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亭》赘语:汤显祖为何不遵曲律?杜丽娘多大年岁?

 cxag 2023-07-01 发布于北京

小引

 王伯良云:“临川汤若士,婉丽妖冶,语动刺骨,独字句平仄,多逸三尺。然其妙处,往往非词人工力所及。”(《曲律》)

 沈德符云:“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奈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乃才情自足不朽也。”(《顾曲杂言》)

 古今论曲者,无不以玉茗不娴律为憾,所谓不娴律,便是——(一)不谙谱。(二)不遵韵。

 汤氏何以要这般任意孤行呢?在已往论曲各家,都以为是他不甘受曲律的束缚而然。在汤氏自己口中也很吐露过这种意思,例如:

 寄《吴中曲论》,良是。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此语大可轩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韵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吕姜山书》)

 不过这书中语言,很带几分负气模样,即然负气,便不能认为真正实情。

图片

《牡丹亭》插画

 南曲到明朝中叶时候,衍为海盐、义乌、弋阳、昆山等派,就中昆山一派,最较晚兴,歌者斗巧争奇,竞为新声,瞬便雄据三吴,但改变本来面目,也较其余诸派为甚。

 其后作家蜂起,新曲层出,更汲汲乎有不可一世之槩。不过作家们都系文人,而文人率皆不甚知乐,即便知乐,又不免失之过“迂”,他们以为:如果得有一种固定的格式,使作者可以按格以填词,一定可以省却许多麻烦,于是便进一步而去追求曲谱,其实这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饮水虽也能使肚子充满,但究竟不能搪饥,徒使枷锁郎当,行走不便而已。

 明嘉靖中,毘陵蒋惟忠氏得九宫十三调谱于陈白两家,便着手去整理,但因他不晓得何以九宫之外又有十三调,于是便把十三调放在一边,作为存疑。后来沈宁庵增订蒋谱,也因不明宫调原理,索性把十三调分别附入九宫之内。

 陈白二家之谱,是否地道完整的南曲谱?姑且不问,只沈氏一番李逵式的斧削,已经不成东西了,以此而去绳古今的作品,虽令人不敢有违,恐古人不免要掸泪于九泉之下。

 汤氏有诗云:“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遍拍无人会,自掐檀痕敎小伶。”

图片

言慧珠、俞振飞之《游园惊梦》

 天下只有知律而不知乐的,从未有知乐而不知律的,汤氏既能“自掐檀痕教小伶,”岂能认为是不知乐?既知乐,焉能不知律?不过他所不愿遵守的,仅是非驴非马的吴江曲律而已。在他答侯俟居的信中,很可以看出不少痕迹:

 兄以二梦破梦,梦竟得破耶!儿女之梦难除,尼父所以拜嘉鱼,大人所以占维熊也,更为兄向南海大士祝之。曲谱诸刻,其论良快,久玩之,要非大了者。庄子云“彼恶知礼意!”此亦安知曲意哉!其辨各曲落韵处,粗亦易了。周伯琦作《中原韵》,而伯琦于伯辉致远中无词名,沈伯时指学府迷,而伯时于花庵玉林间非词手。词之为词,九调四声而已哉!且所引,不云“未知出何调”“犯何调,”则云“又一体”“又一体”,彼所引曲未满十,然已如是,复何能纵观而定其字音韵耶!

 然而他晓得纵如此说,一般人也不会领悟,于是愤然了:

 弟在此自谓知曲意,谓笔懒韵落,时时有之,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兄达者能信此乎?何时握兄手听海潮音,如雷破山,砉然而笑也?

