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九寨沟之旅纪实·路途风光(1)

 西宁的表情 2023-07-02 发布于青海

神奇的九寨沟之旅 

旅游纪实(

作  者 |烛影深

·点击收听本文音频·



01
观望一路的风光
2023年五一劳动节休假之日,趁着有时间外出进行一次小旅游。
黎明时分,天还在黑暗之中,当黎明的幕布还没有拉开时,踏着星星和月亮出行,将近五一的天气了,夜色黑暗,天气寒冷,在路灯下打开手机手电筒,照明道路往前走。此时看到路边一只纯白色的大猫萎缩着身子横穿公路,偶尔能看到大楼的窗灯亮着,似乎这是一场最快乐的出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那是多么的兴奋,望着窗外漆黑的天空,朦胧的星辰,看到路边的清洁工早就开始打扫卫生,车很少,打车都很难。
等坐上车,应该是五点了,车走的很快,是因为这时候车还没有出行,红绿灯前很快就过了,没有堵车,周围根本没有车。但当我双腿跨出车外,眼前傻眼了,银龙酒店门口黑压压一片,人员窜动,这么多人都站在路边渴望大巴车的到来,看来“五一国际劳动节”,外出旅游的人不少呀!
仔细一看,他们大包、小包、背上背个包,手里提个手提包,真是快把家里的衣物吃的全搬出来了,感觉那是承重的压力,怎么会玩好呢?他们的箱子够大,比小时候奶奶的陪嫁箱小不了多少,拉杆箱上一个小包,背上背着双肩旅游包,手里提着一个布包或塑料袋。感觉就像出行十几天一样,准备这么多行李。我喜欢轻装上阵,准备换穿的衣服,备点吃的,再带上用的化妆品,伞具、喝茶的杯子就可以了,看这些人就像搬家一样拿的太多。

