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记忆‖万字山-播撒红色种子的起点

 画者沈乾坤 2023-07-01 发布于江苏

此贴为沈乾坤居士首发文章,同意发表。

重温艰难历程,追寻红色记忆!

万字山远眺

万字山简介

万字山:站在山顶往下看是一个大写的”卍”字,故得名”万字山”.是大别山主脉的一处制高点,位于麻城北部新县南部,鄂豫交界,江淮分水,主峰海拔800余米,北距新县32公里,南到麻城50公里,东连黄毛尖,西抵杨泗寨、观音寨,自古至今为南北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万字山地标

万字山是红色的火种,孕育出多少英雄好汉,唤醒多少血性男儿,小小乘马岗地区29000人参加了红军和地方武装,3800人参加了长征,有20000多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现有在册烈士5938人,孕育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王宏坤、王必成等26位将军和88位省军级领导。

红25军万字山、杨泗寨狙击战

杨泗寨战斗纪念碑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胜利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使一些麻城籍青年学生出身的国共两党跨党党员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本地的革命领导权。在这批学生党员的宣传带动下,麻城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地主豪绅成为革命对象,或被捉被斗,或逃亡他乡(主要是就近逃亡到河南新集或汉口城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地主们勾结河南反动红枪会卷土重来,企图复辟,于是两省交界处的制高点万字山、杨泗寨等古山寨,就成为双方反复拉锯的战场。

1927年3月10日,敌第80师238旅、第30师88旅,第31师4个团,赶至新集(现新县)救援。

红25军出现于黄安东北的袁英河地区,包围了打鼓岭,向守敌第13师26团展开进攻。同时,派少数部队佯攻宋埠,吸引敌人南顾。

12日,卫立煌判明红25军位置后,一面命令远在孝感东新店一带的第89师急速开回河口,一面命令第30、31师等部急返袁英河地区,同时命令驻黄安之第13师向袁英河进攻。红25军抓住敌13师孤军深入的良机,于13日拂晓在袁英河以南的九龙长岭向敌第13师发起猛攻,激一个半小时,予敌先头第38旅74团以歼灭性打击,然后向麻城北部的杨泗寨地区转移。

卫立煌发现红军东去后,于3月15日命令第30、31、13和89各师共12个团, 自黄安、七里坪一线,分三路追击,拟于19日“会剿”于万字山、杨泗寨地区。

18日、19日,红25军在杨泗寨、万字山地区占领有利地形,与敌展开激战,杀伤敌700余名。

红色记忆

仅1927年4月至12月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杨泗寨就发生过数十次战斗,现择其要简介如下:

1927年4月,逃亡到河南新集的乘马岗农村地主勾结河南民团、红枪会上万人,直扑杨泗寨,占据乘马岗,又南下围攻麻城县城,制造“麻城惨案”。

5月中下旬,王树声赶到武汉见董必武,董必武请毛泽东派出武昌农讲所200多名学生军到麻城剿匪,乘马岗农民敢死队与学生军和省政府警备营并肩战斗,胜利进驻杨泗寨等地,红枪会匪众败退回河南。农民敢死队在战斗中改编为麻城农民自卫军。拥有3个排,100余人。

6月11日,数千名河南民团、红白枪会匪众又向万字山、杨泗寨发动进攻。寨上守军只有农民自卫军96人。在大队长刘文蔚领导下,智斗红枪会,最终成功脱险。当地群众高兴地到处传唱:“杨泗寨,万字山,九十五人当三千,坚决奋战三昼夜,消灭敌人一千三。”

1927年,黄麻起义拉开鄂豫皖土地革命战争大幕,产生出大别山红军武装,万字山杨泗寨一带又成为红军大本营。

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红25军,活动在万字山杨泗寨地区的麻城独立团编为红25军特务营。

廖荣坤将军

1933年1月初,省委又在杨泗寨附近的大畈成立红28军,任命家居杨泗寨山脚下罗家河的廖荣坤(1903-1933)担任军长。

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鄂豫皖省党组织又重建红28军,中共鄂东北特委以留在杨泗寨地区的伤病员为基础,四次组建鄂东北 独立团。成建制补充红28军,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战开始后编入新四军四支队。

高敬亭万字山阻击战

高敬亭将军

1932年10月,鄂豫皖根据地反四次“围剿”失利,西进川陕,高敬亭(1907-1939)率部分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保护大批苏区群众由豫东南撤退到皖西。之后,鄂豫皖省委重建红二十五军,任命高敬亭为七十五师政委高敬亭带领的红七十五师,英勇顽强,屡建战功。在万字山战斗中,消灭卫立煌部一个加强特务营.只有一人逃生(由许世友旗手董德珠讲述).