 彼时昆调虽盛,并未能压倒天下诸腔,而浙江一带,仍有海盐义乌诸派存在,江西一带,仍是弋阳派的势力范围,这几派因未经文人播弄,所存本来面目比较尚多,规律自然亦较清晰,汤氏是江西人,所学当近于戈阳一派,而谭纶从海盐带了许多梨园子,回到宜黄去做敎师,渐使海盐派盛于赣中,其时恰在汤氏之先,对于汤氏当然亦不无影响,吴中诸子却硬要他舍掉自己所学去投降昆山派,无怪要受他一番讥笑了。

 他在答凌初成书中云:

 不佞生非吴越通,智意短陋,加以举业之耗,道学之牵,不得一意,横绝流畅于文赋律吕之事,独以单慧涉猎,妄意诵记,操作层积,有如暗中索路,闯入堂序,忽然溜光,得自转折,始知上自葛天,下至胡元,皆是歌曲。曲者,字句转声而已,葛天短而胡元长,时势使然。总之,偶方奇圆,节数随意,四六之言,二字而节,五言,三七言,四歌诗者,自然而然,而至唱曲,三言四言,一字一节,故为缓音,以舒上下长句,使然而自然也。独想休文声病浮切,发乎旷聪,伯琦四声无入,通乎朔响,安诗填词,率履无越,不佞少而习之,衰而未融辱足下流赏,重以大制五种,缓隐浓淡,大合家门,至于才情烂缦陆离,叹时道古可笑可悲,定是名手。不佞《牡丹亭》记,大受吕玉绳改窜,云便吴歌,不佞哑然笑曰,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其中骀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若夫北地之于文犹新都之于曲,余子何道哉!

 南曲用韵,始终没有一定的韵书,最古的南戏,大抵不过遵用十二辙(参阅本刊第三卷第七册拙作十三辙一文)亦不甚严,自昆腔盛后,人们渐渐注意到这问题,于是沈宁庵诸人便硬把周德清的中原韵拉来承乏,难道不晓得是不可能?不见得!无非掩耳盗铃而已,自欺尚且不可,却去强他人认鹿为马,怎能不使高人齿冷呢?

 谈汤氏作品的,无不说到《牡丹亭》,而谈《牡丹亭》,又多半指摘汤氏如何不知曲律,殊不知自己却掉在吴江派的迷魂阵里,茫茫宇宙,何知音之“恨少!”不如把四梦付之一炬,倒也清静!

 廿五年春日,识于南窗下。

(一)

 《劝农》折中云:“常羡人间万户侯,只知骑马胜骑牛,今朝马上看山色,争似骑牛得自由。”按江东签第四十六签云:“君是人间万户侯,信知骑马胜骑牛,今朝马上看山色,争似骑牛得自由。”这两首诗很相似,有人以为签词袭用《牡丹亭》中语,但相传江东乃江东神石固庙中物,明太祖时候,奉旨移交关帝庙掌管,那么,签词至少早于汤氏百数十年,作签者岂能预知?一定是汤氏引用签语无疑了。

图片

《牡丹亭》插画 劝农

 又按:七桧山人杨仪明良记云:举人章洗连丧二妻,将再娶,撤签于江东神,其辞有“他日王侯却并肩”之句,以为佳谶,娶之,未几又死,葬于先二妻之傍,始悟前妻一姓王一姓侯也。

 两京关王签,即江东签诀。柴黄门奇初发解至京,午门月城西关王庙中撤签。得“此事当谋亲弟兄”之句,时弟太为昆山庠生,未知名,奇颇不信,至四科后,卒与弟同榜。

 江东签第八十二签云:“彼此俦中一辈贤,劝君特达与周旋,此时宾主欢相会,他日王侯却幷肩。”此章氏所撤得者。又第十六签云:“官事悠悠难辨明,不如息了且归耕,傍人煽惑君休信,此事当谋亲弟兄。”此柴氏所撤得者。

 《牡丹亭》成于明万历二十九年,明良记作于何时虽不详,但明良记的作者杨仪是明嘉靖五年进士,嘉靖五年,早于《牡丹亭》成书之时七十余年,无论如何,该书总作在《牡丹亭》成书以前,当然不会有引用《牡丹亭》之理,明太祖移签事,姑不必问其真假,即据此,也可证明《牡丹亭》在后了。

