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三分天下的谋略比诸葛亮早八年。

 新用户36578gXR 2023-07-01 发布于四川
01

公元200年,江东吴郡。

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孙权频频举杯,但心里是无比的烦躁。

在遥远的北方,曹操和袁绍的决战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孙权虽在江南,却至始至终都全程关注着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决战。他明白,无论袁曹哪一位胜出,必定会统一北方,下一个目标一定会是自己。
孙权办宴会的目的,就是借宴会之名,探探群臣的想法。

觥筹交错之间,群臣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但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倒是周瑜身边的一个年轻人的发言,引起了孙权的兴趣。

孙权听周瑜讲过这个人,姓鲁名肃,字子敬。

宴会结束之后,孙权派人把这个年轻人悄悄的叫了回来。



02

孙权热情的邀请鲁肃与自己在塌上就坐,边饮边聊。

孙权说:“我刚接手我父兄的基业,想要有所作为,请问有何良策?”

鲁肃答:“以我个人私见。汉家天下已经不可恢复,而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除掉。将军割据一方,应当乘此乱局,征讨黄祖和刘表,全部占有长江以南的土地。有了这些,可成高祖之业。”

孙权听了之后,嘴上说着,我要恢复汉室,但心底已经被这个谋略折服。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塌上策”,是孙吴若干年里一直实行的最高战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足足早了八年。

鲁肃的“塌上策”厉害在哪里呢?

1,当时袁绍和曹操还没有分出胜负,鲁肃已经把曹操看成唯一的敌人,也就是说,鲁肃已经认识到以若击强的曹操会取得胜利。

2、汉家已无恢复可能,这实际上是建议根据孙吴自己的情况,走出一条与刘备不同的政治道路。

3、占领长江以南。这实际上是放弃北上逐鹿中原,实行东进战略。避免与曹操过早的决战,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具体方式就是先打弱小黄祖,后灭刘表。

塌上策提出之后,孙吴就一直坚定执行这一策略,无论是灭黄祖,还是与刘备争夺荆州,都是这一策略的提现。事实上也证明,这一策略是正确的。


03

但事与愿违,在拿下黄祖之后,孙吴并没有能够立即吞并刘表。但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并迅速带兵南下。

恰好刘表去世,荆州一盘散沙,曹操大军聚集南阳,局势非常危急。

鲁肃在这个时候,请求以为刘表吊丧为名前往荆州打探消息,并笼络刘表的部下,孙权立即批准了。

一路上,坏消息不断。

先是刘琮投降了曹操,荆州陷落。刘备又兵败,准备渡江南撤。

荆州是去不成了,鲁肃果断决定,去见刘备。在长坂坡,鲁肃见到了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的刘备。

鲁肃的意图很明显,联刘抗曹。鲁肃的到来,对刘备来说,是天大之喜,更是雪中送炭。双方相谈甚欢,但联合这样的大事,还是得孙权拍板,所以鲁肃邀请刘备派人去面见孙权,最合适的人当然是诸葛亮。

回到东吴之后,孙权立即召开会议,谈论应对之策。
投降派人数众多,尤其是重臣张昭也在其中,一时之间,投降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孙权上厕所,鲁肃跟了出去。

鲁肃说:“我投降曹操,还可以当个小官。将军你投降曹操,曹操把你放在什么位置呢?”

鲁肃这句话高明之处在于,把孙权逼到了绝境。孙权本犹豫不决,听了这话,坚定抗曹。

后面的事,就很清楚了,孙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

04

夺取荆州,是鲁肃塌上策的重要一环,亦是诸葛亮隆中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孙刘之间围绕着荆州的争夺,日趋激烈。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自然是不同意。孙权盛怒之下,派吕蒙率军将长沙、桂阳二郡夺取。

刘备得知,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对抗关羽。

鲁肃这个时候,仍然希望通过和谈来解决问题,他与关羽面对面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但羽翼已丰的关羽,并不买账,双方不欢而散。

此时,曹操进攻汉中,益州受到威胁。刘备派人跟孙权讲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湘水划界本质上是双方力量势均力敌的结果,但鲁肃在其中的作用不了忽视。孙权虽然赞同吕蒙攻打荆州的决议,但对鲁肃联刘抗曹的战略也是认同的。而正是这一战略,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

05

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

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