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不成文规矩:出殡过程中为何棺材不能落地?非迷信而是有依据的

 三农小毛 2023-07-01 发布于北京

在农村有两件事非常的重要,一件事是红喜事,就是指家里老人过寿、孩子结婚、乔迁等。

另外一件事估计大家也猜到了,那就是白喜事了,即家里老人过世了,它甚至比白喜事更为重要。

老话说得好“死者为大”,如果在农村白喜事遇到红喜事了,一般都要让出殡的先行,这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规矩。

说起农村白喜事的规矩,真的挺多的,之前跟大家分享了“红事叫,白事不请自到”,也是农村不成文的规矩。

并且这个规矩在农村还流传很广,即便是到了今天,好些人在外地打工,但如果村里有老人去世了,还是会主动赶回来帮忙。如果是受到邀请来帮忙,那就更不能推辞了。

另外在农村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白喜事出殡的时候,棺材是不能落地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可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依据的。

为何出殡过程中,棺材不能落地?

在我国丧事是有很多规矩的,其中在出殡当天,当孝子摔了孝盆子以后,就要出殡了。关于摔孝盆也有说法,一般都是长子来摔孝盆子。

如果长子不在了,就是长孙。并且孝盆子要一下子摔碎才好,如果一下子没有摔碎,也是不能捡起来重新摔,一般就是抬棺的人一脚把它踩碎了,然后就出殡了。

在出殡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规矩,见过和参加过农村丧事的人也应该知道,那就是棺材抬起来以后,就是不能落地了的。即要把棺材一口气抬到安葬的地方,在中间是不能落地停留的。

有的人就会好奇了,那如果安葬的地方比较远,路途又不好走,那肯定一下子是走不到。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了,那就要提前挑选好休息的地方,然后在这里准备好一些长板凳,当休息的时候就把棺材放在长板凳上。等到大家休息有了足够的力气了,然后就要立即出发。

之所以在过去民间一直有着出殡过程棺材不能落地,这据说和过去民间的一个传说有关,也就是“落地为坟”的说法,即在哪里落地了,就要在哪里安葬。

但很显然,古人对故去之人的安葬地点是很讲究的,都是要找风水先生挑选吉地,这样不仅对死者有利,也能福佑子孙后代。因此如果落地为坟就是一种居无定所的丧葬方式,这是不吉利的做法,也是不孝顺的做法。

听起来这样的说法是有点迷信的思想,但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首先,这样是对逝者的尊敬。

正所谓“逝者为大”,对于过世之人最大的尊敬,就是要入土为安,而从古至今很多人都认为过世以后能和先人安葬在一起,也就是安葬在自家的祖坟这才是最终的归宿,也是他们最后的一个心愿。

如果棺材在出殡的时候随便落地了,并且按照古人“落地为坟”的规矩,那就违背了逝者的遗愿。同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没有这个要求的话,在出殡的时候随便落地休息,这样起起落落、走走停停的既不吉利,也容易导致棺材磕磕碰碰的,这同样对逝者是极大的不尊敬。

其次,这对抬棺者也不利。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在我国基本都是流行土葬,而土葬就有棺木,一个棺木可是有树根粗壮的木材制作而成的,而且越是富裕的家庭棺木材质越讲究,这样的棺材又大又重。这对于抬棺的人来说,真的是一项力气活。

因此在抬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这个规矩,就常会有人会因为抬不动而休息,就会导致中途有多次休息。而老话说“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人的力气是有限的,而且越是想休息,这样人就会越感觉没力气。

特别是在抬棺的时候刚起步和准备休息的时候,更是要格外小心,也是最耗费体力的,因此如此反复几次的话,就会耗费掉大量的体力,从而会影响到后面体力。尤其是容易因为体力不支而导致一些意外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耽误吉时。

因为出殡要选择吉日吉时,而安葬也是如此。如果在出殡的时候没有这个要求,那么在路上走走停停的,既会耗费大量的体力,同时还容易耽误时间。因此抬棺人抬棺全过程都会格外当心,尽量不许棺材落地。

由此可见,古人这样的不成文规定,也不全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要不然它也不会在我国民间流传数千年,并且大家一直坚守并传承下去。

在你的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