火烧万字山

1933年的春天,万字山方圆十几公里,山上树木茂盛,沟壑纵横,杂林和茅草生长得格外茂密,在开春之后它们一直不肯复苏,它们似乎一直在等待着这场大火的到来。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反第四次围剿失败,被迫离开大别山向西转移,红色革命根据地顿时陷入腥风血雨……

12月18日“进剿”作敌不利的国民党匪军,公然提出“血洗黄麻”的口号。

1933年1月,敌人以2个师的兵力,分多路对麻城乘马岗、顺河集两个地区进行合围。2月间,已经突入根据地腹心杨泗寨的敌人,遭到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坚决打击,大部被全歼。敌人不甘心失败继续增兵。至3月初投入合围的敌军已达到3个多师共22个团。当时,接近1个团兵力的红军战士和2万多名当地群众,分布在杨泗寨至万字山一带,全部遭入敌人的包围圈。被围困的红军战士无数次冒险冲锋,想杀开一条血道掩护群众突围,终因敌强我弱,难以奏效。

3月15日,敌第六纵队指挥官卫立煌亲自指挥,共十二个团,自红安、七里坪一线分三路向我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重建的红二十五、二十八军追击。红二十五军领导和麻城地方党组织为了保护革命实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决定红军主力在万字山、杨泗寨一带牵制敌人,一部分红军和当地干部分别动员和组织乘(马岗)顺(河)地区的群众于十七日晚全部转移到万字山一带隐藏。

18日,敌补充兵源,以二十二个团的兵力,南从麻城、东从福田河、西从黄安、北从光山拉网似地向万字山涌来。红二十五军在杨泗寨、万字山一带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福田河一带运粮的红二十八军闻讯后,急速赶来,以解万字山之围,行进到癞痢寨一带时遭到敌八十九师狙击,红二十八军即与敌人展开激烈拼搏,终因敌众我寡,只得边打边向皖西地区撤退。红二十五军在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弹药消耗殆尽,撤退到万字山一带,被蜂拥而进的敌人重重包围……

新组建的红28军军长廖荣坤收到求救信后,连夜率部赶来支援,计划打开一条通道接应群众转移。为了阻止红军内外联手,残忍的敌人开始使出令人发指的残忍手段,竟然开始四处放火烧山。先是用火把。后来嫌太慢,索性用炮击。大火从杨泗寨下面的王家楼烧起,一直烧到万字山。方圆十多公里的区域,大多数地方都陷入到火海之中。被大火烧死的那些来不及转移的群众漫山遍地,在山中的一个红军野战医院,全部被烧成焦土,300多名伤病员也全部丧生火海。

事后统计仅此一役,被烧死的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高达4千多人,王树声(1905-1974)的发妻胡锦仙和大嫂张厚香,也在这次事件中遇难。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万字山惨案”。

红色的欠条

大军南下

万字山的红色种子在生根发芽,和老百姓打下了深厚坚实的基础。

1947 年8月29 日,刘邓大军顺利渡过淮河,相继进入潢川、光山、乘马岗地区。

万字山下,英雄落泪,十一团一大队在 万字山南边的小山村董家湾写下了一张红色的欠条,并承诺革命胜利后加倍偿还,此欠条现收藏于新县鄂豫皖革命博物馆,在此感谢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

红色的欠条

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不会忘记,新时代的征程中,万字山将作为革命教育红色火种,传承红色基因,唤醒红色记忆!

重温艰难历程,追寻红色记忆

以上资料部分采用官方资料,部分内容为当地老人讲述,本人非军事专家如有谬误请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