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全本上新:蒙学经典《幼学琼林》来了!

 星河岁月 2023-07-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继不久前推出第133种三全本《唐宋八大家文钞》之后,三全本又有新书推出啦!这回推出的新书是蒙学经典《幼学琼林》。那么《幼学琼林》是本什么样的书?读《幼学琼林》为什么要选择三全本?三全本中还有哪些蒙学经典值得关注?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几个话题。
图片

《幼学琼林》

一、《幼学琼林》是本什么书?

《幼学琼林》成书于明末,在清代非常流行。传世的版本较多,而且卷次篇目都有不同,署名的作者也有差异。其中最为流行的是程登吉、邹圣脉编著的版本,分四卷三十三篇。
那么,《幼学琼林》是本什么样的书呢?从书名“幼学”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蒙书,《三字经》中说“幼不学,老何为”,这部书就是给初学的孩子读的。“琼林”即琼树之林,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说这书里面珍宝荟萃,犹如琼林。
那么,《幼学琼林》中究竟有些什么珍宝呢?这可以从它的几个书名说起。据说,《幼学琼林》的全称叫《幼学故事琼林》,又叫《幼学须知》《成语考》。从“故事”和“成语”两个词可以看出,这本书主要是讲述某些典故故事和语词的书。例如,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所读课文中有一句“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就出自《幼学琼林》的“身体篇”,“狗窦大开”是一个出自《世说新语·排调》的成语。

图片

《世说新语》

所以,《幼学琼林》就是一部帮助孩子积累典故和成语的蒙学经典。但古代的成语典故那么多,《幼学琼林》是怎样编排的呢?学者指出,《幼学琼林》的分类编排方式是从古代的类书学来的。前面提到,程邹本《幼学琼林》分为四卷三十三篇,分别为:

卷一  天文、舆地、岁时、朝廷、文臣、武职;

卷二  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 老寿幼诞、身体、衣服;

卷三  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

卷四  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

从这个篇目结构看,读了这本书,基本上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旁及佛道鬼神、鸟兽花木了,可以说包含的知识范围相当广阔。当然,《幼学琼林》并非系统枯燥地介绍天文地理知识,而是通过提示一些有故事的典故和语词(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让孩子了解有关天文地理知识。毕竟孩子都是喜欢读故事的,这样的内容能够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图片

牛郎织女,1973年四川郫县新胜乡(今成都市郫都区新胜镇)出土石棺棺盖

具体行文方面,主要是用一些对仗的联句来串联解说相关的成语典故,例如“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就解说了“披星戴月”和“栉风沐雨”两个成语,采取这种对仗的联句方式,也便于孩子诵读记忆。

二、为什么要读三全本《幼学琼林》?

从上述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幼学琼林》确实可谓是一座琼林,也可以说是一座宝山。可是,要领略这座琼林宝山的美,却需要一个博学能言的导游。因为《幼学琼林》原文对于成语、典故往往点到即止,而所涉的故事出自何书、具体情节如何,则需要注释来加以解释说明。就这一点而言,三全本《幼学琼林》或许是市面上注释最为翔实丰富的注译本。我们随手翻阅,就能发现好多平时耳熟能详的知识都有问题,也能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新知识。

图片

三全《幼学琼林》内页

例如,我们都知道,道士们作法时经常念一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你知道这里的“律令”是指什么吗?是指法律命令吗?其实,这里的“律令”是指一个行动迅捷的小鬼,《幼学琼林》中提到“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那么《幼学琼林》这个说法出自哪里呢?三全本在注释中指出唐人李匡乂的《资暇集》中提到“'律令’之'令’字,宜平声读为'零’……律令是雷边捷鬼”。读了三全本注释才知道,“急急如律令”这话,以前不仅读错了,意思也理解错了。
又如,《幼学琼林》中提到“后羿妻,奔月而为嫦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可是,如果要问嫦娥奔月的传说最早出自哪里,恐怕能答上来的人就不多了。在三全本注释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传说最早出自张衡的《灵宪》。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对天文学也很有研究,《灵宪》就是他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科学地解释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食是由于地影遮蔽了月亮所致。不过,《灵宪》原书已经散佚,部分内容保存在《后汉书》刘昭注中。其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搜神记》中也有记载。

图片

《搜神记》

再如,我们都很熟悉一个关于尊师重道的故事,叫“程门立雪”,《幼学琼林》中也讲到了这个故事,说“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很多传统文化儿童读物都喜欢讲这个故事,还有不少会配有插图,画的是两个人站在门外,身上满是积雪。

图片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游酢、杨时难道是被他们老师程颐要求在雪中罚站吗?程颐如果这么狠心,又哪值得尊敬呢?其实,看了三全本注释我们就知道,根据《近思录》等书记载,游酢、杨时并非在门外雪中罚站,而是去拜见老师程颐时,正赶上程颐闭目养神,他俩便恭恭敬敬地陪侍在程颐身边,不敢做声。等过了好久,程颐睁眼一看,发现他们还在,就让他们回去,等他们“出门”,才发现“门外之雪深一尺”。可见他们出门之前是站在程颐身边的,并非下雪时站在门外。

图片

晚笑堂画传·程颐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