 注:褚人获坚瓠集云:明高皇初,起兵渡江,偶尔桅折,见江东神庙有木,将伐之。庙祝言神签颇灵,可问之,高皇从其请,得签曰:“世间万物皆有主,非义一毫君莫取,纵然豪杰自天生,也须步步循规矩。”遂不伐。明朝小史云:“高皇怒其不许,乃取其诀本,送关圣掌之,至今关帝江东签诀更灵”。

(二)

 《闺塾》折【掉角儿】云:“女娘行,那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嶮,把负荆人吓煞。

图片

翁瑞午之《春香闹学》

 痆字,广韵集韵韵会俱作“女黠切”,现在唱此曲的,多半唱作“拉”音,已为可笑。又末句“桃李门墙嶮,把负荆人吓煞。”今谱多半错把“嶮”字误作“险”,却将该句读作“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纳书楹虽然把字改正,句子却依然错了。

 按:“嶮”字,广韵集韵并作“虚检切”,音险。说文嶮,阻难也。

(三)

 《肃苑》折春香定场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省人事,终须等个助情花,处处相随步步觑。”(此诗今借入《闹学》中)

 按此四句乃从刘禹锡赠小樊诗改成,刘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终须买取名(一作多)春草,处处将行(一作来。一作相持)步步随。”

(四)

 《游园惊梦》中,当唱“观之不足……”一支尾声时候,丽娘与春香应走一小圆场,表示回往房中,然后春香念:“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映山紫是一种花,又名山踯躅,实即野生的杜鹃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所指的便是此花,春香折来几枝回到房中,急忙插放瓶中于是才有“瓶插映山紫”一语。后人演此,因为不明白原词的意思,莽把“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一二句取消,却将“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二句移作春香临去时的下场对,未免不像话了。

(五)

 《惊梦》中云: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

 按: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注云:崔徽,河中倡,裴敬中以兴元幕使河中,与徽相从者累月,敬中使还,徽不能从,情怀怨抑。后数月,东川幕白知退将自河中归,徽乃托人写真,因捧书谓知退曰,为妾谓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为卿死矣。”崔徽传乃是叙演这段故事,至于张生崔氏,却是会真记中的人物,和此并不相干,难道汤老先生连西厢记都不曾看见过?

图片

梅兰芳之《惊梦》

 按:姚士燐只编云:汤海若先生妙于音律,酷嗜元人院本,自言箧中收藏多世间不常有,已至千种,有太和正音谱所不载,比问其各本佳处,一一能口诵之。

 汤氏对元曲既如此熟,而收藏又极富,当然不会连西厢记都没有见过,以崔徽传与张生崔氏事合为一谈,恐另有他故。

(六)

 《诊祟》折【金络索】云:“看他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许多人都认为这两句绝妙好词,按元无名氏朱夫人戏文中有【梁州序】一曲云:“唱春词春景堪题,和春燕春莺声碎,把春醅满泛,尽倒春罍,不如痛饮和春醉,春应忘却春忙,春山归路迷。”颇疑汤词是由此化出。

(七)

 杜丽娘的年岁,在《牡丹亭》中交代很不清楚,《写真》折云:“杜丽娘二八春容,怎生便是杜丽娘自手生描也呵”但三年之后,丽娘的魂灵和柳生相会时,却仍云:“杜丽娘小字有庚帖,年华二八,正是婚时节。”(《冥誓》)

 也许这是从小说家言,鬼在阴司,经年不长岁,但《秘议》折中却云:“你说这红梅院因何置,是杜参知前所为,丽娘原是他香闺女,十八而亡,就此坟瘗。”

(八)

 《怅眺》中韩子才对柳梦梅说:“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郎中苗老先生?倒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㠗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怅眺》在《闹殇》(即杜丽娘死亡)之前,而《谒遇》(即柳梦梅于多宝寺中见苗舜宾)却在《闹殇》之后,则此三事应发生在一年之内。柳梦梅得到苗舜宾的资助是在该年的秋天,当时即启程北上,过了梅岭,已然入冬。

