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門不敬王者論·在家篇》

 企愚書櫥 2023-07-01 发布于湖南

原夫佛教所明大要,以出處為異。出處之人,凡有四科。其弘教通物,則功侔帝王,化兼治道。至於感俗悟時,亦無世不有,但所遇有行藏,故以廢興為隱顯耳。其中可得論者,請略而言。在家奉法,則是順化之民,情未變俗,迹同方內,故有天屬之愛,奉主之禮。禮敬有本,遂因之而成教。本其所因,則功由在昔。是故因親以教愛,使民知有自然之恩;因嚴以教敬,使民知有自然之重。二者之來,寔由冥應,應不在今,則宜尋其本。故以罪對為刑罰,使懼而後慎;以天堂為爵賞,使悅而後動。此皆即其影響之報,而明於教,以因順為通,而不革其自然也。何者?夫厚身存生,以有封為滯,累根深固,存我未忘。方將以情欲為苑囿,聲色為遊觀,沈湎世樂,不能自免而特出,是故教之所撿,以此為崖,而不明其外耳。其外未明,則大同於順化,故不可受其德而遺其禮,沾其惠而廢其敬。是故悅釋迦之風者,輒先奉親而敬君;變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順動。若君親有疑,則退求其志,以俟同悟。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資生,助王化於治道者也。論者立言之旨,貌有所同,故位夫內外之分,以明在三之志。略敘經意,宣寄所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