银龙宾馆住的男男女女们从大厅走出来,拉着大包小包也加入了等车的行列。他们有的互相聊着天,黑暗中人多喧闹,给即将黎明过后的清晨增加了一份活跃的气氛。私家车不断停在门前,这时连公交车还没有通行,街上几乎车很少,大多人都穿着套装,羽绒服,棉大衣或风衣,围巾,旅游鞋,而我穿的是白色的旅游鞋,厚的肉色绒袜,奶白色半长的改良现代版短袖旗袍,当然白色的毛衣下穿了一件保暖红色内衣和黑色带绒夹夹,天有些冷,腿上凉凉的,原来出门时想穿条加绒的秋裤,思想斗争了一番,最终还是往前走,当我穿着半身裙,白色的毛衣,眼前的人都在向我看,其实我穿的并不少,全身也不冷。
当一辆白色二层大巴车停在眼前,一位戴眼镜的高个男士冲上前去向正在拥挤向大巴车的人群大声喊:“前面的座位留给老人。”空气中一阵喧闹,有的人把大箱拉杆箱拉向车前,背上的包鼓鼓的,手里提着一个布包,有个女孩背上背着大旅游包,手里提着一箱牦牛酸奶,我想,为何不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散装入旅游包呢?人越多越热闹。
又一辆车停下了,一大群人大喊着578尾号的人与手机里的短信相对,一拥而上,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车里黑乎乎的,两层大巴里模糊看到人头窜动,白凉帽下,黑凉帽,黄帽沿的人都在车边挪动着,看导游们喊着车号,说7824的游客们请到这边来排队,说着一群人一拥而上,接着排成歪歪曲曲的两长队,我问前面的人:“这车是不是579尾号的车的队伍。”前面的男士兴奋地转过头对着手机说:“是的,就在这里排队。”579尾号的车已经没有位置可停了,前面都站满了车,车一溜快速跑到前面,随着人们追赶着,向车停止的方向跑去,一拥而上。左边车门前跑去的人有,右边跑来的人也有,大多左车门跑过去的都从车头绕过来到右边上车,宠大的队伍就像被什么追赶一样一拥而上。
我随着队伍跟着跑向车的方向,车停了,人们的大包小包拉杆箱哗哗在地上响着,打破了安静的黎明,等大包小包拿上车,我跟着最后一个上了车,我选择了一个靠窗坐的位置,准备行车时观看窗外的风景。拉开淡蓝色的窗帘,把行装放在脚下,看着街上的人群,在车来的一刹那都在追赶,紧张的很,白色的大巴车在路边停了约半小时,都是在车里抢位置,一位大通的阿姨坐在我身边。
座位上人员固定后,旁边的导游上车点名,说是需要加一个人,导游却不答应,那是我的工作台。“你可以让出来呀!”导游没啃声,车终于走动了,车内也渐渐安静下来,车走了一会儿,天才亮了。
大巴车上了高速,导游开始把点名后的册子放回到驾驶椅的工作台上,接着麦克风嘹亮的声音响起来,导游开始与游客沟通,翠绿发芽的树木在眼前一晃而过,眼前的参照物显示出车速的飞快,一眨眼太阳已经爬上了山头,成为独立的球体,一眼望去不敢直视,眼花缭乱了。
清晨早起多好呀!坐着车观光旅游风景,能观望日出,我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快乐的观看日出。这是个晴空万里的天气,但高原气候的特殊性,早晚温差很大。听导游说,住旅店晚上还要插电褥子。我感叹是穿少了,身上不冷,不过包里备了一条黑色的圆白珠子前开衩的黑色长裤,可直接穿在绒袜上。
一抬头,太阳又跳上了一层级的位置,远远离开了大山,山头被日出照的似一团正燃烧的火焰,世上最不能直视的是太阳,我的眼睛被太阳刺的模糊了,金灿灿的太阳光洒入车内,照到了我的身上。
我想观景,大地孕育的生命已经在茁壮成长中,树木都绿起来了。巍峨的高低不平的山脉,湍湍的湟水河,太阳照在河畔,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大小建筑,高楼大厦错落有致,还有盘旋而弯曲的铁道。车到了一个县上,路边多层楼商铺还没有开张,或有商铺的人正打开门,从屋里搬运东西。
车在州县停了,有两位游客等待,一位大姐粗犷的声音在打电话与另外两名旅客通话:“真是不负责任的人,车号没看到吗?”大姐指责着,车里只有她的声音,她黑色的长羽绒服,深蓝色的裤子,黑色白底的旅游鞋,声音大的惊人。
车里人全了,两位女士终于上车了。导游看人全了,开始讲解,今天主要去川主寺,海拔3560米,导游解释住店时的情况,川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村,那里随时停电停水,于是不建议洗澡,住宿马桶坏了,床单脏了水壶坏了要找服务员,不要找他。车里有女人聊着有关家庭婆婆公公间的事情,导游在讲话,要求出来玩大家放下家事,开开心心玩。“既来之则安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车有车规,车里要按规定,这次旅行中我是大家最亲的人,如果有什么事,找的是我。”导游讲着说上黄龙时放热杯的安全感,大家听着。今天全天在车上行走到达川主寺,辛苦的司机,坐车的人也很累。这次参观千古情,藏族家宴,吃土火锅,跳锅庄,期望早到旅游景区。
车中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有,都是一家人或搭伴的中年男女,还有年青人和小孩,导游说昨晚他一点多睡觉了,早上五点的闹铃,讲解的有些不全,等想起来再讲,望着窗外弯弯曲曲的公路,车在高速上行驶,车道一百米远的沟壑纵横,山恋层叠,轮廓分明。太阳时而被遮时而穿插入车内,细看地上的草芽儿完全绿着托着娇嫩的黄叶沐浴在阳光下。爬上了上面的路,河流分支成无数条,弯弯曲曲向下而流,似无数条小溪,分流最后汇合到一条河中。导游说:“九寨沟是眼界的天堂,嘴食的地狱,那里风景特别好,海拔高,煮的米粒是分开的,煮粘是煮不粘的。”
