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丨读《表象与本质》

 HNYZL 2023-07-0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PS:这是斯人读书会《表象与本质》共读的第一次读书笔记,作者晓利

1/
第一次读书笔记参考主题
——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两个引导问题:
1、概念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2、为什么会发生类比,可以绕开类比而认识事物吗?

表相与本质到目前为止,我只读了10%。

这10%我记得比较深刻的是轭式搭配,我自己的理解是关联联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知。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作者对于翻译的要求,更人性化,更符合对方的需求。我在想,当我说一句话的时候,都没有耐心核实我表达的是否和对方理解的一样,作者的一书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种对知识的敬畏让我感动。

还联想到《思考,慢与快》这本书,也不能说是一本书,就一句话吧:慢就是快。

让我在生活中的转变是我会更能理解别人,理解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结合正在读的一本书《认知觉醒》里的一个比喻:“摄影者”。同一样事物,因为拍照的角度不同、相机不同,时间不同,拍出来的照片效果是不一样的。
2/

阅后即感:

是的,对于侯世达和桑德尔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两人合著,并且是基于两种不同语言的合作,而且授予翻译者绝对的甚至有点任性的自由。就我所预估,如果是侯世达本人,是不屑于拿李笑来举例的,但这本书中出现了李笑来。

不过我倒是没想到对知识的敬畏这个点,只是觉得这样的方式颇为符合这本书所谈论的主题,虽然显得有点啰嗦,但降低了它的阅读难度,能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类比的机制。对此,出版商显然是喜闻乐见的。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说完这句话,他被以苏格拉底为首的许多理性主义倾向的哲学家们围攻。普罗泰格拉站在了普通人的角度,比较务实;而苏格拉底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变中的不变——我相信这也是存在的。

不论如何,我们是在路上的。祝好。

by:老莫,2305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