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费脑子|大众读者看静诗(十九)

 写诗的小静静 2023-06-30 发布于山东

评家简介

Eric,长于山西,求学于武汉,曾工作于北京。识字以来,手不释卷。雅好文史哲,以与有趣的伟大灵魂交流为毕生幸事。

往期链接:

大众读者看静诗(十五)

大众读者看静诗(十四)

大众读者看静诗(十三)

大众读者看静诗(十二)

大众读者看静诗(七)

大众读者看静诗(六)

大众读者看静诗(五)

大众读者看静诗(四)

大众读者看静诗(三)

大众读者看静诗(二)

大众读者看静诗(一)

点击期刊号即可阅读。

访灵岩寺
写诗的静公子


远闻钟磬近摩碑,桥尽山门恰掩扉。
宝殿青烟沉碧水,寺僧静默寺鱼肥。

◇Eric赏析


 
|远闻钟磬近摩碑,
远方传来寺庙的钟声。文学描写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描写,叫做表诠。一种是间接描写,叫做遮诠。这句诗里,寺庙遥不可见,但飘渺的钟声却明白无误的告诉游人寺院的存在。就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又是在夜半,本来是看不到的,但钟声却使得古刹不见而见。再比如梅尧臣的“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桥尽山门恰掩扉。
桥已尽,尽头却有山门。山门在,却门扉闭掩。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曲折感。寺庙的山门一般有三个,中间是空门,右边是无作门,左边是无相门。佛学中的不二法门,不直说是一,而是说不二,也是使用了遮诠。

|宝殿青烟沉碧水,
宝殿青烟本来应该是向上升腾,这里却沉于碧水,是因为倒映在水中。佛学把般若比喻为一面镜子,物来顺应,物去不留,可以关照万物,却不动于心。

|寺僧静默寺鱼肥。
这句从句式上来看,近似于“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而从句意上来说,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身。寺僧静默,平常心是道。寺鱼肥美,自然也是道。

本诗语意圆融,读完让人物我两忘,不禁想起弘一大师的四句话: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访云冈石窟
写诗的静公子


崖自摩云山自危,喧声含笑梵声悲。
我来顽石多枯朽,不见人间有永垂。


◇Eric赏析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一千五百年之后,当诗人来到这里时,见到的是崖自摩云,山自危耸。喧声含笑,梵声慈悲。而当年修建的石刻多已朽损,于是感叹,人间难见永垂。
其实,被岁月侵蚀的又何止石像。云冈石窟中最有名的昙曜五窟中的五座巨大塑像,据说对应的是北魏的五位皇帝。从道武帝拓跋圭开始,将国都从盛乐迁移到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之后筚路蓝缕,连年征战,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却突然轰然倒塌,分裂成为北周与北齐,在此基础上盛开出隋唐的鲜艳花朵。而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强大兴盛的国度,风格独特的鲜卑艺术,却早已隐入历史迷雾。
科幻小说《三体》里面,也曾讨论过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人类的文明信息尽可能长久的传递下去?经过研究,“史前古陶器上的图案,保存了一万年左右;欧洲岩洞里发现的壁画,大约有四万年的历史;可你别说,还真的找到了一亿年前留下来的信息,当然不是人类留下的,是恐龙的脚印。”绕了一个大圈子,最持久的保存方法,居然还是石刻。可是,即使能保存这么久,最后还是免不了衰朽。再说,如果这些信息没有人看,能否保存下去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

浣溪沙·过禅院
写诗的静公子


壁上僧衣衲线重。火然屋角蜀葵红。黄昏迤逦慢搥钟。
结伴旋来前度燕,扑帘不见去年风。落花袅袅水匆匆。

◇Eric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过禅院,每一句的背后都隐藏着两个字: 岁月。

|壁上僧衣衲线重,是岁月的痕迹。
重重衲线,缝补着僧衣。人生在世,何尝不是忙忙碌碌,用爱情,友情,亲情,来弥缝着婚姻,生活,家庭。

|火然屋角蜀葵红,是岁月的坚持。
不管多少年的岁月流逝,天空依然湛蓝,映衬着屋角如火,蜀葵艳红。

|黄昏迤逦慢搥钟,是岁月的沧桑。
黄昏迟缓,钟声更缓。年少时,当一天和尚,便撞一天钟。年老了,当一天和尚,且撞一天钟。百年后,又是谁在撞钟。千年后,又有谁来听钟。

|结伴旋来前度燕,是生命的馈赠。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那只燕子为何选择了我。
冬去春来,望眼欲穿,竟然有缘可以再次相逢。

|扑帘不见去年风,是岁月的侵蚀。
风卷珠帘,却不再是去年的风,也不再是旧时的人。曾读过这样一段文字:
年少时驰骋的风,比黄金还要珍贵。若能许我少年时,一寸黄金一寸风。

|落花袅袅水匆匆,是岁月的脚步。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再不舍,再依恋,也难免别离。匆匆,太匆匆。

对于岁月,佛家和儒家有着截然不同的释读。佛家认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一切皆空。而儒家认为过去实有,现在实有,未来实有,故此孔子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村庄》

作者:海子

村庄 在五谷丰盛的村庄 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 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



 下一期继续解读静公子的绝句,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