 《旅寄》中云:“我柳梦梅秋风拜别中郎,因循亲友辞饯,离船过岭,早是暮冬,不堤防岭北风严,感了寒疾,又无扫兴而回之理,一天风雪,望见南安,好苦也。”则是年冬,梦梅已抵南安。《拾画》中云:“脉脉梨花春院香,一年愁事费商量,不知柳思能多少,打迭腰肢斗沈郎。小生病卧梅花观中,喜得陈友知医,调理痊可,则这几日间春怀郁闷何处忘忧!”据此,则柳梦梅病痊愈时,恰是在春天。按柳梦梅的病,不过偶感风寒,当然不会缠绵过久,而此春天,当即梦梅到南安后次年的春天。

图片
俞振飞之《拾画叫画》

 至于《玩真》,当然在《拾画》后不久,不过在《拾画》之后《玩真》之前却有一折《忆女》,其中有云:“自家杜府春香是也,跟随公相夫人到扬州。小姐去世,将次三年。”这真有些使人莫名其妙了。难道柳梦梅在梅花观中一病三年不成?如果三年,则檀合儿压在太湖石下里面的画恐怕早已朽坏了。

(九)

 汤氏自撰《牡丹还魂记题辞》云: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自来谈《牡丹亭》的,多半喜欢往昙阳子身上去印证,贤如蒋士铨,犹不免有“毕竟是桃李春风旧门墙,怎便把帷薄私情笔下扬”之语。汤氏之所以作《牡丹亭》以及《牡丹亭》故事的来源,作者在题辞中,已然很明白的宣布出来,何必仍往歧路上追求呢?况且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结合,作者原认为是很神圣的,幷没有刺毁的含意,如果一定说是寓贬于褒,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既不是高力士,似乎无需谗谤李太白。

 李仲文冯孝将儿女事,俱见法苑珠林睢阳王收拷谈生事,则见于《列异传》(《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九引)

 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郡丧女,年十八,权假葬郡城北,有张世之代为郡,世之男,字子长,年二十,侍从在廨中,梦一女,颜色不常,自言前府君女,不幸早亡,会今当更生,心相爱乐,故来相就,如此五六夕,忽然书见,衣服薰香殊绝,遂为夫妇,寝息衣皆有污,如处女焉。后仲文遣婢视女墓,因过世之妇相间,入廨中,见此女一只履在子长床下,取之啼泣,呼言发冢持履,妇以示仲文,仲文惊愕,遣问世之“君儿何由得亡女履耶!”世之呼问,儿具陈本末,李张并谓可怪,发棺视之,女体已生肉,颜姿如故,怪右脚有履。子长梦女曰,“我比得生,今为所发,自尔之后遂死,肉烂不得生矣,万恨之心,当复何言!”泣涕而别。

 晋东冯孝将,广州太守,儿名马子年二十岁余,独卧厩中,夜梦见女子,年十八九,言“我是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出入四年为鬼所枉杀,按生录当年八十余,听我更生,要当有依凭乃得活,又应为君妻。能从所委见救活不?”马子答曰“可”,与马尅期当出,并教以出之养之之法。至期,马子屏左右,以丹雄鸡一头,饭一盂,酒一升,陈之去廐十余步所。祭讫,掘棺出,开视,女身体完好如故,抱置帐中,惟心下微暖,口鼻微有息而已。当以青羊乳汁沥其目,始开口能咽粥,渐亦能语。二百日,持杖起行,既一期,肌肤气力皆如常,乃遣报徐氏,上下尽集,选吉日下礼,聘为夫妇,生二男一女焉。

 谈生四十无妇,夜半读书,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生寝,谓“我不与人同,勿以火照我,必三岁方可。”生一儿,二岁,夜伺其寝,烛之,腰上生肉,腰下但有白骨。女觉,曰“君负我,何不能忍一岁也!大义永离,暂随我去。”生随入华堂,以一珠袍与之,裂生衣裙,留之而别。后生持袍诣市,睢阳王家买之,得钱千万。王曰“是我女袍,此必发墓。”乃收拷之,生具以实对。王视女冢,容如故,发视之,得衣裙,呼其儿,正类王女。乃召谈生以为壻,表其儿为侍中。

(《剧学月刊》1936年第5卷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