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非遗之美》——舌尖上的“非遗”(福建篇)

 非遗之美 2023-07-01 发布于北京

福建的闽菜属于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涵盖了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莆田“闽南金三角”地带的菜肴,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文化的融合而形成。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尤以“香”、“味”见长,其淡爽、清鲜、荤香、味美的特点,在南方菜系中别有风味。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在福建厦门实地探访

佛跳墙。闽菜之王“佛跳墙”,一坛里装着由几十种山珍海味烹饪而成的佳肴。品尝之,福满满,营养丰富,延年益寿,甚至出现在外宾访华的国宴上,可见其地位之高,闽菜之中无出其右。

鱼丸。对许多福州人来说,对鱼丸的记忆始于“叮当叮当”的碗勺撞击声,听到这有节奏的敲击声,人们便知是推着自行车的鱼丸小贩来了。小贩大铁勺轻轻一搅,鲜美的鱼丸冒着香气,让孩子们馋到流口水。

肉燕。肉燕者,闽人特殊之肴也,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中如此感叹肉燕的味美:福州人“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对福州人来说不仅是一道菜,还是一份情感。

肉粽。泉州的肉粽是属于整个春夏秋冬的,并不囿于端午的时令,肉粽里包裹着众多食材,山珍与海味在此间交融。有时候会觉得,泉州的粽子也如这个城市一般,虽然不大,却能包罗万象。

润饼皮。润饼皮,闽南人的思乡菜。过年回乡团圆、清明祭祖之时,便是润饼存在感最强的时节。一家子围在餐桌前,人人手握一个润饼菜,所有馅料一同进入口中:咸的、甜的、脆的、酥的,每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

石花膏。一碗清澈的石花膏里,冰凉的蜜水、多样的配料,这是闽南人最原汁原味的冷饮,送入口中,暑气一扫而空,看着柔弱光滑,而口感却扎实有嚼劲,像极了以“石花女”为代表的泉州儿女,温暖却有韧劲。

江口吴氏卤面。在莆仙方言中,“面”与“命”谐音,更被莆田人寄予长命百岁的祈愿。夹起一筷,尝一口,鲜润而清新,丰富而纯朴,由内而外香软而柔韧,仿佛汇聚了人间精华,这便是卤面的魅力。

红团。在莆田,红团之于春节,就像粽子之于端午、月饼之于中秋。“红”是喜庆的表达,“团”以及“圆”的形状,则象征着家庭的团团圆圆,在逝水流年间,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像一缕亘古不变的清香。

妈祖平安糕。妈祖香糕闻世界,普天人民皆平安,作为湄洲三宝之一的妈祖平安糕,寓意吉祥、平安、步步高升,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澳头蠔干粥。鲜藏五味中,一粥走天下。一碗地道的澳头蠔干粥,不仅仅是民间美食,更是匠心独用的繁复下,对味觉大道至简的领悟。

同安薄饼。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传统非遗的厦门同安薄饼,承载了太多的回忆,融合了家族传承、亲友情谊,更融合了千年历史的风味。

鼓浪屿馅饼。舌尖上的海上花园,说的就是香甜的鼓浪屿馅饼,喝茶吃饼是无数厦门人的生活记忆,有模有样的馅饼风格,也见证了无数小岛生活的幸福瞬间。

猫仔粥。漳州猫仔粥料多味美,在福建的“粥圈”里可谓是圈粉无数,在这样气温忽高忽低的春天,喝一碗传统粥,让胃也享受了一番”春暖花开“的感觉。

五香卷。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逢年过节时阿嬷做的五香卷,口感酥脆、鲜香可口,再佐以甜辣酱,是多少漳州男女老少记忆中的古早味。

白水贡糖。“白水悠悠贡糖香”,用麦芽糖和花生制成的金黄色小块,轻轻咬上一口——那芳香,那甜味总让人难以忘怀,想起家乡的贡糖,便会托人捎上几包过过口瘾,以解难以释怀的乡愁。

簸箕粄。客家的各种“粄”叫人眼花缭乱,这其中最有“吃货缘”的大概就是簸箕粄了。岁时节日乃至日常,大街小巷总能觅见它的踪影,一道有温度、有温情,带有农村生活气息场景图的簸箕粄,蕴藏着客家生活的家长里短、人情世故。

九门头。靠山吃山,是龙岩味道的本色,单说早餐就有一顿吃下一头牛的吃法。龙岩连城的九门头,选取“倒地牛”的九个精华部位作为食材,意喻一台戏中的旦、花、丑等九种角色,听上去极具传统色彩。

新泉豆腐。新泉人对豆腐的依赖,跨越了地域和时间,此地做出的豆腐畅销历史上百年,一方独享的山泉水和气候风土,让新泉豆腐拥有不可复制的滋味,也被赋予了额外的文化和传承意义。

粿条。每到饭点时分,永安的小吃店总能看到一碗碗粿条,从热腾腾的锅中到人们的面前,其制作靠的都是老手艺,之所以能被称作美食,肯定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过程的。永安粿条早已成为当地美食的一个绝味标志!

肉脯干。明溪肉脯干,素有“闽西八大干”之首的美誉,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舌尖心头万千滋味,一片红中透亮,香味醇厚的肉脯干,是每个明溪人儿时的美好记忆。

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沙县小吃,饱含着沙县人敢闯敢拼的精神,蕴含着沙县人创新创造的思维。从古至今,沙县小吃在历史中前进,有的小吃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着原始的特点,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古田炒面。古田炒面经数十代,勤劳质朴的古田人不断传承创新,无论是在大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都有一大批技艺精湛的炒面制作高人,亦使古田炒面成为古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饮食文化之一。

福鼎肉片。从纽约的灯红酒绿到北京的胡同里巷,有福鼎人的地方就有一碗喷香的福鼎肉片,不少在外打拼的福鼎人,回乡时的头一件事就是奔向街头巷尾找寻那百转千回的舌尖美味。

畲族乌米饭,以前畲民吃乌米饭是为了躲避恶霸掠夺而把白米染成黑米,如今制作乌米饭是为了传承畲族文化,让一个个畲乡子民时刻能够记住乡愁。春暖花开,时令的更替,亦如绿肥红瘦,舌尖记忆里总少不了一碗乌米饭。

武夷熏鹅。“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这句流传在岚谷民间的谚语,体现出了当地对于食鹅的热爱。熏鹅的制作技艺,在经历了几代人补充和完善下成为了武夷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瓯光饼。在每个建瓯人心里说起家乡的味道,光饼必占有一席之地。鲜香、酥脆、绵软的口感透过味蕾,直击人心。建瓯光饼用普通的食材做出朴实的味道,却是许多建瓯人魂牵梦绕的乡愁小吃。

游浆豆腐。在新的时代下古老的手艺已渐渐失传,或多或少地缺少着儿时之味,然而有那么一个地方始终未变过,在一代代的传承下,传承人如匠者一般的坚守,制作出了福建邵武和平第一绝的——游浆豆腐。

▲《发现非遗之美》系列丛书主编——姚泽民,在福建泉州实地探访

(转载请注明“非遗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