车停了,大家允许上厕所,即使不想上,下车也挤一挤,因为接下来还有三个小时多的车行 。下车后,虽然太阳照的很灿烂,但地表的寒气依然未减。
一位大姐与我过来说话,似乎打破了陌生的感觉,上车后又不知去向。车行驶中,一看说家里种着庄稼,麦子长起来了,快要拔草了,是抽农闲时间出来观光,外出旅游的,她可能是她的女儿与外孙子,三人,她女儿三十多岁的女士,穿着也极朴素,脸上略有些皮肤黑红。她脸上洋溢着生活残酷抹杀她美丽青春的痕迹,上伺候老人,下有儿子照顾,还有老公要操心,务农是正事,她脸上呈现出岁月的风霜。
太阳照的很好,热起来了,脱了外衣,那位大姐,晕车呕吐,让司机停车,她下车,一会儿上来,车又在继续行驶。
路边是村庄,弯曲的路看不到首尾,左边是山村,右边路上是耕地里五寸高的庄稼,还有零星的红砖砌筑的平土屋面,下面就是山沟,山沟边是巍峨连绵不断的山脉,大山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脊梁和山体让人感触山脉的庞大雄伟,偶尔仰望窗外,看到经幡,一定有藏族人家驻扎。山坳坳里看到大型推土机,挖掘机在施工,看来正在开发。
车在尖扎停时,气温很冷,到了黄南,太阳似夏天般有些强烈,忽然感觉自己又穿的衣服太多,想脱了上衣,露出改良版金线花纹奶白色的裙子。车进了山间除一条河水浑浊的溪流,蜿蜒而下,只有山体,感触着山体的温热与全温,似乎山音与路音回荡。车弯曲沿路行驶,有的山上栽了树,山一会儿离的远一会儿离的近,奇形怪状,平坦的路边平地有田耕分明的麦田,还有山边几处施工队伍顶着安全帽在山坡上劳动,此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的一句话,“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为不劳动的人放假的,真正劳动的人民,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正在劳动。
看到藏式金阁寺院,金色的转经桶在太阳下反射出光芒,贫瘠的山脉,突然有一股流水一泄而下,那个南水北调的红锈铁管道中流出的水如一帘瀑布,突然又感觉山穷水尽的地方遇到这么一股水真的是珍贵。
山上都是青松,油绿翠拔的草枝像伞一样张开着,一只老鹰在上空盘旋,一只小毛驴驼着鞍子,鞍子上五颜六色的装饰,驴正在吃草。记得小时候见过这种马或驴背上布着鞍子,一定是主人骑着驴子在马路上行驶,固定在两棵树之间,此时的惊讶在窗外一晃而过。看到山树沟壑,似乎进入了景区,只有大山公路,山上都是高大翠绿挺拔的松树,只有铁塔、电杆和电线,剩下的就是公路了。在山坳坳山腰的一块斜坡上,平坦的山上看到渐绿的草色染绿大地,一群白色的羊群挤在一起吃草,一条深的沟壑,水流甚少,几乎干涸了,面对眼前的风景,不敢眨巴眼睛,唯一怕错过了美丽的风景,车在山顶爬行,盘旋而上,一个山脉从高到低有三条高低层次不同的山路,我们的车走在最高的一条路上,看到下面的山路上无一辆车,路很弯曲,也是一种风景。
牧民的居住地很简陋,不到十平米的土木结构房屋,一门一车,而房子边的牛羊棚修的很大,一个羊棚二三十米长。牛棚顶面是塑料膜封顶,山羊懒洋洋的吃着草。
而车正在弯曲的路上盘旋而行,眼前忽绿忽不绿的山地,光滑平坦,渐渐车上了上坡,到了雄伟的高山,眼前开阔了很多,远远却看到一层层山脉后最高的山顶上积雪白茫茫覆盖了大山,藏族民族建筑元素深厚的六角亭,长廊,转经桶在眼前浮现,穿黑色长袍两根黑细麻花辫的藏族阿妈正在转经桶前转着经桶。
眼前的山丘平滑了一些,浅绿色的草染绿了山川平原,一条小溪弯曲流淌出,溪边还有未化的冰槎子 ,黑色的牦牛在溪里喝水,在地上吃草,悠闲的抬头探望着远方。
车里大多游客都闭上眼睛靠背椅睡着了,可我就是没有心思睡觉,有些热,阿姨说,可以放下窗帘,可旅游是观光来的,不是拉着窗帘睡觉来的。
一个藏族妇女在山路下的平沟边上左右两肩上扛个大袋子两手扶着肩上的袋子,头顶红色的围巾,正抵头拾着牛粪,远处山根边的一家四合院彩钢屋的人家屋顶正袅袅炊烟徐徐升起。
看到的是风景,感触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灵魂相撞的感触。进入牧民区,都是黄色两坡屋顶的一屋简陋的房屋,这里人为开发的很少,除修路,电杆电线铁塔外,几乎都是山脉 ,大自然的原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飘,大自然的魅力真大。
一个身穿藏服包装严实的阿妈拉着马,放牦牛,牦牛在路边行走,黑色皮肤的阿妈只看到包裹严实的头帽子与口罩中间白色眼球朝车上张望,身边的阿姨指着说:“牦牛,牦牛。”她来自农村,但坐落在城市周围的农民的农耕性质与牧民的生活是显然不一样的。
山坡上草儿越来越绿了,路上除了山脉 ,山间的牛羊在吃草,和弯曲的山路,几乎都是大自然的原貌,太阳照着窗子太热,我把里面的绒衣脱了,夹夹脱了,只有短袖长裙,戴上了奶色遮阳帽,高原气候,早上穿棉袄,中午穿纱,晚上穿厚衣,很经典的语言。
在沙丘边平缓的草色染色的草地上一个小孩在打篮球,仔细一看,草地上只有篮球架,五米处有一间平屋,牛羊棚,牛羊棚修的比住房还好。车里一股大葱的味道,闻着味儿向那边望去,那老两口正吃着玉米馍馍,一手拿着水煮牛肉里卷着一根葱,就着馍馍吃,睡醒了吃是重要的,毕竟在车上,不睡觉不吃,不观光景物能做什么。
旁边位置上的阿姨可闭上眼睛背靠椅睡着了,我看她浅绿色带蓝色白色花轮廓的菊花叶片上黑色的裤子,一个手套着金镯子,一个手上套着银镯子,金色戒旨,脸色沉黑皱纹深如沟壑,庄稼人旅游一次不容易呀!等天是大开眼界,享清福了,这次看到她的女儿带她出来旅游的,挺不容易的。


