全部频率区间,但绝大部分扬声器无法全部覆盖。

如果把我们常用的扬声器简单分为两类:古董扬声器现代扬声器,它们对这些频率区间的取舍和表现有较大不同。

ImageJBL Hartsfield 频响大约为60Hz-12KHz

古董扬声器如果不额外加超高和超低,只能重播大约60Hz-12KHz,没有超高频和超低频,低频下潜也达不到现代扬声器的基本要求,就是常说的“没高没低”型。

ImageDynaudio 至尊音箱  标称频响20Hz-30KHz

现代扬声器在频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对稍有档次的喇叭,可以轻易做到除极低频(20Hz-40Hz)之外,其他频段的全覆盖

从对不同音乐内容进行“高保真”重播的需求来看,古董扬声器和现代扬声器各有一定长处。

如果聆听真实乐器发声的传统音乐,比如说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古董扬声器声音厚度的优势,中频(160Hz-2KHz)段的质感和内在张力将极大地凸显出来,并且由于中低频(80Hz-160Hz)段很丰满,会给一件件乐器塑造出非常真实的形体感,在播放古典音乐或爵士乐时,能营造出极为惊人的真实音场

Image声音厚度是真实乐器的灵魂

如果用冷军先生的画作做比较,古董扬声器能够更好地刻画毛线的质感、纹理和真实感,以及毛衣整体的实在感和厚重感

对古董扬声器的批评多集中在高频段表现力不够细致,让声音发糊;好比毛绒感、活生感少,相邻的毛线之间择不开,粘连在一起。

如果使用合适的音源在高频(2KHz-12KHz)段给予更为丰富的信息量,可以让乐器的边缘清晰化,表现出声音的毛绒感、活力以及灵气。这样搭配出的古董扬声器,整体的细致度不次于现代扬声器。

Image高频能力有限的老派扬声器,需要匹配能提升高频又不减厚度的前端器材

现代扬声器虽然频宽很好,但整体声线偏细。对比冷军先生的画作,相当于毛衣上的每一根毛线都变细了,看似清晰度很高,但失去了很多质感;曲目内在抑扬顿挫的力度变化减弱,变得平淡

整体听感会觉得这件毛衣太轻,塑料感强,重量感差。在多件真实乐器一起合奏时,会觉得声音扁平,乐器很难有真正的浮凸感,看似毛绒绒的声音,其实多是虚边,实体较少。

Image小提琴的质感、大提琴的形体感,需要有力的中频和中低频来实现

声线较细的现代扬声器,可能更适合非真实乐器的电子合成音乐或流行音乐。这类音乐实体感少,空灵感多,几乎不存在真实乐器的质感和抑扬顿挫的张力变化。

但吊诡的是,发烧二十年来,我从未遇到过专听现代音乐的发烧友;即便搭配出再纤细的系统,也是用来听古典音乐的,不免让人哑然失笑。

根据经验,现代扬声器多煲一煲,狂听几年,让喇叭悬边老化变软一些,配以厚实一些的功放少用收束声音的高级线材,声音可以变得比较宽厚一些。

Image悬边老化后,不仅能提升中低频量感,细节和微动态也会提升

现代扬声器本来就具备声音的细致度,如果能通过手段把宽厚度加以改善古董扬声器天生就有宽厚度,如果能通过搭配实现声音的细致度。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它们都具备了达到Hi-end声音的基本条件

现代扬声器,如果避免了声音扁平的问题,由于在超高频(12KHz-20KHz)段有一定表现力,在刻画一些追求空灵感的现代曲目,可以表达的比较充分,有古董喇叭不具备的优势。对比冷军先生的画作,相当于表达了更多的仙气和空灵感

ImageECM风格的唱片,古董喇叭播放没有优势

搭配得当、声音平衡的古董扬声器,在中频和中低频两个频段具有现代扬声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刻画出乐器的实体感和真实音场。对比冷军先生的画作,相当于更多的表达了毛衣厚实的质地和实体感,少了一些仙气缭绕的感觉。

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认为,它们都达到了Hi-end的声音水准。

不同的人对音乐有不同的着眼点,对于喜好高频色彩的朋友,可以多用一些现代风格的器材,让声音更有仙气;但需要注意限度,仙气太多会扭曲音乐表达,让声音变得妖气。

喜欢中低频质感和形体感的朋友,可以多用一些老派器材,让声音更加浑厚饱满;也需要注意限度,否则声音会过于滞重呆板。

组建系统,把声音走向朝高频表现力低频表现力方向调整过多,可能会在播放反向曲目时,失去表现力。所以,喜欢高频色彩的朋友,一定要用系统测试一下大提琴类曲目,听听声音是否因失去质感而走样;喜欢中低频质感的朋友,需要播放一些偏高频的曲目,试试系统能否播出灵气。

Image可以用老柴的弦乐小夜曲测试系统声音的厚度和质感

Image可以用罗马的喷泉测试高频的色彩

关于表现力偏向中低频的古董喇叭和表现力偏向高频的现代喇叭孰好孰坏,与黑胶和cd哪个更好一样,里面涉及到非常复杂的问题,写上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也未必能完全说清楚。简单的说,古董和现代各自具备的优势上文已经表述,发烧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

经常在网上看到长文,试图通过各种数据和科学原理来论证,古董喇叭就是忽悠人的骗局。对此我只想提供一个简单的事实,因为古董喇叭的价格和知识门槛,从未见过哪个还没来得及建立音响认知的新晋发烧,上来就组建古董系统的。那些在古董喇叭上花了大钱,没有哪个不是阅机无数的老炮儿。把这批音响资历极为丰富的人当作古董音响骗局的受害者,这种观点,我不知道是把自己看得太聪明,还是把别人想得太傻。

无论是频宽为40Hz-20KHz的现代系统,还是频宽为60Hz-12KHz的古董系统,通过精心搭配后,如果可以把马勒这类大型交响乐的细微和宏大、静谧与爆棚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都可以认为这是一套Hi-end级别的系统

Image大型交响乐,基本上算是最难播好的一种音乐类型

“大型扬声器”专栏现在或以后展示的任何一套系统,无论是大体积喇叭还是小体积喇叭,现代还是古董,均会符合以上播放标准。这也是我们提出“大型扬声器”概念的初衷

给古董系统加上超高和超低,给现代系统加上超低,如果能够保持原有的声音平衡性,避免频率衔接、相位一致、速度响应等问题,把它们变成合格的全频宽系统

这样的古董系统,可以播出充满灵气的现代风格音乐现代系统,可以再现真实乐器、真实人声的浮凸立体感。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们达到了Hi-end播放的完美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