02

餐饮之一

 在草原上吃饭,大巴到达吃饭地方是十二点多了,坐的腿都硬了,起来解开安全带先活动筋骨,大家纷纷下了车,大地染上了浅绿色的嫩妆,弯曲的小河,牛羊儿在吃水在草原上跑。
餐厅是个一层带风情味儿的大厅,一进餐厅才知道今天同行旅游的人有多少,四十多张桌子上人坐满了,涮锅、饭菜、米饭。据说,今天这边到四川旅游的人数就有很多,这种大锅饭填饱肚子就行,不论口味,也不看颜色。有人建议用公筷,夹了几个菜也就结束了这个午餐,因为饭的颜色几乎是白的,味道几乎淡的无味儿。导游要求上完厕所再上车,因为接下来在车上行程很长一段时间,宠大的队伍接开水是要排队等候的,女厕前站着十米以外的队伍,等上车后,旁边的三辆大巴车走了,上车时导游告诉大家上厕所不能等死理,男厕所没人外面有一个人守着,几个人去上就行了,结果一位大叔要上厕所,所有女士都到了男厕所上厕所,上不了厕所,她的老伴带着他进了男厕所,就在混杂中上了厕所,老爷子还有些不好意思。
导游说:“今天向九寨沟发团的很多,兰州、西安、成都、青海各地方的团都有,于是人相当的多。”早晨五点多上高速,以免交通堵塞,导游讲述当地千古情,了解民情风俗,文化是必参观的,大家都在期盼中,边里座位上的老爷老太太说:“两人两项参加一千三百多了,只二选一。”导游却要两项都参加,可能这与他的收入挂勾。好多人家要选一百八十元的藏家参观,结果导游一直说:“让他有点收入呀,要不吃饭都成问题了。”他要求大家一起去与他收入挂勾的千古情,大家参加了二百八十元,一个人的钱里有点儿提成。
为活跃气氛,车里死气沉沉的,瞌睡着,有个人要求唱歌,一位女士歌声嘹亮,唱了青海花儿,唱了母亲,唱了青藏高原,一位大姐唱起老歌,唱着年轻的歌,掌声四起,车里气氛活跃起来了,你一首我一首唱起劲儿来。
平坦的草地上牛儿、羊儿遍地跑,放羊娃是七八岁的男孩,包裹的严严实实,只看到两只眼睛间或一轮的表情。
远远的山坡上有两棵独立的树,仔细看似乎是站着两个人一样,那块山块有一块绿树,远处是牧民的单间小屋,牛羊在广阔的草地上吃草,山脉上有奇石怪异的石头,不同形状地驻扎在山腰与山顶,导游说:“参加藏家族吃土火锅的一百八十元打折到一百五十元,大家去的举手。”没有人举手,旁边老两口说:“旅游出来是花钱玩的,去千古情两人七百六十元就够了,藏家宴,土火锅,跳锅庄没有达成协议。”导游话说到头了,再强迫表现出他的势力,还是随导游吧!


03

路过诺尔盖县班佑河草原

车在诺尔盖班佑河大草原的公路上飞奔,草原上草色似有又无,牦牛羊儿卧在草地上,藏式帐篷,马背上坐着两个小孩子,藏族阿爸牵着马缰绳下山坡,后面紧跟着两三个人,穿着长袍的阿妈阿爸背着木桶从小溪边上山坡上爬上来,他们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很简单,小溪水上架了一座小木桥,女人们跪在木桥上正在搓洗衣服。

红军长征,红三军在草地上爬过,彭德怀带领的部队,胜利通过草地。大家拍照,路边有红旗雕像,单手握着枪的雕像的烈士,拿着火炬的烈士雕像呈现在眼前。
那里耸立着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
五彩的藏寨错落有致,水泥乡间小道顺着茫茫草场蜿蜒至远方。到达若尔盖县班佑乡班佑村的时候,这里的美丽让人一振。
700余名战士背靠背坐着牺牲了
这处班佑河畔美丽的小村,红军越过毛尔盖大草地时,仅有几间简陋的小屋,牧民过着逐草而居的生活。
不过与连日来在沼泽地里的艰难跋涉相比,小村的出现,却让红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让无数战友牺牲的大草地终于有了尽头,有了人家。
小村的路口草原边,矗立着一块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主体是一座名为胜利曙光的雕塑,背后记载着发生在班佑河畔一段悲壮的故事:
1935年8月,当红军长征穿越草地,来到班佑村时,不少红军战士缺乏食物,体力不支,在此等待后续部队。就在等待中,700多名红军战士,背靠着背坐着牺牲了。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时任红三军11团政委王平将军的脑海里,班佑烈士纪念碑上,就镌刻着他的回忆:
“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哎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
这是在红军长征过草地中,牺牲人数较多的地方之一。
对于这段历史,王平将军无法忘怀,他生前曾嘱咐,要在这里树碑纪念,以缅怀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
2011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在班佑河畔矗立。

04

“七根火柴”故事原型就在这里

《七根火柴》写在茫茫的草原上,一位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顽强地期待着战友,当他从怀里掏出经过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夹在党证里交给战友时,眼睛里迸发出喜悦的光芒,竭尽全力举起手来直指红军进军的方向。

看到眼前的这个烈士纪念碑,深有感动,原来700多名烈士艰难困苦爬过了草地,却在见到曙光的地方背靠背牺牲了,是饿死、累死、病死,渴死都有可能。
旁边的阿姨与她女儿下车上厕所,问我去不去?腿坐硬了,起来活动一下,于是一起下了车,这里天气还是很冷,风吹着身上单薄的很,她女儿说:“出来只穿条牛宰裤,有些冷。”她说:“她根本不懂带什么东西,说我懂这些。”我感觉这个女孩的小抱怨也曾在我的身上出现过,而听到她认为我比她知道穿衣的情况时,我心里感觉有种优越感,总算被人羡慕着。
在上车时,看到宠大的红军雕像,照壁上刻的关于红三军路过草原长征途中的经过与事迹,心生感动,加入人群唰唰拍了几张照片,导游已焦急万分中怒火耳赤的大声吼叫:“上车了,再不上车就不拉你了,大家只等你一人了。”车里坐满了人。导游开始说:“我们还得稍等会儿,三辆大巴谁先到,晚上谁请吃饭。”他看到我的双眼似乎的点不好意思,原本他的焦躁情绪化的转换,但我不计较。他让司机等会儿,等旁边的车都走了这辆车才走。他说:“我们先到,这么多人我付晚餐,那我就倒赔了,身无分文,还欠账了。”一会儿对面的车没有走的意思,导游上车说:“他比我们还贼,我们先走吧!”
车在走动着,我时常为陡峭山坡上的牛羊的安全操心,那山体那么陡,如果这些羊从山崖上滚下来怎么办?一定是粉身粹骨了,但它们仍然往很陡的山崖上走,车走着,感觉快成直线了。
火车轨在高架桥上,一条湍急的河水在路边流过,藏式两坡屋脊的房子在山边耸立着,这铁轨架空在十几米的高空,由柱子支撑,这宏伟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建成的呢?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的时间的延续工程才完工的呢?我不仅惊叹于眼前的宏伟建筑,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雄伟的山体,陡峭的山坡,这里是劳动人民栽种的树木,具有高原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一座铁轨,一条公路把两个世界连接起来,互相参观,互相观光惊叹。

这里的藏族建筑与我住的当地的藏族风格有所区别的,除色彩与元素有些相似,建筑的屋顶都是灰瓦或金黄的瓦建造而成,而且住宅前有两个柱子支撑起的大寨门,村子就是寨子,建筑偏向于寺院的风格,尤其民族风格浓烈,那麻尼石片彩色不同色彩雕砌的石墙外观上特别漂亮。有人说,这与当地所住的民族有关,比较青海住的是藏民,四川这里住的多半是羌族人或藏族人,也许只能这样认为了,藏式元素与风格的略有不同或许就起源于所住民族的不同的缘故吧!
晚上终于到了川主寺镇,斜阳还没有西下,夕阳挥洒在大地,显得河流上金灿灿的光芒反射到眼前,房屋建筑沐浴在夕阳西下的残阳中,格外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味道。小镇宁静而且在寒冷中,杏花开满了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
未完待续
作者:烛影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